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府老太太院中那株百年海棠开得正盛,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沾着晨露,透着几分雅致。卫小娘提着食盒走进院门时,见老太太正坐在廊下的藤椅上,手里捏着串菩提子,目光落在院角侍弄花草的丫鬟身上,神色平和。
“儿媳给母亲请安。” 卫小娘轻步上前,屈膝行礼,声音温和。她今日特意换了身素色细棉衣裙,发髻上只簪了支银质缠枝纹簪子,既显恭顺,又不张扬 —— 自重生以来,她深知在老太太面前,“稳” 比 “艳” 更得人心。
老太太抬眼看向她,指了指身旁的竹凳:“坐吧,张妈说你昨儿亲手做了枣泥山药糕,想着我牙口不好,特意送来?”
卫小娘将食盒放在石桌上,小心打开,露出里面莹白软糯的糕点:“母亲喜欢就好,儿媳想着这糕易消化,便多做了些。前几日听明兰说,母亲夜里偶有咳嗽,这糕里加了些川贝粉,虽不顶药,却也能润润嗓子。”
老太太拿起一块尝了口,入口清甜,带着淡淡的药香,眉眼间添了几分暖意:“你倒细心。这些日子府里的事,我都看在眼里,你收拾春桃、驱走张嬷,又借王大娘子的手压了林氏几次,是个有智谋的。可内宅掌权,光有智谋不够,还得懂规矩、会调度,不然再大的本事,也容易栽在细枝末节上。”
卫小娘心中一动,知道老太太这是要提点自己,忙放下手中的茶盏,微微前倾身子,神情专注:“儿媳愚笨,还望母亲赐教,儿媳定当用心记着。”
老太太见她态度诚恳,便从一旁的抽屉里取出几本账册,递了过去:“先看看这个,这是府里近半年的用度账册。内宅管家,第一要懂的就是账目 —— 哪些是公中份例,哪些是各院私用,哪些该省,哪些不能省,都得门儿清。”
她指着账册上一处记录,语气带着几分点拨:“你看这页,上月林氏院里领了三倍的绸缎,说是给丫鬟做新衣,可府里丫鬟的衣裳有定例,春秋两季各一套,料子也都是中等的杭绸,哪里用得了这么多?”
卫小娘接过账册,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认真翻看。她前世只知闷头过日子,从不管这些俗务,如今跟着老太太的指点看下去,才发现账目中处处是学问。正看着,她忽然指着一处 “采买胭脂水粉” 的记录问道:“母亲,这每月采买的胭脂,各院份例都是二两,可林氏院里这月却领了五两,备注写着‘给墨兰姑娘用’,可墨兰姑娘年纪尚小,哪里用得了这么多?”
老太太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你瞧得仔细。这就是账目里藏的猫腻。当年我刚嫁进盛府时,也遇过类似的事 —— 你太婆婆身边有个管事嬷嬷,借着采买的由头,每月多领二两银子的针线钱,说是给太婆婆做绣活,实则揣进了自己腰包。”
卫小娘听得认真,追问:“那母亲后来是怎么处置的?”
“我没急着戳穿,” 老太太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缓缓道,“先让人去布庄查了采买记录,发现那嬷嬷每次采买的丝线,都比账上少了三成。接着又找了太婆婆身边的贴身丫鬟,旁敲侧击问出,那嬷嬷常把太婆婆用旧的绣品偷偷拿出去卖。证据攒够了,我才在太婆婆面前提了一句,还把布庄的账本和丫鬟的证词都摆了出来。太婆婆气不过,当场就把那嬷嬷发卖了。”
她看向卫小娘,语气郑重:“管账最忌急躁,得先把证据攥在手里,不然对方死不认账,反倒会说你挑拨是非。你说林氏多领胭脂,若没有实打实的证据,她大可以说‘墨兰皮肤娇嫩,需用贵些的胭脂养着’,到时候你反倒落个‘苛待庶女’的名声。”
卫小娘茅塞顿开,连忙点头:“儿媳明白了,多谢母亲指点。儿媳回头就让人去城里的胭脂铺查一查,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卫小娘重生啦》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看看林氏院里这月到底买了多少胭脂,又是怎么用的。”
老太太笑着点了点头,又唤来贴身丫鬟,取来一本泛黄的小册子:“这是我年轻时管家记的心得,里面写了下人调度的规矩。你看,府里的丫鬟婆子,哪些人嘴碎,哪些人老实,哪些人有本事却心高气傲,都得摸清楚。”
她翻开册子,指着其中一页:“就说三十年前,府里有个叫刘妈的婆子,手脚麻利,管库房管得极好,可就是性子傲,不服管教。当时管家的大娘子想把她赶走,我拦了下来 —— 我让她继续管库房,却给她配了个细心的小丫鬟,专门记库房出入账,还定下规矩,每月盘点时,刘妈和小丫鬟得一起签字才算数。”
卫小娘好奇道:“那刘妈后来服管了吗?”
“服了,” 老太太眼底带着笑意,“她虽傲,却也知道我给她留了体面。后来有次库房少了一匹上好的云锦,刘妈连夜查账,查出是小丫鬟偷偷拿给了自己的娘家妹妹,当场就把人捆了送过来。从那以后,她不仅管好库房,还主动帮着我调教其他管事的下人。”
她合上册子,看向卫小娘:“用人就像栽树,得顺着它的性子来,不能一味地砍砍剪剪。你院里的张妈,手脚麻利,心思细,适合管库房;李妈性子首,嗓门大,适合管洒扫 —— 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再给些约束,才能事半功倍。”
卫小娘接过小册子,小心地翻开,里面的字迹工整,每页都记着下人的姓名、性格、擅长的活计,甚至还有他们的家眷情况。她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对照府里的下人,越看越觉得有道理,忍不住抬头道:“母亲想得这般周全,儿媳以前竟从没想过,管个下人还有这么多门道。”
“内宅就是个小朝堂,” 老太太淡淡一笑,“看着都是家长里短,实则处处是学问。就说上次明轩的满月宴,你办得还算稳妥,可若是再细心些,还能更好。”
卫小娘忙侧耳倾听,老太太继续说道:“宴席上,宾客的座次得按身份排,不能乱。当年你公公的同僚来府里赴宴,有个姓周的主事官,官阶不高,却和你公公是同乡,关系极好。当时管家的大娘子把他安排在偏席,你公公看到了,悄悄把他请到了主桌。后来那周主事官在朝堂上帮了你公公不少忙。”
她顿了顿,又道:“还有上菜的顺序,得讲究先冷后热,先素后荤。有次我去伯爵府赴宴,他们先上了一道红烧肉,油腻得很,后面的菜大家都没胃口吃了。你明轩满月宴时,先上的是清爽的凉拌藕片和水晶肘子,后面再上热菜,宾客们吃得都很尽兴,这就很好。”
卫小娘认真听着,把老太太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偶尔遇到不懂的地方,便轻声提问。老太太也不藏私,耐心地一一解答,从宴席的流程到应对突发状况的法子,无一不细细道来。
不知不觉,日头己升到半空,廊下的阴影渐渐缩短。丫鬟端来新沏的茶,卫小娘起身接过,亲手递给老太太,又拿起帕子,轻轻擦了擦老太太额角的薄汗。
老太太看着她细致的动作,眼中满是欣慰:“你是个聪明的,一点就透,我乐意教你。府里这些年,看着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林氏虽失了势,却未必会死心;王大娘子性子首,容易被人当枪使。我年纪大了,总得找个可靠的人,把这内宅的担子托付出去,也能护着孩子们安稳过日子。”
卫小娘心中一震,明白老太太这话的分量 —— 这是把她当成了可信赖的人,当成了能托付后事、护佑盛府子弟的人。她压下心中的激动,郑重地说道:“母亲放心,儿媳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会用心学好管家的本事,护着府里的人,护着明兰和明轩。”
老太太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满意地点了点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W5B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