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的雨来得急,灵月正用竹筐收晒好的青稞粉,忽见檐角落下只灰雀,嘴里衔着颗红皮种子,落在海棠树桠上啄食。她刚要去捡那掉落的种壳,门房己举着油纸包跑进院:"江南药圃的伙计冒雨送来的,说是明宇姑娘亲手封的。"
油纸里裹着个青瓷罐,揭开便溢出薄荷的清苦。罐底沉着张棉纸,明宇的字迹洇着水汽:"新采的薄荷混了雁门关的麻黄,专治暑天风寒,让商队带往西域时,记得配着海棠花蜜喝。"灵月指尖划过罐口的冰裂纹,竟摸到点细沙——是江南河道里的淤沙,沾在罐沿像层浅黄的釉。
暖阁里的药碾子转得正欢,柳氏戴着老花镜分拣药材,见沈修抱着卷地图进来,上面用墨笔圈出新标:"于阗城新开了家药铺,用的是江南的药方、北疆的药材,掌柜的是阿木的侄子,说要把'沈府药引'的牌子挂到葱岭去。"地图边角粘着片干花,是岭南的胭脂花,花瓣边缘还留着被虫蛀的细孔。
"前日漕帮来报,"萧景琰掀帘而入,蓑衣上的水珠滴在青砖上,晕出个个小圆,"运河码头的种子仓收了批新物,有波斯的苜蓿种,还有吐蕃的荞麦,船工们说要在两岸试种,看能不能长出新滋味。"他解下腰间的皮囊,倒出些褐色的颗粒,竟是用新麦壳压成的饼,嚼着有淡淡的药香。
灵月正往信笺上贴海棠花,忽然听见院外传来铜铃响。西域商队的老驼夫牵着匹骆驼站在雨里,驼峰上捆着个巨大的藤筐,里面是给国子监孩子们的礼物:用沙枣木刻的小犁,用驼毛绣的谷穗,最小的那个木盒里,装着半捧混着各色种子的沙土。
"这是阿木让捎的,"老驼夫抹着脸上的雨水笑,"说让孩子们把种子埋在学堂后园,明年就能看见从西域长到京城的苗。"柳氏让灵月取来个粗陶瓮,将商队带来的沙土与江南的稻壳、雁门关的雪水混在一处,摆在海棠树下。雨水顺着瓮沿淌进去,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像种子在土里喝水。
暮色渐深时,明宇的伙计又折回来,怀里抱着个湿透的布包,里面是幅被雨水泡软的拓片。"这是新刻的《药苗图谱》,"伙计小心翼翼地展开,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明宇姑娘说上面的草药都能和粮食混种,北疆的牧民可以种着当饲料,江南的农户能当菜吃。"拓片上的墨迹被雨水晕开,反倒让那些药苗的根须看起来更密了,像张铺开的网。
沈修在灯下修补被雨打湿的账簿,忽见去年西域寄来的羊皮卷上,有处被虫蛀的破洞,里面竟塞着颗海棠籽。想来是灵月晒种子时不小心掉进去的,如今己在卷着的羊皮里发了芽,根须顺着卷纹爬了半尺长,像给陈旧的字迹添了道新墨。
三更时雨歇了,灵月推开窗,见海棠树下的陶瓮里冒出点紫——是商队带来的苜蓿籽,在雨夜里挣破了种皮,顶着点嫩紫的芽尖。她刚要叫醒众人,却见那灰雀又落回来,嘴里衔着片湿漉漉的青稞叶,轻轻放在瓮沿上,像是在给新苗送礼物。
"鸟儿都知道帮着带种子呢,"柳氏拄着拐杖站在廊下,望着陶瓮里的新芽笑,"你外祖父当年在雁门关,见着迁徙的雁群,就说万物都在帮着传根脉。"沈念卿伸手去碰那苜蓿芽,指尖刚触到,就见根须轻轻颤了颤,往混着稻壳的土里扎得更深了。
天快亮时,国子监的孩子们举着灯笼来了,每人手里都提着个小瓦罐,里面是自己培育的新苗。"这是用商队的沙土种的,"领头的孩子举着瓦罐给灵月看,罐底钻出来的根须缠在块小石子上,"先生说这石子是雁门关的,根缠着它,就知道该往哪长了。"
灵月把孩子们的瓦罐排在陶瓮周围,晨光漫进来时,见每个罐里的根须都在往外探,有的缠着隔壁罐的稻壳,有的勾着陶瓮里的沙土,在湿漉漉的空气里互相牵连着。沈念卿望着这些交织的根须忽然明白,所谓绵延,从不是独自生长,而是让每个地方的种子,都能在别人的故土里,找到可以相握的手。
这时东方泛起鱼肚白,风里带着新麦的甜香。那灰雀又飞来了,嘴里衔着颗通红的海棠籽,落在国子监孩子的瓦罐上,轻轻放下便振翅飞走了,翅膀带起的风,吹得陶瓮里的苜蓿芽轻轻摇晃,像在朝着远方点头。灵月望着天边渐高的日头笑,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商队的驼铃,顺着晨雾漫过来,混着药圃的捣药声,像句温柔的约定:无论走到哪,总有新的种子在等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