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匠造系列” 的征程(二)

小说: 从街头醉到事业新   作者:星之路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街头醉到事业新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星之路途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西卷:新途上的风浪与微光

第九章 “匠造系列” 的征程(二)—— 技能破局:立体刺绣里的匠心与协作

江南染坊的植物染真丝铺满工作台时,小李的指尖忍不住轻轻蹭过面料 —— 淡紫色的丝面上泛着细腻的珠光,阳光透过车间玻璃窗洒在上面,像落了一层碎星。可当她拿起 100% 桑蚕丝线,对着设计图上的立体玉兰花图案比划时,之前因供应链危机解决而升起的兴奋,瞬间被紧张取代。

设计图上的玉兰花分三层花瓣,最外层花瓣要微微外翻,中间层贴合花芯,最内层要绣出 “含苞” 的弧度,旁边标注着 “每层花瓣需用不同粗细的丝线,外层 28 支、中层 32 支、内层 36 支,针脚密度每厘米 12 针”。小李按王仲明教的方法,先在面料上用可溶性笔画出花瓣轮廓,穿好 28 支丝线,试着绣最外层花瓣 —— 线刚扎入面料,就因为真丝太滑而跑偏,绣出的花瓣边缘歪歪扭扭,像被风吹皱的纸。

“别急,第一次绣立体花瓣都这样。” 张阿姨端着一杯温水走过来,放在小李手边,自己也拿起一块面料和针线,“真丝比羊毛滑,绣的时候得用‘顶针借力’,手指顶在针尾,慢慢推,别着急拉。” 她说着,演示着将顶针套在中指第二关节,针从花瓣边缘扎入,指尖轻轻扶着面料,针尾顶在顶针上匀速推进,绣出的花瓣边缘果然比小李的整齐不少。

小李学着张阿姨的样子套上顶针,重新开始绣。可刚绣到花瓣外翻的弧度处,丝线又突然松了 —— 桑蚕丝线太细,拉力稍大就会变形,她只好拆了重绣。反复拆了三次后,面料上留下了淡淡的针孔痕迹,小李的眼眶有点发红,手里的针重重戳在工作台的软木垫上:“怎么这么难啊,绣了半天连一片花瓣都绣不好,两周后怎么交样品?”

王仲明正好路过,看到小李沮丧的样子,拿起她绣坏的面料,仔细看了看:“不是你手艺差,是没找对丝线的‘吃力度’。桑蚕丝线弹性小,绣的时候要‘松而不垮’,针脚扎入后,线留 1 毫米的余量,再轻轻抚平,这样花瓣的弧度才自然。” 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卷 36 支丝线,“先从最内层的小花瓣练,小花瓣弧度小,容易掌握力度,练熟了再绣外层。”

小李点点头,换了块新面料,专注地绣起小花瓣。这次她刻意放慢速度,每扎一针都留好丝线余量,绣完一针就用指尖轻轻抚平。半小时后,一片小小的花苞终于绣成了,虽然边缘还有点毛糙,但至少有了 “含苞” 的样子。她兴奋地举着面料给张阿姨看:“阿姨,您看!我绣成了!”

张阿姨笑着点头:“不错不错,比刚才好多了。你看这花苞的弧度,再稍微调整一下针脚密度,就更完美了。”

可技能瓶颈不止出在真丝刺绣上。另一边,负责有机羊毛外套的刺绣组也遇到了难题 —— 羊毛面料弹性大,绣藤蔓花纹时,转弯处的针脚总是挤在一起,像打了个结。老郑的徒弟小孙急得首跺脚:“王师傅,您看这转弯处,我绣了五次,每次都这样,要么针脚太密,要么太稀,根本达不到‘每厘米 12 针’的标准。”

王仲明蹲在小孙身边,看着他手里的面料:“羊毛转弯处得用‘分段绣’,先绣首线段,到转弯处停针,把线轻轻拉到下一段的起点,再继续绣,这样针脚就不会挤在一起。” 他拿起针线,演示着在转弯处停针、拉线、再起针的动作,“你看,转弯处留 0.5 毫米的间隙,针脚就会很顺畅。”

小孙跟着练习,果然,这次绣出的藤蔓转弯处不再打结,针脚也均匀了不少。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批量刺绣时,大家的速度跟不上进度。按现在的速度,每人每天只能绣 2 件羊毛外套的藤蔓花纹,20 件样品至少需要 10 天,而距离欧雅审核只有两周,还要留时间做缝制和质检,时间根本不够。

“要是能再快一点就好了。” 王仲明坐在工作台前,手指敲着工艺笔记,眉头皱了起来,“我之前在欧雅做高端定制,都是单件手工绣,没考虑过批量生产的效率问题,现在看来,得优化一下针法。”

就在大家为效率发愁时,车间门口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老王,我来给你搭把手了!”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位穿着灰色夹克、头发微卷的老人走进来,手里拎着一个装满刺绣工具的帆布包,正是王仲明的老同事李师傅。

“老李,你可算来了!” 王仲明赶紧迎上去,拍了拍李师傅的肩膀,“现在正愁批量刺绣效率上不去,你来得太及时了。”

李师傅哈哈一笑,走到羊毛外套样品前,拿起面料看了看:“你们绣的针脚很整齐,就是针法太‘精’了,适合定制,不适合批量。我教你们个‘双线并绣法’,用两根同色的 28 支丝线并在一起,绣首线段时用‘跑针’,速度能快一倍,针脚密度还能保持住。”

他说着,从帆布包里拿出两根丝线,并排穿进针孔:“你们看,跑针就是针从面料正面扎入,隔 2 毫米再从反面穿出,像‘跑步’一样,速度快,还能保证针脚均匀。转弯处再换单针绣,这样又快又好。”

小孙赶紧拿起针线跟着学,用双线跑针绣首线段时,果然比之前快了不少,原本绣 10 厘米需要 5 分钟,现在 3 分钟就能完成,针脚密度也没下降。“太厉害了!” 小孙兴奋地说,“这样我每天能绣 4 件,效率首接翻倍!”

李师傅又走到真丝刺绣区,看到小李正在绣玉兰花,凑过去看了看:“小姑娘绣得不错,就是花瓣的立体感还能再加强。我教你个‘分层埋线法’,绣每层花瓣时,在面料反面埋一根细棉线,绣完后轻轻拉紧棉线,花瓣就能自然外翻,立体感就出来了。”

他拿出一根细棉线,演示着在真丝面料反面埋线:“棉线要选和面料颜色接近的,埋在花瓣边缘下面,别露出来。拉紧的时候要轻,不然会把真丝拉变形。”

小李按李师傅说的方法,在花瓣下面埋好棉线,绣完后轻轻一拉 —— 原本平平的花瓣果然微微外翻,像真的玉兰花一样立体。她惊喜地看着手里的面料:“李师傅,这方法太管用了!您怎么想到的?”

“练出来的呗!” 李师傅笑着说,“我做羊毛刺绣三十年,跟各种面料打交道,慢慢就琢磨出这些小技巧了。你们年轻人学得快,好好练,以后比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厉害。”

有了李师傅的指导,车间里的刺绣效率明显提升。小李每天能绣 3 片真丝玉兰花,比之前多了两倍;小孙和其他年轻员工用 “双线并绣法” 绣羊毛藤蔓,每天能完成 4 件外套的刺绣;张阿姨则和王仲明、李师傅一起,优化工艺细节 —— 比如在真丝刺绣前,用淀粉水轻轻喷在面料上,增加面料的挺括度,让针脚更易控制;在羊毛面料上画花纹时,用油性笔代替可溶性笔,避免水洗后留下痕迹。

期间也出现过小插曲。有一次,小李绣好的一片玉兰花花瓣,因为埋线时拉得太用力,真丝面料被拉破了一个小窟窿。她看着破掉的面料,差点哭出来 —— 这片花瓣她绣了一个小时,现在全白费了。

“别慌,能补救。” 张阿姨看到后,赶紧拿来一小块同色真丝面料和细针,“咱们用‘贴布绣’的方法,把小块面料贴在窟窿后面,再在上面绣一层小花瓣,既能盖住窟窿,还能让花芯更立体。”

小李半信半疑地跟着张阿姨操作 —— 先把小块面料贴在窟窿背面,用细针缝牢,再在正面绣一层更小的花瓣,覆盖在窟窿处。没想到,补救后的玉兰花反而比之前更有层次感,李师傅看到后还笑着说:“这倒是个新创意,以后可以在花芯处都加一层小花瓣,立体感更强。”

这件事让小李明白,遇到问题不用慌,只要大家一起想办法,总能解决。她把 “贴布绣补救法” 记在笔记本上,还画了步骤图,准备教给其他员工。

质检部的刘姐也没闲着,每天都会到车间检查半成品。看到小李绣的玉兰花,她用放大镜仔细查看:“针脚 28 针,符合标准;埋线的立体感很好,没有露线。就是花瓣边缘的毛边还能再处理一下,用细剪刀轻轻修一下,会更精致。”

小李赶紧拿来细剪刀,按刘姐说的修剪毛边,修剪后的花瓣边缘果然更整齐了。“谢谢刘姐,” 小李说,“要不是您提醒,我都没注意到毛边的问题。”

“这是我的工作嘛!” 刘姐笑着说,“‘匠造系列’要的就是‘零瑕疵’,咱们多检查一遍,欧雅审核时就多一分把握。”

后勤部的张经理也很给力。知道大家需要细剪刀、淀粉水等工具和材料,他当天就采购到位,还特意买了几种不同型号的细剪刀,让大家选最顺手的。“你们放心干活,缺什么跟我说,我保证当天到位。” 张经理拍着胸脯说。

商务部的周梅则每天跟欧雅的陈总监沟通样品进度,把车间里的刺绣照片和视频发给陈总监。陈总监看到小李绣的玉兰花,特意回复:“这立体刺绣比我们预期的还好,期待样品成品!”

一周后,“匠造系列” 的三个样品终于有了雏形:真丝植物染连衣裙的领口,三朵立体玉兰花栩栩如生,裙摆的紫藤花纹蜿蜒蔓延;有机羊毛外套的藤蔓刺绣流畅自然,袖口的纽扣用同色羊毛线缠绕,和刺绣风格融为一体;棉麻混纺绣花衬衫的胸前,绣着小小的雏菊图案,清新淡雅。

小李和张阿姨一起,把真丝连衣裙挂在衣架上,对着镜子仔细查看。“领口的玉兰花还得再定型,” 张阿姨说,“用蒸汽熨斗轻轻熨一下,让花瓣的弧度更固定,洗了也不容易变形。”

王仲明和李师傅则在检查羊毛外套:“纽扣的缝线还得再加固,用双线缝,避免客户穿的时候掉下来。”

小孙和其他员工也没闲着,帮着整理样品的吊牌和包装 —— 吊牌用的是环保纸,上面印着 “匠造系列?手工刺绣” 的字样;包装用的是棉布袋,上面绣着小小的天宇民生 logo,都是大家一起动手做的。

“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样品雏形做出来了,” 小李看着三个样品,心里满是成就感,“要是没有王师傅和李师傅的指导,没有大家一起帮忙,我肯定还在对着玉兰花发愁。”

李师傅拍了拍小李的肩膀:“主要是你们肯学、肯钻研。我教过不少工厂的员工,像你们这样认真的,不多见。这几天跟你们一起琢磨工艺,我也学到不少新东西,比如张大姐的‘双线包边法’,比我之前用的方法更省线,还更整齐。”

张阿姨笑着说:“互相学习嘛!你们教我们刺绣技巧,我们也能教你们一些实用的小方法,这样大家的手艺都能进步。”

夕阳西下,车间里的灯光渐渐亮起。三个样品挂在衣架上,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林天宇和华老走进车间,看到样品时,眼里满是惊喜。“做得太好了!” 林天宇说,“这立体刺绣、这包边细节,比我预期的还要精致。还有一周就是欧雅的审核日,咱们再加把劲,把细节打磨好,肯定能通过审核。”

华老也点头:“这不仅是样品,更是咱们天宇民生的‘匠心名片’。通过这次‘匠造系列’,咱们不仅提升了手艺,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的默契,这比拿到订单更重要。”

小李看着眼前的样品,又看了看身边的张阿姨、王师傅、李师傅,还有忙碌的同事们,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虽然还有一周的细节打磨时间,可能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互相支持,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而这份在技能突破中凝结的匠心与协作,终将成为 “匠造系列” 成功的关键,也会成为天宇民生走向更高端市场的底气。

车间里的缝纫机声、讨论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 “匠心之歌”,诉说着一群普通人在高端工艺挑战中,用热爱与坚持突破自我的故事。而这故事,还在继续 —— 距离欧雅审核还有一周,他们的 “匠造系列” 征程,正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前进。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街头醉到事业新 http://www.220book.com/book/W2N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