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小娘抱着明轩在院里晒太阳,就见老太太身边的周嬷嬷提着食盒走来,笑着福身:“卫姨娘,老太太请您带着哥儿姐儿去荣安堂说话,还特意让厨房炖了您爱吃的银耳莲子羹。”
卫小娘心里一动,连忙让锦儿抱着明轩,自己牵着明兰,跟着周嬷嬷往后院走。荣安堂是老太太的住处,平日里除了大娘子和几位爷,极少召后院妾室过去,如今特意叫她,显然是对她上了心。
进了荣安堂,就见老太太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捏着一串佛珠,阳光洒在她银白的发丝上,添了几分温和。“给老太太请安。”卫小娘带着明兰、锦儿一并行礼,明兰怯生生地跟着喊了声“祖母”,怀里的明轩不知是认生还是好奇,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老太太,竟没哭闹。
“快起来,别拘着礼。”老太太摆了摆手,目光落在明轩身上,眼神柔和了几分,“让我瞧瞧。”锦儿连忙将孩子递过去,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在怀里,指尖轻轻碰了碰明轩的小手,笑道:“眉眼周正,哭声亮,是个有福气的。”
又转头看向明兰,见她穿着一身水绿色小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还攥着个布偶,便招手让她过来:“明兰过来,让祖母看看。”明兰怯生生地走到榻边,老太太摸了摸她的头,问道:“近来跟着先生读书,都学了些什么?”
“回祖母的话,先生教了《三字经》,还教了写‘孝’‘悌’二字。”明兰声音不大,却吐字清晰,说话时还规规矩矩地垂着小手,看得老太太连连点头:“好孩子,学得用心。”说着,从身边的锦盒里取出一支羊脂玉簪,簪头雕着一朵小巧的兰花,递到明兰手里,“这个给你,女孩子家戴玉养人,往后要好好读书,也要好好照顾弟弟。”
明兰接过玉簪,连忙道谢:“谢谢祖母。”卫小娘见状,连忙让明兰把玉簪收好,又对着老太太福身:“多谢老太太恩典,明兰年纪小,往后还要劳烦老太太多提点。”
“提点谈不上,”老太太把明轩递给锦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目光落在卫小娘身上,“你和林氏的事,我都听说了。林氏那般搅局,你能沉住气应对,还把两个孩子教得这么乖巧,是个行事稳妥的。”
卫小娘垂下眼睑,语气谦卑:“老太太过奖了,臣妾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能平安生下明轩,多亏了陈婆帮忙,还有老爷和大娘子照拂。”她知道,在老太太面前,切不可自满,更不能提及与林氏的争斗,只需摆出安分守己的姿态。
老太太闻言,嘴角露出一丝淡笑:“你懂分寸,这就好。盛家后院人多眼杂,光有聪慧不够,还得有稳当的心思。明兰性子文静,明轩尚小,你往后带着他们,更要多留心,少掺和是非,把孩子教好,比什么都强。”
“臣妾记下了,定不负老太太嘱咐。”卫小娘恭敬应答,心里却清楚,老太太这番话,既是提点,也是认可——她不再是那个可有可无的卫小娘,而是被盛家最有分量的长辈放在了心上。
从荣安堂回来后,卫小娘将那支玉簪仔细收在明兰的首饰盒里,叮嘱道:“这是祖母给你的,往后戴的时候要小心,更要记得祖母的话,好好读书,做个懂事的孩子。”明兰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紧紧攥着玉簪,脸上满是郑重。
自那以后,老太太便时常召卫小娘去荣安堂。有时是问明兰的功课,让卫小娘把明兰写的字拿过去瞧瞧,偶尔还会指点几句;有时是关心明轩的身体,让人送来小儿用的护身符和补身子的药材;更多时候,只是拉着卫小娘说些家常,问她在院里的生活,有没有人怠慢。
每次去荣安堂,卫小娘都格外谨慎。老太太问什么,她便如实回答,从不多言;老太太若说起府里的人和事,她也只听不评,只在恰当的时候附和几句。她知道,老太太历经三朝,见多识广,心里跟明镜似的,任何虚话假话都瞒不过她,唯有真心实意、安分守己,才能让她真正放心。
有一次,老太太提起明兰启蒙的事,说:“明兰这孩子心思细,读书也有灵气,不能跟寻常姑娘似的只学些女红针线,往后我让人把府里的藏书给她搬些过来,你多盯着她读些书,女子多识些字,往后遇事也能有主见。”
卫小娘连忙道谢:“多谢老太太为明兰费心,臣妾定好好督促她。”她心里清楚,老太太这话,是把明兰放在了心上,有了老太太的看重,明兰往后在盛家的日子,定会顺遂许多。
府里的人见卫小娘得了老太太的关注,对她的态度也愈发恭敬。以前偶尔会怠慢她们院的丫鬟,如今见了锦儿和李妈,都会主动问好;厨房送来的饭菜,也比以前丰盛精致了许多。卫小娘知道,这都是老太太的分量带来的改变——在这深宅大院里,有了长辈的支持,就等于有了靠山,行事才能更有底气。
这天,卫小娘又带着明兰去荣安堂。老太太正看着账本,见她们来了,便放下账本,让明兰在一旁写字,拉着卫小娘说起话来:“下月是明轩的满月酒,府里要办几桌宴席,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跟我说。”
卫小娘想了想,说道:“臣妾没什么别的要求,只求宴席简单些,别太铺张。明轩还小,经不起吵闹,只要家里人开开心心聚聚就好。”
老太太点了点头,眼里满是赞许:“你想得周到,就按你说的办。我己经让人准备了满月礼,到时候给明轩挂在身上,保佑他平平安安长大。”
离开荣安堂时,周嬷嬷送她们到门口,笑着说:“卫姨娘,老太太许久没对谁这么上心了,您可得好好惜福。”卫小娘笑着道谢,心里却无比清楚,这份“惜福”,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谨慎和稳妥换来的。
回到院里,卫小娘看着明兰戴着玉簪认真写字的模样,又看了看摇篮里熟睡的明轩,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有老太太这个靠山,有盛紘的重视,还有大娘子的认可,她和孩子们在盛家的日子,终于不用再如履薄冰。
只是她也没放松警惕,依旧每日教导明兰读书识字,悉心照料明轩,对院里的丫鬟仆妇温和却不失规矩,与府里的人相处时也始终保持着分寸。她知道,老太太的认可只是开始,想要长久安稳,还需一首保持这份稳妥和谨慎。
夜色渐深,卫小娘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轻轻抚摸着明兰头上的玉簪。这支玉簪,不仅是老太太对明兰的喜爱,更是对她的认可,是她在盛家内宅站稳脚跟的开始。有了这份支持,她有信心护着两个孩子,在这深宅大院里,走出一条安稳顺遂的路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W5B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