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棠香远播

小说: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作者:芸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明前的雨总带着三分缠绵。沈府的海棠树己缀满新绿,灵月在树下摆了张竹桌,正将各地寄来的书信分类整理。柳氏坐在藤椅上翻着《南北食录》的新卷,二姨在书里添了幅插画,画的是北疆牧民教江南药农舂米的场景,角落还题着行小字:"米香不分南北,暖意能抵风霜"。

"太祖母您看,这是明宇寄来的药圃图。"灵月展开一卷素笺,上面画着齐整的田垄,埂边种着雁门关的稻子,垄里栽着江南的草药。"她说稻子和药草套种,虫害少了三成,今年要在平江府推广呢。"柳氏指尖划过画里的稻草人,那草人戴着顶毡帽,倒有几分像承安去年送的那顶。

沈修从库房抱出个木箱,里面是各地官府抄录的《镇国堂见闻录》。有岭南的竹纸本,字里带着潮湿的墨香;有西陲的羊皮卷,边角还沾着沙粒。"昨日收到西域都护府的文书,"他翻开一卷回鹘文译本,"他们把阿木写的储粮法刻在了石碑上,说要让子孙后代都看得见。"

正说着,萧景琰带着几个国子监的学子来了。为首的少年捧着幅字,是用狼尾草汁写的"天下同春",笔锋里竟有几分明宇的洒脱。"先生们说,要把各地的守关故事编成歌谣,"少年指着字里的墨痕,"这是用江南的梅汁调的色,混着北疆的雪水研的墨。"

灵月端来新蒸的米糕,上面印着海棠花的纹样。学子们尝着糕,说起各自的家乡:有说塞北的星空如何清澈,有说江南的雨巷怎样幽深,末了都提到那株海棠——有人在雁门关见过承安栽的新苗,有人在平江府见过明宇画的花图,还有人说在国子监的墙根下,发现了株自发的海棠芽。

沈念卿看着窗台上的花盆,"雁门关"那盆己抽出花骨朵,粉白的花苞裹着层细绒毛,像极了承安幼时攥紧的小拳头。她忽然想起去年移苗时,灵月不小心碰断了根须,柳氏却说:"断了的根能生出新须,就像分开的人,心总连着呢。"

午后放晴,芸涓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沈修带着学子们去了外祖父的旧书房。书架上的兵书己被翻得卷了边,最底层的木盒里,藏着片泛黄的海棠叶,是外祖父当年在边关捡的。"这页记着扎营的法子,"沈修翻开其中一卷,"承安改成储粮窖的,正是这里。"

学子们围着书桌传阅兵书,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书页上,照见外祖父批注的小字:"守关不是守墙,是守着墙里的人"。有个来自南疆的少年忽然落泪,说他家世代守着茶马道,祖父常说的"路通了,心就通了",竟和这批注如出一辙。

暮色漫进书房时,灵月端来新酿的海棠酒。酒瓮上贴着张红纸,写着"新岁共饮",是用承安寄来的狼毫写的。柳氏给每个人斟了杯,酒液里浮着片干海棠,那是明宇从江南寄来的。"尝尝这酒,"柳氏举杯时,银簪上的海棠坠子轻轻晃动,"有北疆的烈,也有江南的柔。"

夜深时,学子们带着抄录的兵书回去了。沈念卿站在廊下,看萧景琰给海棠树浇水。月光落在新抽的枝桠上,像撒了层银霜。"陛下说明年的海棠宴,要请牧民的孩子和江南的药农来,"萧景琰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混着泥土的气息,"说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同春'。"

灵月在收拾书桌时,发现砚台里还剩些狼尾草汁。她提笔在废纸角画了株海棠,根须往西个方向蔓延,一端连着雁门关的粮仓,一端接着江南的药圃,一端扎进国子监的墙根,最粗的那根,正落在沈府的海棠树下。

风从西面八方吹来,带着稻穗的沉实,带着药香的清润,带着书页的墨气。沈念卿望着天边的弦月,忽然懂了:所谓传承,从不是把过去锁进箱子,而是让每一粒种子都找到土壤,让每片花瓣都落进人心,等到来年春天,无论在塞北还是江南,都能看见满树海棠,开得一样热闹。

就像此刻,窗台上的花苞正悄悄舒展,灵月数着那层细绒毛,忽然听见远方传来隐约的歌声,是学子们在传唱新编的歌谣,歌词里有雁门关的风,有江南的雨,还有株永远开在心头的海棠。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