A | A | A

第31章 海棠依旧

小说: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作者:芸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立冬前夜,京城落了场小雨。沈府的海棠树落尽了叶子,枝桠在暮色里勾勒出疏朗的轮廓,像幅淡墨画。沈念卿坐在暖阁里,看灵月给柳氏捶背,姑娘们说的话混着药杵捣药的轻响,从窗缝漏出去,和着檐角的雨珠滴落声,倒有几分江南的温润。

“母亲您看,这是承安哥哥寄来的稻种。”灵月从竹篮里捧出个陶罐,罐口塞着晒干的海棠花,“他说要在京城试种,让太祖母也尝尝北疆的新米。”柳氏接过陶罐时,指腹触到罐身刻的缠枝纹,忽然笑了:“这手艺像极了你外祖父,当年他给兵书做木盒,也是刻这样的花纹。”

正说着,沈修从书房出来,手里拿着本新装订的册子。封面上“镇国堂见闻录”六个字,是明宇的笔迹,边角还沾着江南的梅香——明宇说装订时特意用了梅汁染的纸,能防虫蛀。“你看这个,”沈修翻开其中一页,指着篇《边关杂记》,“是阿木写的,说承安把兵法里的扎营法子改成了储粮窖,连户部的官员都专程去看。”

册子间夹着片干枯的稻叶,是从雁门关的稻田里摘的。沈念卿想起承安信里说的,今年的新米分了一半给牧民,他们用马奶酒泡了米,酿出的酒竟有海棠花的清冽。“二姨说要把这法子记进《南北食录》,”灵月凑过来看,指尖划过阿木画的储粮窖草图,“她说饮食也是医道,将士们吃得好,少生病,便是最好的防守。”

夜雨渐密时,萧景琰带着个锦盒回来。打开一看,是块玉佩,上面刻着株海棠,花瓣里藏着“永继”二字。“陛下说,明年开春要在国子监设‘海棠宴’,让各地学子讲讲家乡的守关故事。”他把玉佩递给沈念卿,烛火在玉上流转,映出她鬓角新添的白发,“还说要请王先生来讲讲义学的孩子,说那才是真正的薪火。”

暖阁的炭火烧得正旺,烘得海棠干发出微香。沈念卿着玉佩上的纹路,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雪夜,外祖父把兵书塞进她怀里时,掌心的温度也是这样暖。那时她不懂,为何要在柴房藏一本沉重的书,如今看着眼前的册子、陶罐、玉佩,忽然懂了:所谓传承,原是把一个人的光,变成一群人的暖。

次日清晨,雨停了。灵月在庭院里扫落叶,发现海棠树下冒出几株新苗,是去年风带来的种子发的芽。她蹲下身细细看,苗叶上还沾着雨珠,像极了当年灵月画的海棠图里,凝着冰晶的花瓣。

“这要移到花盆里,”柳氏拄着拐杖出来,看着新苗笑,“等开春了,送一株去雁门关给承安,一株寄去江南给明宇。”沈念卿站在廊下,看着祖孙俩小心翼翼地移苗,忽然见沈修站在书房门口,正往《镇国将军传》的再版本里夹什么——凑近了才看清,是片今早刚落的海棠叶。

风从关外吹来,带着新谷的清香;从江南吹来,带着药草的温润;从京城的街巷吹来,带着孩子们读兵法的朗朗书声。沈念卿望着天边渐亮的晨光,知道无论岁月走多远,总有些东西不会变:是海棠树下生生不息的新芽,是兵书里代代相传的仁勇,是每个平凡人心里,对家国最踏实的守护。

就像此刻,灵月移好的新苗在晨光里舒展叶片,沈念卿忽然想起外祖父常说的那句话:“只要根还在,明年总会开花。”而这根,早己扎在塞北江南的泥土里,扎在无数人的心间,等着又一个春天,开出满树繁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