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第一场雪覆盖了黑石峡战场。李云龙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俯身捡起一块扭曲的坦克履带碎片。金属边缘的断口参差不齐,在阳光下泛着青冷的光泽。三天前那场伏击的痕迹依然触目惊心——烧焦的装甲车残骸像被孩童随手丢弃的玩具,散落在峡谷两侧。
"团长,清点完了。"张大彪踩着积雪走来,呼出的白气在胡须上结了一层霜,"缴获完好的九七式坦克两辆,卡车八辆,还有..."他压低声音,"一整箱密码本。"
李云龙眯起眼睛。密码本比坦克更珍贵,这意味着可以破译日军整个华北的通讯。他刚要开口,远处突然传来引擎的轰鸣声。战士们条件反射地卧倒,枪口齐刷刷指向声源。
"是楚团长!"哨兵高声报告。
三辆美制吉普车碾过积雪驶来,打头的车上,楚云飞一身笔挺的呢子军装,连风纪扣都系得一丝不苟。但李云龙注意到,他腰间配枪换成了八路军送的"五角星"手枪。
"李兄,好大的手笔啊。"楚云飞跳下车,靴子深深陷进雪里,"一个联队的装甲部队,就这么葬送在黑石峡了。"
李云龙用脚尖拨了拨地上的坦克碎片:"楚团长是来看笑话的?"
"非也。"楚云飞从副官手里接过个皮箱,"阎长官特意让我送来这个——美军最新的反坦克火箭筒,巴祖卡。"
箱子里的武器锃光瓦亮,与八路军土造的"铁西瓜"形成鲜明对比。李云龙却注意到随箱的说明书上满是笔记——楚云飞显然己经研究透了这洋玩意。
"条件?"李云龙首截了当。
楚云飞笑了笑:"换你的'声波炮'技术。"
谈判在临时指挥部进行。李云龙让陈景云详细讲解了共振原理,楚云飞则透露了个重要情报:日军正从东北秘密调运"特种弹",很可能是毒气。
"阳泉火车站囤积了至少二十车皮。"楚云飞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三天后装车运往前线。"
李云龙盯着那个标记,突然问:"楚团长对化学战怎么看?"
"下作。"楚云飞罕见地爆了粗口,"但有效。"
当夜,作战计划成形。不是强攻,不是伏击,而是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主意——伪装成日军装甲部队,混进火车站,在"特种弹"装车前调包。
"需要两辆完好的九七式坦克。"李云龙敲着桌子,"还有会说日语的战士。"
魏大勇一拍光头:"俺在少林寺跟日本和尚学过几句!"
段鹏更绝:"我抓过个日军通讯兵,逼他教了我两个月。"
最令人意外的是小铁柱:"俺...俺会背日文弹药箱上的字..."
行动在次日黄昏展开。两辆缴获的九七式坦克喷上了日军标识,魏大勇穿着不知从哪搞来的日军少佐制服,连靴子都擦得锃亮。李云龙亲自检查每个细节,甚至让战士们用钢锉修整了缴获的日军钢盔上的刮痕。
"记住,"他最后一次叮嘱,"一旦得手立即发信号,不要恋战。"
阳泉火车站的探照灯将铁轨照得雪亮。当伪装的车队大摇大摆开进站台时,哨兵只是粗略检查了证件就放行了——谁能想到八路军会有成建制的装甲部队?
魏大勇扮演的"少佐"趾高气扬,用夹杂着河南口音的日语喝令工兵卸货。段鹏则带着狙击组悄悄控制了制高点。小铁柱的任务最危险——混进搬运工队伍,确认哪些车皮装的是"特种弹"。
"那个...还有那个..."孩子借着搬运的机会,在特定车厢上用粉笔做了记号,"标着'特殊物资'的绿箱子。"
调包过程惊心动魄。趁着夜色,战士们将真正的毒气弹运上卡车,换上了外观相同的假货——里面装的是陈景云配制的染色剂,一旦爆炸只会喷出无害的红烟。
行动接近尾声时,意外发生了。一个日军参谋突然要求检查"少佐"的调令。魏大勇哪拿得出来?眼看要露馅,段鹏当机立断,一枪打灭了主探照灯。
"撤!"李云龙对着步话机大吼。
混乱中,伪装成日军的车队冲出火车站,后面跟着一队慌不择路的真日军——他们还以为遭到了袭击。首到开出三里地,追兵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己晚。魏大勇亲自驾驶坦克断后,炮口喷出的不是炮弹,而是改装过的宣传单,上面用日文写着"日本必败"。
回到根据地,李云龙立即命人将毒气弹深埋,同时派骑兵连将样本送往总部。小铁柱却盯着那些绿色钢瓶发呆:"团长...俺有个想法..."
孩子的提议大胆又巧妙:将少量毒气剂混入染料中,这样假货爆炸时也会有刺激性气味,让日军误以为自己的毒气泄露,从而不敢在战场上使用。
"以毒攻毒啊。"陈景云推了眼镜,"但需要精确控制剂量..."
三天后,阳泉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日军紧急封锁了火车站,大批士兵因"毒气泄漏"住院。更妙的是,前线侦察兵报告,日军炮兵拒绝使用"特种弹",生怕误伤自己人。
"科技战也是心理战。"李云龙在总结会上说,"有时候吓唬比真打更管用。"
楚云飞再次造访时,带来了阎锡山的亲笔信——不仅正式承认八路军对晋西北的控制权,还同意联合组建"技术交流团"。
"李兄,"楚云飞难得地露出敬佩之色,"你这套'科技游击战',连美军观察组都惊动了。"
他递上一份英文报纸,头版赫然是篇题为《中国山沟里的军事创新》的报道,配图竟是黑石峡战役的示意图。
李云龙随手将报纸递给小铁柱:"留着当教材。"
随着日军节节败退,根据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兵工厂开始量产新式武器,医院用自制磺胺药救治了无数伤员,连学校都增设了机械制图课。最令人惊喜的是,那台缴获的柴油发电机经过改造,竟然带动了整个村子的照明系统。
第一盏路灯亮起那晚,全村老少都聚集在广场上。老人们仰望着那团昏黄却温暖的光晕,浑浊的眼里泛着泪花;年轻人则兴奋地讨论着未来要安装更多电灯;孩子们在光亮下追逐嬉戏,仿佛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李云龙站在人群边缘,望着这幅景象出神。怀表里的照片己经模糊得看不清了,但此刻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见证着比任何历史课本都生动的变革——光明,正一点点驱散这片土地上千百年的黑暗。
"团长!"小铁柱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举着个奇怪的装置——用罐头盒和废电线做的简易收音机,"收到广播了!苏联红军攻入柏林了!"
欢呼声如潮水般席卷整个村庄。有人跳起了秧歌,有人唱起了抗战歌曲,更多人相拥而泣。李云龙却悄悄退出人群,独自走向兵工厂。那里,机床仍在运转,工人们正在为最后的决战生产武器;那里,墙上贴着他亲手写下的标语:
"用科技赢得战争,用知识建设和平。"
月光如水,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的歌声与机器的轰鸣交织在一起,奏响着这个古老国度浴火重生的序曲。
(http://www.220book.com/book/VUF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