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那日,沈府的海棠新苗己抽出三寸长的嫩叶。灵月在窗台上摆了排青瓷盆,每株苗前都系着小竹牌,写着"雁门关"、"平江府"、"国子监"。柳氏教她用淘米水浇苗时,总能想起当年在江南药圃里,母亲教她辨认草药的模样。
"这盆该寄给明宇了。"柳氏指着标着"平江府"的花盆,盆底己钻出几根白须。灵月正用麻纸裹根须,忽听街面上传来马蹄声,是承安的亲卫策马而来。他怀里揣着个油布包,打开竟是半袋新磨的米粉,掺着晒干的海棠花瓣。
"小将军说北疆试种的稻子收了头茬,牧民们学做了米糕,特意让给太祖母尝尝。"亲卫说着解开腰间的竹筒,倒出几片风干的狼藉,"这是阿木在雪地里捡的,说能入药,专治冻疮。"
沈修正在书房校订《镇国将军传》的后序,听见动静便出来了。他手里捏着张拓片,是雁门关新凿的石碑,刻着"守土安边"西个大字,笔锋倒有几分像外祖父年轻时的笔迹。"户部刚送了文书,"他把拓片铺在案上,"说北疆的储粮窖能抵得上三座粮仓,今年冬天不用再往边关调粮了。"
灵月研墨时,见沈念卿正对着那袋米粉出神。窗台上的海棠苗被风拂得轻晃,叶尖的晨露滴在拓片上,晕开一小片墨迹。"二姨来信说,江南的药农也学着种这种稻子,"灵月忽然想起什么,"她说稻壳能做药枕,穗杆能编草席,浑身都是宝呢。"
暮色渐浓时,萧景琰带回来个木匣子。打开一看,是国子监的学子们画的图卷,有牧民教士兵牧马的,有士兵帮药农收草药的,最末一页画着株海棠树,树下围坐着各族孩童,手里捧着同一卷书。"王先生说,这是孩子们眼里的'守关'。"他指着画里的海棠树,树干上缠着红蓝两色的绸带,"红的是北疆的狼尾草,蓝的是江南的水蓼花。"
沈念卿把那袋米粉倒进陶瓮时,忽然闻到股熟悉的香气。去年灵月腌的海棠酱还剩小半坛,她舀出两勺拌进米粉里,蒸出的米糕竟有淡淡的酒香。柳氏尝了一口,忽然笑了:"像你外祖父当年酿的酒,说是用海棠花和边关的泉水泡的。"
夜阑人静时,沈修还在灯下写回信。案头的烛火映着他鬓角的白发,倒和沈念卿的有几分像。窗外的海棠树影投在纸上,像极了外祖父兵书里的行军图。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父亲教他辨认军报上的火漆,说那印记里藏着千军万马的安稳。
天快亮时,灵月被冻醒了。她披衣起身,看见沈念卿正往窗台上的花盆里添新土。晨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得新苗的叶脉透亮,像极了当年在柴房里,外祖父翻开兵书时,书页间漏下的阳光。
"等这苗再长高些,"沈念卿轻轻扶正歪斜的茎秆,"就送一株去宫里,陛下不是要设海棠宴吗?让学子们看看,这是从咱们家海棠树下长出来的。"灵月点点头,忽然发现苗根处又冒出个新芽,顶着层薄土,像个攥紧的小拳头。
风从远方吹来,带着稻花的甜香,带着药草的清苦,带着书页翻动的轻响。沈念卿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忽然明白外祖父那句话的深意:所谓根脉,从不是埋在土里的沉寂,而是破土而出的新生,是一代人接一代人,把星火酿成燎原的光。
就像此刻,窗台上的海棠苗在晨光里舒展腰肢,灵月数着新抽出的叶芽,忽然听见街面上传来读书声,是国子监的学子们在晨读,读的正是《镇国堂见闻录》里的句子,一字一句,都像落在泥土里的种子,等着在某个春天,长出满树繁花。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