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顶棚的彩钢瓦被雨水敲打着,发出连绵不绝的闷响,像无数只手在头顶焦躁地拍打。空气湿冷,混杂着纸箱的霉味和角落里那堆还没来得及清理的废品散发出的淡淡酸腐气。一盏孤零零的节能灯吊在屋子中央,光线吝啬地洒下来,勉强照亮围在瘸腿桌子旁的几张脸。
桌上摊开着一本崭新的、封面印着“现金日记账”的硬皮本子。旁边,是一个鼓鼓囊囊的旧帆布包。林峰坐在桌子后面,老张、老李、吴建国,还有临时帮忙的小陈和小王,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也看着那个包。
气氛有些凝重,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仓库里除了雨声,只剩下几道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林峰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帆布包。里面没有成捆的钞票,只有一堆皱巴巴、面额不一的纸币和一些硬币,凌乱地堆在一起。最大面额是几张红色的百元钞,更多的是绿色的五十元、紫色的十元、蓝色的五元,以及大量的一元纸币和钢镚儿。
这是他接手“闪电达”整整一个月后,所有的现金收入。刨去他东拼西凑垫付的油钱、临时租用老张老李车辆的租金、给小陈小王结算的日结工资、还有给吴建国预支的一点生活费……剩下的,全在这里了。
他拿起那本崭新的账本。这是他痛定思痛,在经历了陈伯那本烂账本的冲击后,特意去买的。账本的第一页,是他用工整的字迹写下的几行字:
“闪电达”收支明细(首月)
收入:
? 代收货款: ¥1,845.60
? 快递运费: ¥2,378.40
? 特殊件加急费: ¥120.00
? 总收入: ¥4,344.00
支出:
? 油费(老张/老李): ¥980.00
? 车辆租金(老张面包车/老李冷藏车): ¥1,200.00
? 临时工工资(小陈/小王): ¥800.00
? 吴建国生活费预支: ¥500.00
? 仓库水电费: ¥85.50
? 电话费: ¥50.00
? 其他杂费(胶带、笔、本子等): ¥63.20
? 总支出: ¥3,678.70
结余: ¥665.30
林峰拿起笔,在“结余”那个数字后面,用力地画了一个圈。然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桌旁每一张脸。
老张的眉头习惯性地皱着,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衣角,那是常年握方向盘留下的老茧。老李则显得有些疲惫,背微微佝偻,眼神里带着点茫然,似乎还没从一天的奔波中缓过神。吴建国最年轻,也最藏不住事,眼神首勾勾地盯着桌上那堆钱,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小陈和小王则有些拘谨地站在稍后一点的位置,脸上带着打工人的忐忑和好奇。
“这个月,”林峰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我们一共赚了……六百六十五块三毛。”
他顿了顿,看着大家的表情。没有欢呼,没有雀跃,只有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默。六百多块,分摊到五个人(算上他自己)头上,每人也就一百出头。这点钱,在物价飞涨的城市里,连塞牙缝都不够。
“我知道,很少。”林峰的声音很平静,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丝毫沮丧,“这点钱,可能还不够老张你跑两趟长途的油钱,不够老李你修一次冷机的费用,更不够建国你谈个女朋友看场电影。”
吴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但是,”林峰的声音陡然拔高,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这六百六十五块三毛,是我们‘闪电达’自己挣来的!是我们用这辆破电动车,用老张的面包车,用老李的冷藏车,用我们自己的两条腿,一趟一趟跑出来的!是我们把陈伯丢下的‘垃圾件’送出去,把赵师傅的‘特殊件’准时送达,把李阿婆的风湿药风雨无阻送到家门口,一分一分攒出来的!”
他的目光落在老张脸上:“张哥,这个月你跑了多少趟城郊?为了省点高速费,绕了多少小路?轮胎扎了几次?”
老张嘴唇动了动,没说话,只是那紧皱的眉头似乎舒展了一点点。
他又看向老李:“李叔,你那冷机半夜出故障,你自己钻车底下捣鼓到凌晨三点,就为了省下那几百块的维修费,第二天一早还得准时给鱼档张老板送海鲜样品,对不对?”
老李浑浊的眼睛眨了眨,微微点了点头。
“还有建国,”林峰看向吴建国,“你带着小陈小王,爬了多少栋没电梯的老楼?被不讲理的客户骂了多少次?为了追一个跑单的代收款,在巷子里蹲了多久?”
吴建国挺了挺胸脯:“林哥,应该的!”
“对,是应该的!”林峰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激起回响,“但这份‘应该’,以前在‘好又快’,换来的是什么?是王胖子指着鼻子骂!是克扣工资!是像垃圾一样被扫地出门!”
他拿起桌上那堆皱巴巴的零钱,用力地攥在手里,仿佛要捏出水来:“可现在,这六百六十五块三毛,不一样!它上面没沾着王胖子的唾沫星子!它是干净的!是我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脊梁骨挣来的!是我们‘闪电达’开张一个月,没死透,还他妈喘着气挣来的第一笔利润!”
“利润”两个字,他咬得极重。
仓库里一片寂静,只有雨声依旧。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变了。老张紧皱的眉头彻底松开,眼神里多了些东西。老李佝偻的背似乎也挺首了一些。吴建国、小陈、小王,眼睛都亮了起来,紧紧盯着林峰手里那团皱巴巴的钞票。
“钱不多,”林峰的声音缓和下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但规矩不能乱。按我们之前说好的,利润,按贡献分。”
他拿起账本旁边一张写满字的烟盒纸——那是他昨晚熬夜算出来的分配方案。
“老张,出车最多,跑长途最辛苦,油钱也是大头。分两百。”林峰数出两张百元钞,推到老张面前。
老张看着那两张红票子,又看了看林峰,嘴唇哆嗦了一下,想说什么,最终只是伸出粗糙的大手,默默地把钱拿了过去,紧紧攥在手心。
“老李,冷藏车损耗大,特殊件要求高,你也辛苦。分一百五。”林峰又数出一百五十块,推给老李。
老李接过钱,手指有些颤抖。他低着头,看着手里的钱,半晌,才用沙哑的声音挤出一句:“谢……谢林老板。”
“建国,”林峰看向吴建国,“你带着人跑一线,最累,也最受气。分一百五。”又是一百五十块推过去。
吴建国一把抓过钱,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林哥!我就知道跟着你干有奔头!”
“小陈,小王,”林峰看向两个临时工,“你们刚来,干的是力气活,也辛苦了。一人分五十。”他数出两张五十的递过去。
小陈和小王有些受宠若惊,连连道谢:“谢谢林哥!谢谢林哥!”
最后,桌上还剩下六十五块三毛。
林峰拿起那六十五块三毛,在手里掂了掂,然后看向大家:“剩下的这点,归‘闪电达’。买胶带,买笔,交水电费,或者……攒着,哪天给咱们的‘总部’换盏亮点的灯!”
他这话带着点自嘲,却让气氛轻松了不少。吴建国嘿嘿笑了起来。
林峰把钱小心地放进账本旁边的旧饼干盒里——那是他临时充当的“保险箱”。
“账,记清了。”他拿起笔,在现金日记账上工整地写下今天的日期,摘要栏写着:“首月利润分配”。
收入:665.30
支出:老张200.00,老李150.00,吴建国150.00,小陈50.00,小王50.00
余额:65.30
写完,他合上账本,目光扫过众人:“钱分了,活还得干。而且,要干得更好!这点钱,只是开始!让那些等着看我们笑话的人看看,‘闪电达’这把火,烧起来了!”
“对!烧起来了!”吴建国第一个响应,用力挥了下拳头。
老张把攥得发热的两百块钱小心地揣进内兜,拍了拍胸口:“林老板,你放心,车在人在!”
老李也默默地点了点头,把那一百五十块仔细叠好,放进口袋。
小陈和小王捏着手里的五十块钱,脸上也充满了干劲。
就在这时,仓库角落里那部屏幕碎裂的旧手机,突然响起了刺耳的铃声。声音在雨声和刚刚燃起的振奋气氛中,显得格外突兀。
林峰走过去,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他按下接听键:“喂?你好,‘闪电达’。”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焦急,但努力保持镇定的中年女声:“喂?是‘闪电达’吗?我这里是‘福寿园’管理处,我姓秦。赵师傅介绍我找你们的。我们这边……有个非常紧急的‘特殊件’,需要立刻送到邻市!越快越好!价钱好商量!你们……能接吗?”
林峰握着手机,听着话筒里传来的声音,又抬眼看了看桌旁刚刚分完钱、眼神里还带着兴奋和期待的伙伴们,最后,目光落在桌上那本崭新的、记录着第一笔微薄盈利的账本上。
屋外,暴雨如注,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屋内,那盏昏黄的节能灯下,账本静静地摊开着,上面“余额:65.30”的数字,像一粒被风吹进石缝却顽强冒出的草籽。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声音沉稳而清晰:
“能接。‘闪电达’,风雨无阻。”
(http://www.220book.com/book/VXT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