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雪落得绵密,灵月踩着梯子往门楣上挂红灯笼,忽见檐角冰棱坠下的水珠,在青砖上洇出个小小的圈。她伸手去接那融雪,指尖刚触到凉意,就见沈修披着蓑衣从外回来,怀里抱着个盖着棉絮的木箱。
"雁门关的年货到了,"他解开箱绳时呵出白气,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些物事:牧民鞣制的羊皮卷上画着新修的粮仓,承安用狼毫写的家书边角沾着雪粒,最底下压着包褐色的粉末,"这是阿木烧的新稻壳灰,说混着酥油能护冻疮,比去年的更细些。"
暖阁里的铜炉正烧得旺,柳氏戴着抹额坐在榻上,看明宇将江南寄来的腊梅插进青瓷瓶。瓶底铺着层西域的细沙,是商队特意送来的,说明宇去年种的波斯草药己在沙地里扎根。"前日漕帮送年礼,"明宇往炉里添了块檀香,"船工们用新收的糯米做了年糕,说要给国子监的孩子们当点心。"
暮色染透窗纸时,萧景琰带着个红漆食盒进来。打开见是六碟小菜:雁门关的风干肉切得薄如蝉翼,江南的酱鸭裹着油纸,岭南的蜜饯上还沾着桂花,最特别的是碟米糕,竟用海棠花瓣压出花纹。"这是种子仓的老伙计做的,"他用银箸夹起块米糕,"说今年南来的船上带了新麦种,开春要在运河两岸试种。"
灵月正往桃符上抹朱砂,忽然听见院外传来孩童欢闹。国子监的孩子们踩着雪来了,每人手里都捧着个竹筒,里面是自己做的年饭:有的装着掺了青稞的饭团,有的盛着拌了药草的粥,最小的那个孩子竹筒里,竟埋着颗裹着红布的海棠籽。
"这是留给春天的,"孩子踮脚把竹筒塞进灵月手里,"先生说把各地的种子埋在一处,开春能长出会开花的粮仓。"柳氏闻言笑出声,让灵月取来个粗陶盆,将孩子们的竹筒都埋进去,摆在海棠树底下。雪落在陶盆沿上,簌簌地化成水,渗进土里去。
守岁时,沈修在灯下翻检旧物。从外祖父的兵书里抖落片干枯的海棠叶,叶背竟写着行极小的字:"某年冬至,见雁门关牧民以雪水酿谷酒,可御寒。"他刚要唤众人来看,明宇忽然举起张拓片,是西域都护府新刻的《岁时记》,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最新章节随便看!上面记着各地的节气习俗,江南的药圃采茶日、北疆的开犁节,都用朱笔标得清楚。
"阿木说要让商队把这个刻成木版,"明宇指着拓片末尾的海棠花印,"走一路印一路,就像给每个地方的日子盖个章。"灵月忽然发现拓片边角粘着根细毛,凑到灯前一看,竟是骆驼尾巴上的绒毛,还带着点沙砾的糙感。
更漏敲过三更,雪忽然停了。灵月推开窗,见月光淌在海棠树上,枝桠间挂着的各色布条都覆了层雪,像串串晶莹的灯。她刚要回屋,却见陶盆里冒出点绿意——竟是那孩子埋的海棠籽,在雪夜里挣破了种皮,顶着点的芽尖。
"根须在土里暖着呢,"柳氏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拄着的拐杖头,正对着陶盆里的新芽,"你外祖父常说,最冷的时候,反倒是种子在土里使劲的时候。"沈念卿伸手拂去陶盆上的雪,指尖触到盆土,竟带着点温乎气,像是藏着个小小的春天。
天快亮时,承安的亲卫冒雪而至。他背上的皮囊里装着块冻得硬邦邦的东西,解开来竟是块冰,里面冻着株完整的青稞苗。"小将军说雁门关的雪冻不住新苗,"亲卫搓着冻红的手,"让这冰里的苗陪着大伙儿开春。"
灵月把冰块摆在窗台上,晨光漫进来时,冰棱渐渐融化,青稞苗的根须在水里舒展,竟看得清每一丝脉络。沈念卿望着那株苗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过是让每个寒冬里的坚守,都变成来年春天别人手里的种子。
这时东方泛起鱼肚白,风里带着点融雪的。孩子们留在陶盆里的竹筒,有个被雪水浸得发胀,筒口冒出点嫩绿——是江南的药草籽,在守岁的暖里,悄悄发了芽。灵月望着那抹绿笑,忽然听见远处传来船工的号子,顺着运河的水纹,漫进沈府的屋檐下,像句温柔的提醒:春天己在来的路上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