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7章 芽破新土

小说: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作者:芸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章节无错乱精修!
 

霜降前的晨雾裹着寒气,灵月正用竹筛筛新磨的青稞粉,忽见窗台上的泥偶底座冒出圈嫩红。那株前日钻出的绿芽竟在夜里抽了茎,芽尖顶着点胭脂色,像极了海棠花的初蕊。她刚要唤柳氏来看,却见门廊下立着个熟悉的身影——明宇披着件沾着药草香的素色披风,鬓角还挂着未干的露气。

"药圃的冬麦收了,"明宇解下背上的藤篓,里面码着排青瓷药瓶,"用新麦秆烧的草木灰,混着海棠花蜜做了冻疮膏,北疆的牧民怕是正用得着。"她指尖划过瓶身的冰裂纹,忽然笑出声来,"来的路上遇见漕帮的船,他们说带着西域的胡麻籽,要在江南试种呢。"

暖阁里的地龙刚烧起来,沈念卿正将明宇带来的药草分类。明宇指着捆带着根须的苍术:"这是在雁门关外采的,承安说那边的土壤养药材,特意让人守了半月才挖。"话未说完,沈修从书房出来,手里举着张拓片,是西域都护府新刻的《药草互植图》,边角的驼毛上还沾着点沙棘汁。

"他们把青稞和波斯草药种在一处,"沈修指着拓片上的图谱,"说这样既能抗风沙,又能治牲畜的疫病。"灵月蹲在炉边烤药饼,听见这话便扭头笑:"前几日国子监的孩子来,还说要把海棠籽种在沙盘里,看能不能长出关外的模样呢。"

暮色渐浓时,萧景琰带着个铜壶进来,壶身上缠着层麻布,揭开竟飘出米香。"这是漕运码头新酿的米酒,"他用银勺舀出些递给众人,"船工们说加了明宇寄的陈皮,喝着格外暖。"壶底沉着片晒干的海棠叶,叶脉间写着行小字,是承安的笔迹:"边关的雪化了,新种的谷苗刚探出头。"

柳氏让灵月取来去年的药杵,将明宇带来的苍术与江南的当归捣在一处。药香漫过窗棂时,院外忽然传来孩童的笑闹声。原来是国子监的孩子们举着灯笼来了,每人手里都捧着个陶盆,盆里栽着不知名的幼苗。"这是用各地的土混着种的,"领头的孩子举着灯笼照向盆底,"有雁门关的沙,江南的泥,还有西域商队给的驼粪呢。"

沈念卿把孩子们的陶盆摆在海棠树下,月光透过枝桠洒在盆土上,竟映出不同的光泽。灵月忽然发现其中一盆的土里,嵌着半枚小小的玉珠,正是去年"永继"玉佩的边角料。"这是捡的,"那孩子挠着头笑,"在码头的沙堆里找到的,就埋进土里当念想啦。"

夜深时,明宇在灯下写回信,信纸旁边摆着片边关的枯草,是承安托人带来的。"他们说把江南的药籽混在草料里,牛羊吃了过冬不易生病,"她笔尖悬在纸上,忽然抬头望向窗外,"你看那海棠树,新抽的枝桠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呢。"

沈修正往药柜里添新收的药材,闻言便笑着接话:"就像外祖父说的,根扎得深,枝桠才能长得远。"药柜最底层的抽屉里,躺着本磨破的《南北食录》,里面夹着承安幼时画的歪扭谷穗,如今己被岁月浸得泛黄。

天快亮时,灵月被冻醒,起身去关窗,却见海棠树下的陶盆里,有株幼苗竟在夜里绽开了小花。花瓣是淡淡的粉,花心却带着点沙色,像是揉进了边关的风。她刚要叫醒众人,那花瓣忽然被晨风吹落,打着旋儿落在明宇的信纸上,沾着点未干的墨迹。

明宇被惊醒,见花瓣落在"共生"二字上,忽然便笑了。窗外的风带着新谷的气息掠过,陶盆里的幼苗轻轻摇晃,仿佛在应和远方传来的船工号子。灵月望着天边泛起的霞光,忽然明白所谓绵延,从来不是固守一方土,而是让每粒种子都带着别人的温度,在陌生的地方扎根、开花。

就像此刻,沈念卿正将孩子们的陶盆挪到朝阳处,指尖拂过盆土时,带出些细碎的沙粒,在晨光里闪着光,像无数个正在生长的希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