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风带着潮气,灵月刚把药圃的积雪扫开,就见波斯草的绿尖顶破残雪,根须在化冻的泥里舒展如银网。她蹲下身拨开湿土,发现去年埋下的海棠籽己拱出红芽,芽尖沾着的沙砾——原是西域商队带来的,此刻正随着融水渗进土里,像给新苗系了条细金链。
暖阁的窗棂刚换上新纸,沈念卿正将《种子记》的定稿铺在案上。桑皮纸被春风吹得微颤,上面的墨迹还带着潮气:江南的稻种与西域的苜蓿混生图、北疆的燕麦缠江南何首乌的根脉画、雁门关的防风与波斯草共舞的草绘,最末页留着方空白,沈修说要等各地新苗出土,补画一幅"万种同春"。
"萧景琰从运河码头带回好消息,"柳氏用银剪剪开个油纸包,里面是明宇寄来的梯田新貌图,"去年混种的波斯草护住了田埂,今春插秧时,埂边竟自己冒出片绿,药农说省下三成护埂的力气。"图上用朱笔圈着处新苗,根须穿过田埂,扎进旁边的稻池,像给青灰色的田垄系了条绿丝带。
灵月正给《种子记》钤印,忽闻院外驼铃串串。西域商队的老驼夫牵着骆驼站在暖阳里,驼峰上捆着个巨大的竹筐,里面是各地新收的早芽:于阗的葡萄籽发着紫芽,雁门关的青稞顶着绿尖,北疆的燕麦芽裹着绒毛,最妙是筐底铺的羊毛毡,竟沾着些江南的海棠花瓣,想来是商队过江南时,春风吹进驼铃里的。
"阿木让把这些芽苗当'春使',"老驼夫解着绳结笑,"说让京城的种子看看,西域的春天比去年早来三日。"沈修赶紧取来十几个陶盆,按地域分装芽苗,却故意在每个盆里混了把异乡的土:江南的盆掺西域沙,北疆的盆拌江南泥,"让它们在暖阁里先认认他乡的土气。"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药圃,灵月发现海棠新苗的根须缠着波斯草的根,白红相间在湿土里纠缠,像两只交握的手。她想起明宇信里说的"根认土,亦认友",便取来些融雪水,掺了点海棠花蜜,顺着根须浇下去,水珠滚落处,竟冒出细密的气泡,像根须在吐着春语。
国子监的孩子们举着自己培育的新苗来了,每个陶钵上都贴着地名签。有个小童的钵里,青稞苗缠着海棠枝,叶片上既带着西域的沙痕,又沾着江南的水汽,引得众人惊叹。"先生说这叫'春串门',"小童晃着钵子笑,"就像咱们去同窗家做客,住久了就成了一家人。"
暮色漫上檐角时,萧景琰带着幅新拓的《春耕图》进来。图上用墨线勾着各地农人:江南药农弯腰插着混种的药材苗,西域牧民赶着骆驼播撒青稞与波斯草的混种,雁门关的守将正帮着药圃翻地,翻起的土块里,竟露出截何首乌的藤,缠着粒葡萄籽。
"于阗的药铺新收了批混种药材,"萧景琰指着图中西域的角落,"防风里带着青稞香,波斯草叶有海棠味,药商们分不清产地,反倒给药材起了个新名——'不分疆'。"灵月听着笑,忽见炭盆边的陶盆里,北疆燕麦的根须穿透盆底,往江南稻种的盆里钻,像在赴场春天的约会。
夜深时春风叩窗,灵月被陶盆的轻响惊醒。借着月光看见,每个盆里的根须都在往外探,有的缠上隔壁盆的茎,有的钻进异乡的土里,在暖阁的夜色里织成张绿网。她想起沈修写的"春气通,根脉通",便轻轻推开窗,让春风漫进暖阁,带着药圃的土香,给根须们当信使。
天快亮时,老驼夫要返程了。沈念卿将拓好的《春耕图》卷起来给他:"告诉阿木和明宇,清明时咱们办个'新苗会',让各地的春芽都来暖阁聚聚。"灵月往他的竹筐里塞了包混着多种新苗的土:"这是给沿途商队的,让他们撒在经过的土地上,说不准能长出带着一路风光的新苗。"
驼铃声渐远时,朝阳正染红药圃的新绿。灵月望着暖阁里交织的根须忽然明白,所谓春天,从不是某一地的花开,而是万千种子在春风里的奔赴——你带着西域的沙,我携着江南的露,在同片阳光下舒展根须,让南北的新绿,在泥土深处紧紧相握,共同织就一个丰饶的季节。
《种子记》的空白页上,沈修己提笔作画:春风拂过的大地上,不同颜色的根须在土下相连,每道根脉都顶着颗发芽的种子,像无数只手,在晨光里托起同一个春天。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