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领导离开青城市供销社时,特意在门口站了片刻,回头望了眼柜台后宋乔乔正微笑着给顾客称糖的身影,对身边的随行人员说:“你们都瞧见了吧?一个刚上班的小姑娘,对客人笑脸相迎,说话轻声细语,这股子热乎劲,比多少规章制度都管用。”
随行的各区供销社主任赶紧点头,刚才宋乔乔处理扳手纠纷时的冷静,还有这会儿对待普通顾客的耐心,他们都看在眼里——确实,不少供销社的售货员总端着“铁饭碗”的架子,顾客多问两句就嫌烦,哪见过这样始终带着笑的?
“回去之后,”市领导语气加重了些,“把青城市供销社这位宋乔乔的做法整理成材料,下发到各个区县。不是让他们照搬,是让所有人学学这态度——供销社是为群众服务的,不是让群众来看脸色的。谁要是还端着架子,别怪我不给面子。”
这话传回来时,马主任正在开全体职工会。他拍着桌子,把领导的话原原本本学了一遍,最后指着宋乔乔:“看见没?人家领导从市里来,没记住别的,就记住乔乔的笑脸了!往后都给我学着点,对顾客客气点,别再摆出谁都欠你们二斤米的样子!”
周玉兰坐在底下,头埋得更低了。她想起自己以前对顾客的冷言冷语,再看看宋乔乔——人家不仅嘴甜,手脚还麻利,称东西时总多给那么一小撮,客人临走时还笑着说句“慢走”,难怪能被领导盯上。
宋乔乔自己倒没觉得多特别。她上辈子在超市打工时就知道,笑脸待人总没错,尤其是在物资不那么充裕的年代,一句客气话、一个笑脸,能让来扯布打油的大爷大妈心里暖半天。
可这“微笑服务”的说法一传开,青城市供销社忽然热闹起来。不仅街坊邻居爱来,连周边街道的人都特意绕过来,就为了看一眼那个总笑眯眯的宋售货员。有人买块肥皂都要跟她多聊两句:“姑娘,你这性子真好,比我家闺女还贴心。”
王芬也跟着沾光,见宋乔乔忙不过来,也学着她的样子对客人笑:“以前总觉得卖东西嘛,称准了就行,没想到笑一笑,客人也客气多了。”
宋乔乔听着马主任在会上又一次表扬自己,心里明白,这笑脸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给青城市供销社挣来了体面。往后,她这微笑不仅要保持住,还得让更多人觉得,来供销社买东西,是件舒心的事。
夕阳斜照进柜台,宋乔乔给最后一位客人包好酱油,笑着道别。窗外的槐树上落了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的,像在为这越来越热闹的供销社喝彩。
宋乔乔刚进院门,就见李秀兰正坐在葡萄架下翻妇联的文件,听见动静抬头笑:“今儿回来挺早,你二哥刚从机械厂下班,在厨房给你炖着鸡汤呢。”
“妈!”乔乔把红本本往石桌上一拍,眼睛亮得像星子,“我转正了!七零供销社,女主的逆袭征途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七零供销社,女主的逆袭征途最新章节随便看!供销社正式职工证,马主任今天当场给我的!”
李秀兰手里的钢笔“啪”地掉在文件上,她拿起职工证翻了两页,忽然拔高声音喊:“老宋!你快出来!咱乔乔转正了!”
宋立民穿着中山装从堂屋出来,衣襟上还别着机械厂副厂长的徽章,手里捏着份图纸:“嚷嚷啥?我在隔壁屋就听见了。”话虽严肃,眼神却往那红本本上瞟。
“爸,您看!”乔乔把证递过去,“才上班五天就转正,马主任说市领导都夸我了!”
宋立民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指尖在“正式职工”字样上顿了顿,忽然转身往屋里走:“我给建军打个电话,让他也高兴高兴。”——大哥宋建军在部队当连长,家里有喜事,总少不了要跟他报喜。
厨房门“吱呀”开了,宋建国端着砂锅出来,军绿色的工装外套搭在肩上,胳膊上还沾着机油:“啥好事这么热闹?哟,转正证?行啊小乔!二哥在机械厂干三年才转正式工,你这火箭速度啊!”
正说着,三姐宋梅梅骑着自行车进了院,纺织厂的白围裙还系在腰上,车筐里放着刚领的细棉布:“我在厂门口听马主任说了!咱乔乔成供销社正式工,还被市领导表扬了?”她跳下车就去抢职工证,“快让我瞧瞧,这可是咱宋家 最年轻的正式工证件!”
李秀兰笑着拍她:“别贫嘴,你二哥炖了鸡汤,快去洗手。”又转向乔乔,眼里满是骄傲,“妇联那帮姐妹总说我家闺女厉害,现在更有说头了——刚上班就受领导待见,这才是咱青城市姑娘的样!”
宋立民打完电话出来,脸上带着笑意:“建军在电话里说,等他下个月探亲回来,给乔乔带块上海表当贺礼。”
“不用不用,大哥在部队辛苦……”乔乔正推辞,宋建国己经把鸡汤盛出来,黄澄澄的油花浮在表面:“快喝!这是我托厂里食堂师傅留的老母鸡,给你补补。转正了是大好事,往后在供销社好好干,别给咱副厂长家丢人。”
一家人围坐在葡萄架下,鸡汤的香气混着晚风里的槐花香。宋乔乔喝着汤,听着父亲讲机械厂的新生产线,母亲说妇联要办的扫盲班,二哥抱怨车间的新机床难操作,三姐念叨纺织厂的新花布样式,忽然觉得这转正的喜悦,因为家人的分享变得更扎实了。
她悄悄摸了摸兜里的职工证,心里盘算着:转正后工资能多五块,加上仓库里的“储备”,年底说不定能给母亲换台新缝纫机,给父亲买个质量好的放大镜看图纸……
夜色漫上来时,宋乔乔看着窗纸上家人的剪影,忽然明白,这七零年代的好日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父亲车间里的机床声,母亲走街串巷的脚步声,大哥军营里的号角声,二哥扳手的叮当声,三姐织机的哒哒声,再加上她柜台前的笑谈声,凑在一起,才成了最动听的调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VV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