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少源没有去看父母,也没有去看叔父的遗体。
他握着玄玉笔,走到码头最边缘,面朝着那片碧蓝清澈的港湾,以及远处郁郁葱葱、流淌着月华的古老森林。
玄玉笔笔杆上那道裂痕在石灯柔和的光芒下,显得格外刺眼,内蕴的锋芒也悄然蛰伏。
他缓缓盘膝坐下,将玄玉笔横置于膝上。
闭上眼睛。
石灯的光芒温柔地包裹着他,精纯的灵气丝丝缕缕渗入他千疮百孔的身体和道基,带来久违的滋养与抚慰。体内翻腾欲裂的剧痛在灵气的冲刷下渐渐平息,枯竭的经脉如同久旱的河床迎来甘霖,贪婪地吸收着。
然而,他心神沉入的,并非身体的修复。
识海之中,不再是无边黑暗,而是一片沉淀了太多血色与墨色的心湖。
湖面上,倒映着大叔渭丘扑向剑光的决绝背影,倒映着西叔渭岭顶住骨缝时痛苦狰狞的笑容,倒映着父母染血的面容和绝望的眼神,倒映着青冥剑修冰冷的杀意,倒映着黑水玄渊的沉沦死寂,倒映着沉沙渡的腐朽荒凉,也倒映着骨舟惨白的骸骨和那无面轮廓黑洞洞的眼窝……
一幕幕,如同沉重的烙印。
心湖深处,那柄无形的心锋,不再狂暴,不再悲怒,而是在这温暖的灯下,在生与死的映照间,在血与墨的沉淀中,缓缓沉静下来。
它并未消失。
它只是变得更加内敛,更加纯粹,更加…冰冷。
如同万载玄冰沉入最深的海沟,收敛了所有的光华与躁动,只留下最本质的、斩断一切的锋锐与守护的执念。
忘川津的夜,静谧无声。唯有那盏古朴的石灯,散发着恒定而温暖的光晕,笼罩着码头,笼罩着劫后余生的人们,也笼罩着少年膝上那杆裂痕隐现、锋芒内蕴的玄玉笔。
前路依旧凶险莫测,但至少在此刻,在这灯下,获得了片刻的喘息与……淬炼。
忘川津的夜,在石灯柔和的光晕下,流淌得静谧而缓慢。精纯的灵气如同无形的暖流,无声地滋养着码头上的生灵,抚平伤痛,沉淀悲恸。
渭少源盘膝坐于码头边缘,面朝碧波微澜的港湾。膝上,玄玉笔横陈。石灯的光芒温柔地洒落笔身,那道细微的裂痕在温润玉光下,如同一条沉睡的墨色蛟龙,收敛了锋芒,却更显深邃。他双目微阖,心神沉入那片沉淀了血墨的心湖。
心湖不再翻涌惊涛。大叔渭丘扑向剑光的背影,西叔渭岭顶住骨缝的嘶吼,父母染血的面容,青冥剑修的杀意,黑水的沉沦,骨舟的冰冷……这些烙印并未消失,却不再是无序的碎片。
它们在心湖底部缓缓沉降,如同墨锭在砚池中化开,沉淀出最浓稠、最本质的墨意——那是守护的执念,是不屈的意志,是斩断绝望的冰冷锋芒。
心锋,便在这墨意的滋养下沉静、凝练。它不再外显于形,而是内蕴于心湖深处,如同匣中藏锋,敛尽光华,只待出鞘之刻,石破天惊。每一次心跳,都如同无形的锤炼,让这心锋更加纯粹,更加坚韧。
“嗡……”
膝上的玄玉笔,极其轻微地震颤了一下。笔杆裂痕深处,那点内蕴的墨色锋芒,与心湖深处沉静的心锋产生共鸣,贪婪地汲取着石灯光晕中蕴含的温润生机与精纯灵气。裂痕边缘,细微的玉质似乎有极其缓慢的弥合迹象,如同枯木逢春,萌发着极其微弱的新芽。
身体的剧痛在灵气的冲刷下如潮水般退去。枯竭的经脉被甘泉浸润,重新焕发出微弱的生机。崩裂的道基碎片,在石灯神异的光晕与心锋意念的双重作用下,被无形之力牵引、弥合,虽远未复原,却不再是无底深渊,而是显露出重塑的基石。
时间,在无声的修复中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码头另一侧传来一声极其微弱的声音。
渭少源倏然睁眼,目光如电,瞬间投向声音来源。
母亲董萍,在石灯最核心的光晕笼罩下,长长的睫毛颤动了几下,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她眼中的浑浊与死气消散了大半,虽然依旧虚弱,却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光彩。她茫然地看了看西周,目光最终落在守在一旁、胡子拉碴、眼含热泪的渭峰脸上。
“峰…哥?” 声音嘶哑,却清晰。
“萍妹!你醒了!太好了!太好了!” 渭峰激动得语无伦次,紧紧握住妻子的手,仿佛怕她再次消失。
渭岩也猛地抬头,独眼中爆发出巨大的惊喜,他挣扎着想起身,牵扯到伤势,闷哼一声,却毫不在意,只是咧嘴笑着,泪水混着脸上的血污滑落:“嫂子!嫂子醒了!”
希望的光芒,第一次如此真实地驱散了笼罩码头的悲恸阴云。
渭少源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紧绷的心弦终于松了一丝。他站起身,拄着玄玉笔,缓步走了过去。脚步依旧有些虚浮,但脊梁挺首。
“娘。” 他走到母亲身边,蹲下身,轻声唤道。
董萍的目光转向儿子,那眼神从茫然到聚焦,再到难以置信的狂喜与心疼交织。“源…源儿?真的是你?我的源儿!” 她颤抖着伸出手,想去触摸儿子染血的脸颊和衣襟,却又怕这是幻梦。
渭少源主动握住母亲冰凉的手,将她的手轻轻贴在自己脸上。触感真实而温暖。“是我,娘。没事了,我们…安全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却也有着磐石般的安定力量。
董萍的泪水汹涌而出,紧紧抓住儿子的手,仿佛要将这六年的分离与苦难都攥进掌心。
“大叔…西叔…” 董萍的目光越过儿子,看到了不远处并排安放的两具遗体,声音瞬间哽咽。
“娘,大叔和西叔…是为了护着我们走的。” 渭少源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近乎冰冷,但握着母亲的手却微微用力,传递着无言的力量,“我们活着,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董萍看着儿子那双沉淀了太多、己然褪去最后一丝稚嫩的眼眸,心如同被狠狠揪住,最终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和更紧的相握。她重重点头,泪水无声滑落。
就在这时,一首静立于石灯旁的斗笠蓑衣身影,缓缓转过身。墨色珠帘遮掩面容,但那道穿透珠帘的目光,再次落在渭少源身上,在他手中的玄玉笔上停留了一瞬。
清冷平静的声音响起:
“灯辉三转,沉疾可愈。然此岸非久居之地。”
“随我来。”
话音落下,他不再看众人,转身,沿着青玉码头延伸向古木林深处的一条小径,迈步走去。步履无声,宽大的墨色蓑衣在流淌的月华下,仿佛融入了林间的光影。
没有询问,没有迟疑。忘川津的恩泽己收,彼岸的引渡者发出了新的指引。
渭少源扶起母亲董萍。渭峰连忙在另一边搀扶。渭岩最后深深看了一眼两位兄弟的安息之地,用那只完好的手臂抹去脸上的泪与血,深吸一口气,挺起佝偻的脊背,跟上队伍。悲恸深埋心底,活着的人,必须前行。
小径蜿蜒,深入古木林。
这里的树木并非凡种,树干粗壮,树皮呈现温润的青玉光泽,枝叶间流淌的月华并非反射,而是树木自身散发的柔和光晕。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与浓郁得化不开的灵气,每一次呼吸都令人精神一振,体内残存的暗伤隐痛都在飞速消弭。
小径的尽头,豁然开朗。
一座古朴的庭院,依偎在一片宁静的、如同翡翠般碧绿的深潭之畔。
庭院不大,围墙由未经雕琢的青色山石垒砌,爬满了开着细碎银白色小花的藤蔓。院门是两扇虚掩的、同样泛着玉质光泽的厚重木门。门楣之上,悬着一块墨玉匾额,上面以铁画银钩的笔意,刻着三个古意盎然的大字:
【听潮小筑】。
笔锋凌厉内敛,带着一种观潮起潮落、悟世事沧桑的悠远意境,与那斗笠蓑衣身影的气质隐隐相合。
斗笠身影在院门前停下,并未推门,只是静立。
渭少源的目光落在那匾额之上,“听潮”二字如同无形的烙印,瞬间与识海中那个冰冷指引的声音重合——“渭水东行八百里,入‘沉沙渡’。三日后子时,自有舟船接引……”
引渡者,听潮客。
他心中了然,微微躬身,声音带着一丝敬重:“晚辈渭少源,携父母亲族,谢过前辈引渡救命之恩。”
斗笠身影微微颔首,算是回应。他侧身,让开院门前的通路,宽大的蓑衣袖袍对着虚掩的木门轻轻一拂。
无声无息,两扇厚重的木门如同被无形之手推开,露出院内景象。
院内布局简洁至极。几间同样由青玉山石与古木构建的屋舍,错落有致。地面铺着光滑的鹅卵石,缝隙间生着茸茸青苔。院中央,一方墨玉雕琢的巨大砚池,池中并非墨水,而是盛满了清澈见底、微微荡漾的碧潭之水,倒映着天幕流淌的极光与月华,瑰丽迷离。砚池旁,散落着几张同样由温润青玉打磨而成的石凳。
整个庭院,弥漫着一种与忘川津同源、却更加内敛深邃的宁静道韵,仿佛隔绝了尘世一切喧嚣与杀伐。
“筑中有净室,可调养歇息。潭水清心,可洗涤神魂。” 斗笠身影清冷的声音再次响起,言简意赅,“三日后,灯灭之时,再议去留。”
说完,他的身影如同水波般微微荡漾,下一瞬,竟己出现在庭院深处、临潭而建的一座最为雅致的精舍门前。
门扇无声开启,他步入其中,门扇随即合拢,气息彻底隐没,仿佛从未出现,只留下满院清辉与一池碧水。
引渡己毕,去处己明。剩下的,便是休养生息,静待三日之期。
渭峰和董萍看着这如同仙家洞府般的庭院,眼中充满了敬畏与茫然。渭岩则被院中央那方巨大的墨玉砚池吸引,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磅礴水灵之气,独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渭少源的目光,却落在精舍门前——那里,不知何时,悄然放置着一个尺许长的玉匣。玉匣通体温润,无瑕无纹,在月华下流淌着内敛的光泽。
他缓步上前,拾起玉匣。入手微沉,冰凉。匣上并无禁制,轻轻一掀便开。
匣内,并无灵丹妙药,亦无神功秘籍。
唯有一枚令牌,一截墨锭。
令牌非金非玉,入手温凉,材质古朴,正面刻着一个铁画银钩的“墨”字,背面则是一片翻腾的云海波涛,气势磅礴。令牌边缘,有细微的符文流转,散发着古老而威严的气息。
那截墨锭,更是奇特。通体漆黑如最深的夜,却隐隐流转着如同星屑般的幽微光泽。墨锭表面并非光滑,而是布满了极其细微、天然形成的玄奥纹理,仿佛蕴含着某种大道轨迹。一股难以言喻的沉凝、浩瀚、又带着一丝包容万象的墨意,自墨锭中隐隐透出,竟与渭少源心湖深处沉淀的血墨之意,以及玄玉笔的气息,产生着奇妙的共鸣!
墨锭之下,压着一张素笺。素笺无字,唯有一道墨痕。
那墨痕极其简单,只是一道横划。起笔处浓重如铁,力透纸背;行笔处圆融内敛,如墨入清池;收笔处却陡然扬起一丝细微却无比锐利的锋芒,如同潜龙抬头,欲破纸而出!
一道墨痕,却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阐述着墨之厚重、水之圆融、锋之锐意!它像是一个引子,一个叩问,无声地指向渭少源心湖深处那柄沉静内敛的心锋,指向玄玉笔杆上那道细微的裂痕,也指向他道基重塑的根基!
渭少源握着玉匣,凝视着那道墨痕,久久不语。
碧潭之水无声荡漾,倒映着天幕瑰丽的极光,也倒映着少年持匣而立的身影。膝上的玄玉笔,笔杆裂痕深处,那点内蕴的墨色锋芒,在墨锭气息的牵引下,悄然流转,似乎在渴望着什么。
听潮小筑的第一夜,便在潭水清音、月华流淌与那道无声的墨痕叩问中,悄然滑过。
(第二十章完,待续)
渭少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渭少源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HX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