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8章 半履带与烽火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1935当加强德械师师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VL3R/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汕头港的晨雾还没散尽时,码头上己经响起了叮当声。

十几个铁匠铺的师傅正围着一张图纸敲打铁皮,旁边木匠铺的学徒们蹲在地上削木桨——这些都是陈锋昨天让后勤处联系的手艺人,此刻手里捏着的,正是给孩子们做船的材料。不远处,几个被救的劳工孩子扒着木栏张望,眼睛亮得像沾了晨露的星星,其中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手里还攥着昨天小石头送的木船模型。

“师座,陈家的电报。”周明远拿着译电稿快步走来,军靴踩在刚清扫过的石板路上,没扬起半点灰。

陈锋正看着铁匠师傅捶打铁皮船的龙骨,闻言接过电报。纸上的字迹是陈家老爷子的亲笔,墨迹刚劲:“零件己装船,借英商‘泰利号’走新加坡航线,预计七日抵汕头。另,旧金山兵工厂接你送去的豹式图纸,工程师说可尝试换42倍径炮管,需额外增运特种钢,问你要不要加单?”

“加。”陈锋毫不犹豫地在电报背面写了个“要”字,递给周明远,“回电让老爷子放心,航线我让沈锐派特种兵沿岸接应,英商那边……给船主按双倍运费算,别让人家担风险。”

周明远刚应声,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突突的引擎声。不是坦克的轰鸣,也不是卡车的柴油响,而是一种更轻快的节奏。两人转头望去,只见城北公路上,三辆绿灰色的装甲车正沿着海岸线驶来——车身低矮,两侧各有一排铆钉,车顶架着MG34机枪,后舱门敞开着,能看到里面坐满了端着步枪的士兵。

“是Sd.Kfz.251半履带车!”周明远眼睛一亮,“陈家上个月从德国捎来的图纸,后勤处联合修械所赶工了半个月,居然试装出三辆了?”

陈锋笑着点头。这半履带装甲车是德军近年列装的型号,既能载兵又能掩护推进,比单纯的卡车抗揍,比坦克灵活,正好适合汕头周边的丘陵地形。他刚走过去,驾驶第一辆车的老兵就跳了下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师座!试装车跑了五十公里山路,没掉链子!就是后舱座椅有点硌,俺们自己垫了草席——”

话没说完,后舱的士兵们就笑着掀开帆布,露出里面铺着的干草,还有几个用劳工送的粗布缝的坐垫。陈锋拍了拍装甲车的钢板,触感冰凉结实:“告诉修械所,座椅换成木板包棉絮,再给每辆车配两箱手榴弹。李铁柱呢?让他装甲团先接这三辆去澄海方向巡逻,试试跟三号坦克配合作战。”

“得嘞!”老兵应声跳上车,引擎声再次响起,装甲车转眼就消失在公路拐角。

刚安排完,沈锐的对讲机就响了:“师座,澄海方向有动静。田岛带着残兵往潮州撤,19军3师想追,却被日军一个中队卡在韩江大桥,那中队带了两门九二式步兵炮,3师攻了两次没拿下来。”

陈锋走到炮台边,拿起望远镜看向西北方向。韩江大桥是汕头到潮州的必经之路,桥面窄,桥墩结实,日军守在桥中间,确实难啃。他沉吟片刻:“让李铁柱带刚接的半履带车去支援。告诉李铁柱,别硬冲——让半履带车停在桥南两百米,MG34机枪压制桥面,再让坦克把88mm炮架在河堤上,瞄准桥墩旁边的日军掩体,轰掉他们的步兵炮。”

“明白!”沈锐的声音透着兴奋。

放下对讲机,周明远递过来一份战报:“潮州那边也有消息。陈济棠的地方部队昨天佯攻了一夜,日军104师团留守潮州的一个联队真急了,调了两个大队回援,现在潮州城防空虚。蔡军长问,咱们要不要趁机把潮州拿下来?”

“拿。”陈锋在地图上圈出潮州城的位置,指尖沿着韩江划了条线,“让68军步兵旅从汕头出发,沿韩江西岸推进,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抗战:1935当加强德械师师长》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中午前赶到潮州城外。告诉老郑,别用重炮轰城,日军残兵不多,喊话劝降——真不降,就让豹式坦克抵近城门,吓也吓垮他们。”

他顿了顿,补充道:“让医疗队跟着68军走。潮州百姓遭了几天兵灾,肯定有伤员,先把医疗点搭起来。这些医疗帐篷是陈家从南洋采购的,轻便耐用,正好派上用场。”

周明远刚要去传令,却被陈锋叫住:“等等。让后勤处把给孩子们做的船先送二十艘到码头,中午之前,让孩子们能在港里划船玩。”

“现在?”周明远愣了一下,“部队都在调兵,师傅们可能赶不及——”

“赶得及。”陈锋指了指码头上的铁匠铺,“你去说,每做好一艘,后勤处多给师傅们加两斤牛肉。孩子们等了两天了,别让他们盼落空。”

周明远笑着应了声“是”,转身快步离开。陈锋站在炮台边,看着远处海面上渐渐升起的太阳,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小石头带着那几个劳工孩子跑了过来,手里还捧着个陶碗,碗里是几块切得方方正正的牛肉丸。

“师座,这是码头阿婆煮的,让俺们送来给你尝尝。”小石头把碗递过来,眼睛瞟着远处的半履带车,“刚才那铁家伙是啥呀?跑得比马还快!”

“那叫装甲车,以后带你们去潮州城时坐。”陈锋接过碗,捏起一颗牛肉丸递给羊角辫小姑娘,“尝尝?汕头的牛肉丸,弹牙。”

小姑娘怯生生地接过去,咬了一小口,眼睛瞬间弯成了月牙:“好吃!谢谢叔叔!”

旁边的孩子也跟着喊“谢谢叔叔”,声音脆生生的,混着码头上的叮当声和远处装甲车的引擎声,竟让这刚经历过战火的港口,有了种踏实的暖意。

中午时分,澄海方向传来捷报——李铁柱用半履带车的机枪压制桥面,坦克炮轰掉日军掩体,19军3师顺利拿下韩江大桥,田岛残部被追得丢了大半辎重,狼狈逃回潮州城。几乎同时,68军步兵旅抵达潮州城外,豹式坦克刚开到城门下,城楼上的日军就挂出了白旗。

而汕头港的码头上,二十艘铁皮小船和木船正飘在水面上。孩子们穿着劳工们凑的干净衣裳,在船上划着木桨,笑声像银铃一样洒在海面上。铁匠师傅们靠在栏杆上抽烟,看着孩子们玩闹,脸上带着笑——刚才后勤处送来的牛肉,他们分了些给码头阿婆,煮了一大锅牛肉丸,香气飘出老远。

陈锋站在岸边,看着这一幕,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李铁柱的声音,带着点得意:“师座!俺们装甲团跟半履带车配着试了试,这玩意儿真带劲!下次打揭阳,让俺们打头阵呗?”

陈锋笑着按下通话键:“急什么。先把澄海的工事修结实,等陈家的零件到了,给你们的豹式换炮管——换完了,咱们去打厦门。”

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欢呼。陈锋挂了机,转头看向潮州方向。阳光正好,韩江的水在远处闪着光,68军的军旗应该己经插上了潮州城头。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长。厦门有日军海军基地,广州还有重兵把守,但此刻看着码头上孩子们的笑脸,听着远处部队操练的口号声,心里却格外笃定。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

身后是修械所里叮当打铁的师傅,是驾驶半履带车奔赴前线的士兵,是捧着牛肉丸送来的码头阿婆,是千千万万像小石头一样,眼里重新有了光的孩子。

风从海面吹来,带着牛肉丸的香气和孩子们的笑声。陈锋拿起那份陈家的电报,指尖在“特种钢”三个字上轻轻敲了敲——等豹式换了新炮管,下一次,该让日军尝尝,什么叫真正的钢铁洪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VL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1935当加强德械师师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VL3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