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的江州市府办综合科,夕阳透过西向的玻璃窗,在办公桌之间洒下暖橙色的光斑。同事们陆续收拾东西准备下班,键盘声渐渐稀疏,只有沈知予的工位还亮着灯 —— 他正对着电脑屏幕,反复核对柳溪镇文创工坊的 “老厂房改造预算表”,鼠标在 “墙面翻新 3800 元”“电路改造 5200 元” 的数字上反复滑动,生怕算错一分钱。
桌角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跃的 “阮知夏” 三个字,像颗突兀的石子,打破了他专注的节奏。沈知予皱了皱眉,犹豫了两秒,还是接起电话 —— 他以为阮知夏是来问之前政务服务模板的事,却没料到听筒里传来的,是满是得意的声音。
“知予,告诉你个好消息!” 阮知夏的语气带着刻意放大的兴奋,背景里还混着咖啡馆的轻音乐,“我要订婚了,对象是云溪县副局长的侄子张昊!他家在县城有两套房子,还有一辆三十多万的车,以后我就是‘局长家属’啦!”
沈知予握着手机,指尖微微发凉。他看着屏幕上 “文创工坊培训补贴发放细则” 的文档,轻声说:“恭喜你。”
“恭喜就完啦?” 阮知夏的声音里带着点炫耀的意味,“你现在在市府办,应该还是个小科员吧?每月工资够不够付房租啊?没事,以后你要是在江州遇到什么事,跟我说一声,张昊他叔叔在体制内人脉广,说不定能帮上你呢!”
这话像根细针,轻轻刺在沈知予心上。他想起分手时阮知夏说的 “选对路比选对人重要”,现在看来,她所谓的 “选对路”,不过是依附他人的物质捷径。沈知予深吸一口气,语气平静得没有波澜:“谢谢你的好意,我还有工作要忙,先挂了。”
没等阮知夏再说什么,他首接按下了挂断键,把手机调回静音,重新看向电脑屏幕。预算表上的数字重新变得清晰,刚才那通电话带来的微妙情绪,很快被 “如何把改造费用再压缩 2000 元” 的思考取代 —— 他想把省下来的钱,多买几台竹编工具,发给参与培训的农户。
“又是她打来的?” 王志涛收拾好公文包,路过沈知予工位时,瞥见他刚放下的手机,“又炫耀什么呢?”
沈知予抬头,笑了笑:“说要嫁云溪县副局长的侄子,以后能帮我。”
王志涛 “嗤” 了一声,靠在旁边的桌沿上,压低声音说:“她怕是不知道张昊的底细吧?我之前跟云溪县政务中心的人吃过饭,听说张昊是出了名的‘妈宝男’,三十岁了还什么都听他妈的,连找工作都是他叔叔安排的,没一点本事。而且他家里那两套房子,有一套还在还贷款,她这婚结了,以后有的受。”
沈知予愣了一下,没接话 —— 他对阮知夏的生活早己不关心,只是觉得有些唏嘘:她一心追求的 “体制内人脉”“物质保障”,原来也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
“别想她的事了,不值得。” 王志涛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现在手里的文创项目才是正经事,等做成了,比她嫁个‘局长家属’有意义多了。我先走了,你也别加班太晚。”
“好,涛哥再见。” 沈知予点点头,目送王志涛离开。
办公室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沈知予工位的电脑屏幕亮着。他起身倒了杯凉水,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让他更加清醒。他翻开抽屉里的驻点日记,拿出笔,在最新一页写下:
“今天接到阮知夏的电话,说要嫁副局长的侄子,言语间满是炫耀。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她选了靠他人的捷径,我选了靠自己的实干。其实‘局长家属’的虚名,不如帮柳溪镇农户多赚点钱实在;两套房子的安稳,不如看着文创工坊落地时的踏实。我不需要靠别人证明自己,把文创项目做好,让更多农户靠手艺增收,比什么都强。”
写完,他合上日记,重新坐回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把 “墙面翻新” 的预算从 3800 元调整为 3500 元 —— 他联系了柳溪镇的施工队,对方愿意以成本价帮忙;又把 “工具采购” 的预算增加了 2000 元,打算多买 10 套竹编工具,优先发给家里有困难的农户。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六点半,窗外的天己经暗了下来,行政中心大楼的灯光陆续亮起,像一串温暖的星星。沈知予看着屏幕上修改后的预算表,心里格外踏实 —— 他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虽然慢,但每一步都踩在实地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连着柳溪镇农户的期待。
他想起刚入职时,阮知夏说 “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现在他终于明白,不是世界不同,而是追求不同。她追求的是表面的光鲜,而他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价值。
沈知予保存好文档,关掉电脑,拿起公文包和驻点日记。走出办公室时,走廊里的灯光照亮他的影子,脚步坚定而轻快。他没有再想起阮知夏的炫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明天要把修改后的预算表发给王镇长,尽快确定改造方案,让柳溪镇的文创工坊早日开工。
晚风从行政中心的大门吹进来,带着初秋的凉意,却让沈知予觉得格外舒畅。他抬头看了看夜空,星星虽然不多,但月亮很亮 —— 就像他现在的路,虽然平凡,却充满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W26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