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摄像头像只窥伺的眼睛,剖开了那层亵渎生命的生物组织 —— 顾辞只在最前沿的真菌学论文里见过类似描述。她操控 “雀” 再飞近些,旋翼带起的风压让灰紫色菌膜掀起涟漪,那些血管状的脉络剧烈搏动,像被踩住的心脏在绝望抽搐。
这是种黏菌,却以违背自然规律的速度疯长。此刻她看得真切,那些深色菌丝正钻进屋顶空调的橡胶密封圈,甚至在啃噬金属外壳。它在吞噬大楼,从腐烂与潮湿中汲取养分,而中央空调主机就是它的能量源 —— 持续供热和冷凝水的温床。
大脑里做学术研究的部分竟泛起丝病态的着迷,像看到某种突破的实验成果。可务实的生存本能却在尖叫,那是刻在骨髓里的警报。
最后瞥了眼那扼杀方舟的增生体,顾辞的眼神淬着冰。操控 “雀” 返航时,她注意到菌膜边缘正渗出淡黄色孢子,像某种无声的宣战。无人机降落在阳台的瞬间,她迅速拽回机器关紧门,腐臭味却己黏在衣服上,洗不掉似的钻进鼻腔。
没有一秒钟的浪费。她大步冲回服务器机柜,脸上的冷峻像焊死的面具。调出电力消耗日志时,指尖因用力而泛白。曾是掌控一切的平板,此刻成了宣读死期的神谕,屏幕反光映出她眼底的寒意。
输入灾难性的低发电率,与核心系统能耗交叉比对的瞬间,数据像淬毒的针,扎进每根神经。
七天。 电池储备将跌破阈值,系统会自动关闭非必要组件。首当其冲是冰柜 —— 那些精心分装的冷冻肉、脱水蔬菜、预制营养餐,都会在密闭空间里解冻、腐烂,滋生出比外面更可怕的细菌。
九天。 电量将撑不起空气循环与水净化系统同时运转。她得在呼吸洁净空气和喝干净水之间做选择,像在刀刃上挑选死法。
最多十天。 电池彻底报废的时刻,灯光会熄灭,循环系统停摆的空气将变得浑浊,最后灌满毒素。寂静会吞噬一切,这公寓不再是圣殿,而是焊死的棺材,连腐烂都带着倒计时。
这道题,无解。变量早己篡改,结果从来不是生存,只是缓慢无声的窒息。
顾辞在堡垒心脏地带站了很久,久到应急灯的白光都染上了冷意。客房货架上,够一个家庭吃一年的压缩饼干码得像城墙;医疗箱里的抗生素按效期排序,注射器包在无菌纸里;甚至还有分门别类的工具、塑封的种子 —— 那是为灾后开垦准备的未来。
毕生心血,执念,救赎。
此刻都成了笑话。它们像被船锚锁死在这栋衰败的建筑上,随着宿主一同腐朽。她算尽了地震、洪水、怪物、人心,唯独漏了最致命的变量:方舟本身会失灵。
决定成形时,没有恐慌,只有冰冷残酷的逻辑 —— 和当初指导她建造这一切的逻辑如出一辙。
原计划:固守待援。
新目标:撤离,转移。
走到衣柜后部,按下隐藏卡扣的瞬间,伪装面板弹开的轻响像撕裂旧我的声音。里面孤零零挂着个深灰背包,帆布表面磨出细密的纹路。这是 “72 小时紧急撤离包”,五年前打包好,每六个月检查一次物资,像保养一把上膛的枪。
滤水器的陶瓷滤芯刚换过,高热量口粮的保质期标到后年,防水火柴藏在铝制盒里,医疗包备着止血凝胶和骨髓穿刺针,还有张塑封的巴生谷地图,红笔圈出的疏散路线早己刻进记忆。
她一首以为这是最后的底牌,是 “当一切都万劫不复” 时的退路。
拽下背包甩在餐桌,沉闷的撞击声像最终判决。拉开拉链的瞬间,金属扣件相撞的脆响,惊得她想起八岁那年,父亲把应急包塞进防空洞时说的话:“囤货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止为了囤货。”
手指抚过包侧的战术腰带,那里别着把折叠工兵铲。顾辞突然笑了,笑声在空荡的公寓里撞出回音,带着点自嘲,又有点破釜沉舟的决绝。
囤货女王死了。
一个背着生存希望的难民,即将穿过那扇门。
她开始拆卸服务器里的硬盘,将所有地图数据、物资清单、怪物观察记录导入军用级加密 U 盘,塞进防水袋贴身藏好。然后打开物资仓库,没碰那些成箱的罐头,只往背包里装了三天份的压缩饼干和能量棒,又塞了两包速溶咖啡 —— 不是为了提神,是需要那点焦苦味提醒自己还活着。
医疗包里的绷带换成止血粉,手术刀换成多功能军刀。最后看了眼那面墙的种子,她抓起包着水稻和土豆种的真空袋,塞进背包侧袋。
走到加固钢门前时,她停顿片刻,摸了摸门框上的橡胶密封圈。八年来,这扇门是她的盔甲,也是她的牢笼。
平板最后一次亮起,显示电池余量 87%。她关掉系统,屏幕暗下去的瞬间,仿佛听到菌膜在屋顶蔓延的声响,像某种倒计时的秒针。
拉开门闩的金属摩擦声,在死寂的走廊里格外清晰。顾辞深吸一口气,背包带勒得肩膀生疼,却让她有种久违的踏实。
门外的走廊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李先生夫妇消失的地方只剩道深色拖痕,像条干涸的蛇。楼梯井方向传来隐约的撞击声,夹杂着黏腻的咯咯声。
她握紧腰间的枪,迈出了第一步。
无解的方程,总要有人写下答案。哪怕要用血来当墨水。
(http://www.220book.com/book/VY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