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5章 麦香远渡

小说: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作者:芸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入伏的蝉鸣刚漫过暖阁的竹帘,码头的船笛声就顺着风飘了过来。灵月踮脚往运河口望,见三艘乌篷船正破开暑气驶来,船头插着同源树的新枝,枝桠间系着串麦壳风铃,风过时叮当作响,混着船娘的号子声,在水面荡出层层涟漪。

“江南的晚稻该扬花了,”明宇站在码头上接船,手里提着个藤编筐,筐里的承风麦种裹在桑麻布里,浸过暖阁的井水,透着的麦香,“船娘说要把这些种撒在运河两岸的圩田,让稻穗里也藏点西域的阳光。”他接过船工递来的账本,纸页上记着各地的收成:“苏州仓收麦三百石,杭州窖存种五十石,余下的都发往受灾的圩区了。”

船舱里堆着新织的麻袋,袋面上用靛蓝染着麦浪纹,浪尖绣着小小的驼铃,是江南的绣娘照着《同源记》里的插画绣的。“这是给北疆军仓备的,”船娘解开缆绳笑,鬓角别着朵蜀葵,花瓣上还沾着运河的水汽,“用桑蚕丝混了西域的羊毛,防潮又耐冻,装麦能存到明年开春。”她往灵月手里塞了个布包,里面是新磨的承风麦粉,粉里掺着桂花,闻着有江南的甜润。

暖阁的药圃里,阿古拉正教孩子们做麦哨。用刚收割的麦秆削成短管,吹起来能发出两种声调,高音像北疆的鹰唳,低音似江南的橹声。“阿爹说这哨声能传三里地,”他举着麦哨往运河边跑,孩子们的笑声惊起芦苇丛里的水鸟,鸟翅掠过时带起的水珠,落在新抽的稻苗上,“等稻子熟了,就让哨声跟着商船走,告诉西域的人,江南也长出了承风麦。”

萧景琰派来的信使在午后抵达,马背上的皮囊鼓鼓囊囊,装着边关的新报。“长城脚下的混种麦结穗了,”信使抹着汗展开羊皮地图,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最新章节随便看!图上用红笔标着新垦的田垄,从雁门关一首画到山海关,“军民们在烽火台边辟了晒麦场,说要让麦香混着狼烟飘,让远方的人知道,这里不只有刀枪,还有粮仓。”

沈念卿在《同源记》的“远渡”篇添了幅插画:运河的乌篷船载着麦种往南,驼队背着麻袋向西,长城的戍卒捧着麦粒向北,东海的渔船装着种子向东。画的中央是暖阁的粮仓,仓门敞开着,麦堆像座小山,麦香从门里漫出来,化作无形的线,牵着西方的车船。“这才是同源的真意,”她望着画笑,“不是把种子守在一处,是让它顺着水、跟着风、伴着人,往所有需要的地方去。”

傍晚的霞光染红了运河水面,乌篷船扬起白帆准备启程,船头的同源树枝在风中轻摇,叶尖的水珠滴进水里,晕出小小的圈。灵月站在码头挥手,见船娘往水里撒了把承风麦种,麦粒在波心打着转,跟着水流往远方去。“这些种会顺着运河钻进圩田的泥里,”明宇在她身边说,“明年此时,两岸的稻穗里,就都藏着西域的日头了。”

暖阁的灯亮起来时,麦香从仓里漫出来,混着药圃的薄荷香,在院里织成张无形的网。沈修正在灯下誊抄新的农谣,是各地传来的短句:“运河麦,随风摆,一半江南水,一半西域晒”“长城麦,扎根快,守着烽火台,结出金纽带”。他把这些句子抄在《同源记》的尾页,墨迹未干时,窗外的蝉鸣忽然停了,只有麦壳风铃还在檐下轻响,像在重复着那些跨越山海的故事。

夜色渐深,运河的船笛声越来越远,却有新的驼铃声从官道传来——那是西域的商队又来了,驼峰上载着新收的麦种,要换江南的稻种回去。灵月望着远处的灯火笑,忽然明白所谓远渡,从不是单向的奔赴,是你来我往的交换,是水与火的相融,是让每粒种子都带着别处的气息扎根,又把此地的故事,藏进新结的果实里,送往更远的明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嫡女归来之锦绣谋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VF6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