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乔乔转正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没两天就传遍了街坊和父母的单位。
机械厂的工人见了宋立民,总笑着打趣:“宋厂长,您家小闺女可是咱青城市的名人了,市领导都夸的人!”
宋立民嘴上说着“小孩子家瞎忙活”,心里却熨帖得很,开会时提到“职工风貌”,总忍不住拿乔乔的“微笑服务”举例子。
李秀兰在妇联开会,姐妹们更是围着她问个不停。“秀兰姐,你咋教的闺女?又能干又会来事!”李秀兰笑着摆手,心里却把乔乔的法子记在心里——下次办妇女培训班,正好把“待人接物要和气”加进去,比光讲大道理管用。
宋建国在机械厂也扬眉吐气。同事们总追着他问:“你妹在供销社是不是特风光?我妈说去买酱油,就爱找她称,笑得甜,给的还足!”
宋建国嘴上“嗯啊”应付,下班却特意绕到供销社,远远看了眼乔乔麻利称货的样子,才转身回家,脚步都轻快几分。
宋梅梅更首接,把乔乔之前拍的照片揣在纺织厂的工具箱里,谁要是说“供销社的人态度差”,她就掏出来晃一晃:“看看我妹!市领导都让学的,你们下次去瞧瞧就知道了!”
这天傍晚,乔乔刚下班,就见大哥宋建军穿着军装站在院门口,肩上的星徽在夕阳下闪着光。“大哥!”她惊喜地喊出声。
宋建军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刚探亲回来,听爸妈说你转正了,特意来接你下班。”他手里提着个军绿色的包,“给你带的上海雪花膏,部队战友托人捎的,抹脸用,别总在柜台前风吹日晒的。”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宋建军给乔乔讲部队的事,乔乔说供销社的新鲜事,宋立民和宋建国聊着机械厂的生产进度,李秀兰和宋梅梅则盘算着周末去给乔乔扯块料子做新衬衫。葡萄架下的灯光暖融融的,把一家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宋乔乔转正后没几天,供销社就来了个新通知——市领导真把她的“微笑服务”写成了材料,印成小册子下发到各区县。马主任特意在晨会把册子举得高高的:“都看看!这上面印着乔乔的名字和照片,往后咱供销社就是全青城市的榜样!”
同事们凑过来翻册子,看着照片里乔乔给大爷称盐时笑得眉眼弯弯的样子,有人叹道:“以前总觉得卖货就是按规矩来,哪想到笑一笑还能成典型。”周玉兰也红着脸凑了句:“乔乔,往后我多跟你学学。”
乔乔倒没觉得多特殊,只是把册子小心收起来,该怎么待客还怎么待。只是来供销社的人越来越多,有时队伍能排到院门外,有人买块肥皂都要特意说句:“我是来看宋售货员的,果然跟册子上说的一样和气。”
这天中午,李秀兰来供销社找乔乔,手里拎着个布包:“妇联下午开全市现场会,我顺道给你带点饺子。”正说着,就见几个穿蓝布衫的妇女围着乔乔的柜台,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宋同志这态度,比咱区供销社强多了,我们特意来取经的。”
李秀兰站在一旁,听着人家夸自己闺女,脸上笑开了花,等人群散了才凑过去:“行啊你,妈开妇联会都能听见人提你。”
乔乔笑着给她递水:“还不是托了领导的福。”话刚说完,就见宋立民陪着几个穿中山装的人走进来,为首的正是那天考察的市领导。
“乔乔,这位是省供销社的同志,特意来看看你。”宋立民介绍道。省领导握着乔乔的手笑:“青城市供销社的‘微笑服务’在全省都传开了,小宋同志年轻有为啊。”
乔乔脸微红:“都是应该做的。”
等领导们走了,宋立民看着她:“省领导说,下个月要调你去市供销社当培训员,给全市售货员讲课。”
乔乔愣住了:“我……我能行吗?”
“咋不行?”宋立民拍了拍她的肩,“你爸在机械厂带过那么多徒弟,你妈在妇联教过那么多姐妹,你这点本事,随根。”
傍晚回家,宋建军正帮宋建国修自行车,宋梅梅在厨房蒸馒头。乔乔把要去市供销社的事一说,宋建军首起身:“我妹就是厉害,这才上班多久,都要当培训员了。”宋梅梅从厨房探出头:“那以后是不是能经常在市里见着你?我织厂的姐妹都盼着跟你学学怎么待人呢。”
一家人围着饭桌说笑,窗外的月光洒进来,乔乔看着父亲沉稳的脸、母亲骄傲的笑,还有哥哥姐姐们兴奋的样子,忽然觉得,自己这一步步往前走,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给这个家添了一把又一把旺火。
(http://www.220book.com/book/VVD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