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可能牵扯白莲教? 这个消息如同重锤,砸得林枫半晌回不过神。那个在历史上以气节著称、被诛十族都不肯低头的读书人种子,怎么会和邪教搅在一起? “会不会是…栽赃?或者他被人蒙蔽利用了?”林枫仍抱着一丝侥幸。 冷月面色凝重:“目前没有首接证据。但方孝孺此人,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他学问大,名声高,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在清流之中一呼百应。但此人极其固执,信奉‘王道’理想,对陛下的一些…嗯…务实之举,颇有微词。他曾私下言论,认为陛下用法过峻,待勋贵过苛,有伤仁德。” 林枫若有所思。方孝孺的理想主义他是知道的,但因此就勾结白莲教?这跳跃也太大了。 “或许…他不是勾结,而是被利用?”林枫推测,“白莲教善于蛊惑人心,或许投其所好,借他之手,来达成搅乱朝局的目的?比如,挑起陛下与藩王、或者与勋贵之间的猜忌?” 冷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和我想的一样。但这更可怕。说明对方对我们朝堂的弱点和人心的把握,精准得吓人。” 无论是哪种可能,方孝孺都成了一个极其关键且危险的人物。 “那我们接下来…” “方孝孺那边,我会动用最高级别的暗线监控,但必须万分小心,不能打草惊蛇。”冷月道,“你的任务,还是从数据上找线索。白莲教活动必然需要资金和物资,大规模的人员聚集、物资流动,不可能完全不留痕迹。我需要你从户部、工部、甚至各地州府的档案中,找出这些‘异常’。” 林枫顿感压力山大。这简首就是在大明版的“大数据”里捞针! 但他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 “我尽力而为。但这需要时间,而且需要调动大量数据,动静不小…” “我会让毛骧给你开最高权限的调令,以完善武英殿图表的名义进行。”冷月道,“你放手去做。” 送走冷月,林枫立刻召集数据司全员开会。 他没有提及白莲教,只是神色严肃地宣布:“陛下有旨,为完善武英殿图表,需对洪武开国以来,天下各布政使司的人口、田亩、赋税、漕运、矿产、寺庙登记等所有数据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核查!工程浩大,诸位需全力以赴!” 众人一听是皇帝旨意,又是本职工作,自然没有异议,只是感叹工作量巨大。 林枫将任务分解下去:徐光远带算学生负责核算比对各类数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心声被老朱偷听,我人麻了 老王书吏凭借其“故纸堆”经验,负责从通政司调阅陈年档案;小赵等人则负责辅助绘图和整理。 数据司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林枫自己则坐镇中枢,设计了一套简单的“异常波动”筛查标准:
· 人口数据:重点关注某些州县非战争、非灾荒年份的异常人口流失或涌入。
· 赋税数据:关注某些地区税收的异常波动(尤其是商业税和矿税),以及“豁免”、“拖欠”记录的异常增多。
· 漕运数据:核对漕粮实际运输量与地方上报量之间的差异,关注“损耗”异常的时间和地点。
· 寺庙数据: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寺庙数量、僧尼人数、香火田亩数的异常增长。 他将这些标准教给徐光远,让他带领算学生们先进行第一轮粗筛,标记出所有可疑的数据点。 这项工作极其枯燥繁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几天下来,数据司内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账册档案,算盘声噼啪作响不绝于耳,众人都是眼圈发黑,但干劲十足。 然而,异常的线索没找到多少,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发现”却层出不穷。 “大人!您看这个!”徐光远哭笑不得地拿着一份档案过来,“江西九江府,洪武十年,上报‘天降祥瑞,产双穗稻谷十万斤’,因此申请减免税赋三万石…” 林枫:“…然后呢?” “然后户部存档显示,同年九江府粮市米价暴跌,知府的小舅子大量收购粮食,第二年开春又高价卖出…” 林枫:“…这他妈是祥瑞还是炒作?” 又比如,老王书吏颤巍巍地翻出一本账册:“大人…这…这洪武八年,扬州府上报修缮文昌阁,采购金箔一百斤…这文昌阁…好像没那么大吧?” 小赵也来凑热闹:“大人!我发现北平府这几年采购的上等松木和青砖特别多!比应天府都多!” 林枫心里一咯噔,拿过数据一看,发现主要是用于边关烽燧和长城修缮,这才松了口气,笑骂一句:“别一惊一乍的!边关用料自然多!” 数据司就在这种时而紧张、时而搞笑的气氛中,艰难地推进着“大海捞针”的工作。 林枫知道,真正的线索往往隐藏极深,需要更敏锐的嗅觉和更深入的交叉分析。 他再次埋首于数据海洋,试图从那些枯燥的数字中,捕捉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异常”。
(http://www.220book.com/book/VMG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