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星火燎原

小说: 学霸亮剑   作者: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学霸亮剑 http://www.220book.com/book/VUF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护送任务前夜,李云龙蹲在指挥部的煤油灯下,手指沿着地图上标红的路线缓慢移动。纸张粗糙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某些路段己经被反复得发亮。窗外传来蟋蟀的鸣叫,与屋内怀表秒针的滴答声形成奇特的二重奏。

"这是第三处检查站的最新布防图。"赵刚递过一张铅笔素描,纸角还沾着血迹——是地下交通员用生命送出的情报,"鬼子新增了两挺重机枪,还配备了狼狗。"

李云龙盯着图纸上犬舍的位置,眉头拧成了疙瘩。灯光在他眼窝投下深深的阴影,将连日奔波留下的青黑衬得更加明显。他忽然伸手从桌底摸出个布包,解开后露出几块黑乎乎的物件,散发着淡淡的腥臭味。

"这是...?"赵刚推了推眼镜。

"陈景云配的药。"李云龙用刺刀尖挑起一块,"能放倒军犬又不致命。"刀刃上的药块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像是某种矿物质粉末。这是他们在硝酸银实验中的意外发现——某种含砷化合物与动物血液会产生特殊反应。

门外传来脚步声,李云龙迅速包好药块。张大彪带着个陌生青年走进来,后者穿着不合身的学生装,眼镜腿上缠着胶布,怀里却紧紧抱着个铁皮箱子。

"团长,这是北平来的林教授。"张大彪介绍道,声音不自觉地压低,"说是搞...搞什么无线电的。"

年轻人局促地鞠了一躬,铁皮箱子随着动作发出哗啦声响:"学生林书同,清华物理系助教。"他打开箱子,露出里面复杂的线圈和电子管,"这是自制的短波发报机,能突破鬼子干扰..."

李云龙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小心地拿起一个电子管,玻璃外壳在灯光下泛着橙黄的光泽,像颗熟透的柿子。这让他想起大学时捣鼓过的矿石收音机,只是眼前这个明显精密得多。

"有效距离?"

"理论上一百五十公里。"林书同推了推眼镜,"但缺乏真空管,只能用老式电子管替代,实际可能..."

李云龙突然起身,从床板下拖出个木箱。掀开盖子的瞬间,林书同倒吸一口冷气——里面整齐排列着二十多个各式电子管,有些还贴着日文标签。

"上个月端掉的鬼子通讯站缴获的。"李云龙的声音带着几分得意,"看看有没有能用的。"

林书同颤抖着手指翻检这些宝贝,像个饿汉突然面对满汉全席。当他举起某个标着"TYK-3"的电子管时,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狂喜的光芒:"这是...这是军级电台才用的高功率管!"

夜深了,指挥部依然亮着灯。李云龙看着林书同和陈景云凑在一起画电路图,两个书生的脑袋几乎碰在一起,争论着波长和频率的换算关系。窗外,张大彪正带着战士们练习使用新缴获的冲锋枪,短促的点射声像节拍器般规律。

"老李。"赵刚递过一碗冒着热气的草药汤,"该休息了。"

李云龙接过碗,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留下灼烧般的回味。他望着墙上那张被红蓝铅笔划分得密密麻麻的地图,突然问道:"你说,等仗打完了,这些铁路线能用来运什么?"

赵刚愣了一下,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睁大。这个问题太过奢侈,奢侈到让人心尖发颤。他顺着李云龙的手指看去,那些代表鬼子据点的红叉之间,蜿蜒的蓝线如同血脉般连接着村庄与城镇。

"运粮食...运机器..."赵刚的声音轻得像梦呓,"或许还能运学生去上学..."

黎明时分,护送队伍悄然出发。二十名精锐战士扮成贩山货的商队,学生们则伪装成伙计。李云龙穿着打补丁的棉袄,头上缠着白毛巾,活像个地道的车把式。只有腰间那柄磨得发亮的驳壳枪,暗示着这个"农夫"的危险性。

林书同的发报机藏在运粮的驴车里,上面盖着厚厚的麦秸。小铁柱作为"小跟班"走在队伍最前面,这孩子记路的本事出奇的好,连哪里有鬼子暗哨都记得一清二楚。

第一个检查站顺利通过。张大彪给守关的伪军塞了两瓶地瓜烧,对方连驴车都没检查就放行了。第二个检查站却出了意外——原本应该只有五个伪军的地方,突然来了个鬼子军曹带队抽查。

"良民证!"军曹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刺刀尖几乎戳到李云龙鼻梁。阳光下,刀刃上的烤蓝泛着冷冽的光泽,映出李云龙伪装成憨厚的笑脸。

"老总,俺们是给县城粮行送山货的..."李云龙点头哈腰地递上伪造的通行证,另一只手悄悄摸向腰间——那里别着浸过药的肉块。

军曹突然用日语吼了句什么,两个鬼子兵立刻开始翻检驴车。麦秸被扒开时,李云龙听到身后传来林书同倒吸冷气的声音。千钧一发之际,小铁柱突然哭喊着扑向一个鬼子兵:"老总!俺娘病得快死了!求您让俺们过去吧!"

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让鬼子兵动作一滞。趁这机会,李云龙迅速将药块丢向拴在旁边的军犬。那畜生一口吞下肉块,不到十秒就软绵绵地倒下了。

"八嘎!"军曹暴怒地举起枪托就要砸向小铁柱。

"老总息怒!"李云龙一个箭步上前,看似劝架实则巧妙地将孩子护在身后,"小孩子不懂事..."说着从怀里摸出个布包,"这是俺们村自产的上等烟叶,您尝尝?"

布包里除了烟叶,还藏着两块银元。军曹掂了掂分量,终于不耐烦地挥挥手放行。队伍走出百米远后,李云龙才发现后背己经被冷汗浸透。小铁柱悄悄拽了拽他的衣角,孩子的手心全是冷汗,却还紧紧攥着个东西——是从鬼子兵兜里顺来的火柴盒,上面印着部队编号。

"好样的。"李云龙揉揉孩子的脑袋,将火柴盒递给赵刚,"记下这个番号。"

第三天傍晚,队伍抵达最后一处关卡——这里是通往根据地的咽喉要道,两侧山崖如刀削斧劈,唯一的通道上筑着混凝土碉堡。探照灯的光柱像死神的镰刀,每隔三十秒就扫过路面一次。

"按计划行动。"李云龙低声下令,同时看向林书同,"电台准备好了吗?"

书生点点头,眼镜片反射着最后一缕夕阳,像是燃起了两团火。他打开铁皮箱子,小心翼翼地接上电源。电子管渐渐亮起橘红的光芒,像黑暗中苏醒的眼睛。

当探照灯再次扫过时,李云龙打出了信号。张大彪立刻带着五人小组摸向山崖左侧,每个人背上都绑着特制的炸药包——这是用缴获的TNT与硝酸铵混合制成的,威力足以炸塌半边山体。

"滋滋...沙沙..."林书同调整着旋钮,耳机里传来刺耳的噪音。突然,他眼睛一亮,迅速按下发报键。摩尔斯电码的滴答声在夜色中格外清晰,那是干扰鬼子通讯频率的特殊信号。

碉堡里的灯光突然闪烁起来,接着传来鬼子兵气急败坏的叫骂声。李云龙知道时机到了,他吹响了绑在手腕上的鸟笛——模仿布谷鸟叫声的暗号。

"轰!"

左侧山崖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碎石如雨点般砸向碉堡。探照灯立刻转向爆炸点,将张大彪他们暴露在强光下。就在鬼子机枪即将开火的瞬间,右侧山崖也传来巨响——这是赵刚带的第二爆破组行动了。

"冲!"李云龙一把抱起小铁柱,带领学生们冲向关卡。子弹在头顶呼啸,有发炮弹在近处爆炸,气浪掀起的泥土像黑色的雨点般砸在他们身上。林书同踉跄了一下,铁皮箱子差点脱手,是陈景云一把扶住了他。

碉堡里的机枪突然卡壳了——是李云龙提前收买的伪军做了手脚。趁着这宝贵的十几秒,队伍终于冲过了死亡地带。当最后一个学生安全抵达接应点时,李云龙回头望去,发现张大彪正带着爆破组且战且退,有个战士突然栽倒在地,再也没能爬起来。

黎明前的黑暗中,护送队终于踏上了根据地的土地。小铁柱趴在李云龙背上睡着了,孩子的手还紧紧攥着他的衣领。林书同的电台成功发出了第一组信号,远处山巅的接收站用灯光回应,像暗夜中突然睁开的眼睛。

三天后,庆功会上,李云龙看着林书同带着一群战士组装更大的电台。那些粗糙的手与纤细的电子管形成了奇妙的反差,却又配合得天衣无缝。角落里,陈景云正给老乡们讲解如何用硝石制冰保存食物,小铁柱举着块冰蹦蹦跳跳,像得到了全世界最棒的玩具。

"老李。"赵刚递过来一叠纸,"林教授设计的广播计划。"

李云龙翻阅着那些充满专业术语的文稿,在最后一页停住了。那里画着张简图:一个无线电塔,周围辐射状分布着学校、医院和工厂。图注写着:"战后重建第一期工程"。

夜风吹动纸张,煤油灯的火苗剧烈摇晃起来。李云龙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照片己经被得模糊不清。他忽然想起穿越前的毕业典礼,校长说过的话:"科技的真谛,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地长大。"

院外传来战士们的歌声,粗犷而嘹亮。李云龙收起怀表,大步走向电台旁忙碌的人群。在那里,林书同正调试着频率旋钮,杂音中突然传出清晰的广播声:"这里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儿,仿佛被施了定身术。那个来自远方的声音,穿过硝烟与山河,像一粒火种落在了干涸己久的心田上。李云龙看着周围一张张震撼的脸庞,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东西,比子弹更能击穿黑暗。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学霸亮剑

    (http://www.220book.com/book/VUF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学霸亮剑 http://www.220book.com/book/VUF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