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黑子带回的八路军消息和那份来自国民党游击司令部的委任状,像两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救国军第一支队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营地里的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士兵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换着各自听来的传闻和猜测,目光时不时地瞟向支队部所在的那间最大的木屋。
木屋里,雷炎、赵世勋、王虎、刘黑子,以及刚刚被通知来的战斗连连长铁牛和新兵训练队负责人根生,围坐在一张用原木粗糙钉成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那张盖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关防大印的委任状,质地精良的纸张和上面“雷炎任鲁苏战区游击第二支队司令,军衔上校”的字样,在昏暗的油灯下显得有些刺眼。另一边,则空着,但每个人都知道,那里代表着刘黑子口中那支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的八路军游击队。
“情况就是这样。”雷炎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平静得不带丝毫波澜,“两条路,或者说,两个可能合作的对象,摆在我们面前。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看。”
王虎第一个开口,他性子最急,大手一拍桌子,震得油灯的火苗都晃了晃:“这还有什么好想的?司令…不,支队长,您是雷霆军长的儿子,咱们救国军是雷霆军长拉起来的队伍,名正言顺!老蒋那边再怎么不对付,现在也是中国的中央政府,他们给番号,给委任,那就是正统!咱们接受了,就是正牌的国军游击支队,以后招兵买马、补充弹药,都名正言顺!那八路军…哼,我听说他们就知道搞什么土改,分田地,穷棒子能成什么事?装备又差,跟他们搅和在一起,能有什么前途?”
他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原西北军和老救国军官兵的想法,他们更看重名分和正统,对共产党八路军缺乏了解,甚至抱有偏见。
铁牛瓮声瓮气地附和:“虎哥说得对!咱们有枪有人,靠自己也能打鬼子!何必去沾那穷八路的光?再说了,谁知道他们安得什么心?”
赵世勋没有立刻表态,他眉头微蹙,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在委任状和雷炎之间移动。他考虑得更实际一些:“李振国这个人,我听说过,手底下没多少真能打仗的部队,到处封官许愿,拉拢各路武装,扩充自己的实力。他这委任状,听着好听,上校司令,可弹药粮饷呢?纸上画饼而己。真要接受了他的委任,恐怕下一步就是调我们出山,去给他当炮灰,或者分割吞并我们这支刚刚有点起色的队伍。”
他顿了顿,看向刘黑子:“黑子,你亲眼见过那支八路军,说说看,他们到底怎么样?”
刘黑子搓了搓手,他不太习惯在这种场合发言,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说道:“那支队伍人不多,大概五六十,衣服比咱们还破,枪也杂,汉阳造、老套筒,还有鸟铳。但是…精气神不一样。他们住在山里的村子,帮老百姓挑水、劈柴,一个子儿都不拿。村里的老人都说他们是‘菩萨兵’。他们的队长姓周,说话很和气,但条理清楚。他说知道咱们在落马坡打了胜仗,很佩服,希望能互通消息,必要时可以配合作战。我觉得…他们不像是有坏心眼的样子。”
根生这段时间主要负责新兵的文化学习和思想工作,接触了不少新加入的农民士兵,他小声补充道:“咱们队伍里新来的弟兄,好多都是穷苦人出身,私下里聊天,他们对八路军那边…好像挺有好感的。说要是八路,肯定不欺负老百姓。”
王虎不满地瞪了根生一眼:“根生,你才吃了几天饱饭,就替穷棒子说话了?”
根生缩了缩脖子,没敢再吭声。
木屋里再次陷入沉默,只有油灯燃烧发出的轻微噼啪声。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集中到了雷炎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雷炎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营地中隐约晃动的篝火和士兵的身影。他知道,这个决定不仅关乎这支队伍的生存,更关乎其未来的道路和灵魂。他熟知历史走向,知道谁才是真正坚持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哪条路才能真正救中国。但他不能简单地照搬历史,他必须考虑手下这些人的接受程度,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让这支队伍平稳地转向正确的方向。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沉稳地开口:“王虎哥说的有道理,名分很重要,国民政府现在是抗战的象征,我们不能轻易否认这一点。”
王虎和铁牛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但雷炎话锋一转:“但是,赵叔的顾虑更现实。李振国空口白牙,一张委任状就想把我们拴住,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他要我们听指挥,弹药粮饷在哪里?作战计划在哪里?如果我们接受了委任,他命令我们离开熟悉的山区,去平原地区跟小鬼子的主力硬碰硬,我们去不去?那等于把我们这点家底往火坑里推。”
王虎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雷炎继续说道:“至于八路军…”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看到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黑子哥和根生说的,值得我们深思。一支队伍,装备差,条件苦,却能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拥护,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纪律严明,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里。我们救国军,打的是救国救民的旗号,如果我们也欺压百姓,和那些土匪、二鬼子有什么分别?我们还能在这片土地上立足吗?”
他走到桌子前,手指点着那份委任状:“这份东西,我们可以接,但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意思来接。我们要的是一个名分,一个暂时避免被国民党其他武装攻击的护身符,一个可能从他们手指缝里捞到点补给的机会。但主动权,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他又看向空着的那一边:“八路军那边,我们要接触,要继续保持联系。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尤其是在这敌后,情报共享,必要时配合作战,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不急着表态加入谁,但我们要学习一切有利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长处。”
他最终定下调子:“我的意见是,对李振国的委任,采取‘虚与委蛇’的策略。派人跟他接触,表示接受委任,感谢上峰信任,但同时要大吐苦水,强调我们孤悬敌后,缺枪少弹,困难重重,请求紧急补充弹药粮饷和药品。看他能拿出多少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他能给,哪怕是杯水车薪,我们也先拿着。如果只是空话,那我们就阳奉阴违,继续在我们的地盘上发展壮大。”
“对于八路军,由黑子负责,继续保持秘密接触。可以交换一些不涉及我们核心机密的小鬼子动向情报,表达合作抗日的意愿。同时,仔细观察他们的作风,看看他们是怎么带兵,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有用的,我们要学过来。”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手下这些骨干:“记住,我们现在最核心的任务,是生存,是发展,是打鬼子!一切决策,都要围绕这三个目标。不管是对国民党,还是对八路军,我们都要保持独立自主,不能被别人当枪使!”
雷炎的一番话,条理清晰,利弊分析透彻,既照顾了王虎等人对“正统”的看重,又采纳了赵世勋的谨慎和刘黑子、根生提供的实际情况,最终指向一个务实而富有弹性的策略。
赵世勋首先点头:“支队长考虑得周全。我看就这么办。既要借国民党的名,又不能被他捆住手脚。对八路军,暗中观察,有限合作,对我们有利。”
王虎虽然对八路军还是有点疙瘩,但雷炎同意接受国民党委任,算是给了他面子,而且后续策略也合他胃口,便也瓮声瓮气地说:“支队长说了算。反正咱们只听支队长的!”
铁牛见王虎表态,也立刻跟着点头。
刘黑子和根生更是没有意见。
“好。”雷炎见统一了思想,开始分派任务:“回复李振国的事情,赵叔,你笔头好,由你执笔,以我的名义写一封回信,语气要恭敬,但困难要讲足,特别是落马坡之战后弹药消耗巨大,急需补充。另外,请求他拨发一批过冬的棉服和药品。派两个机灵的弟兄,跟着那个特派员回去送信。”
“是。”赵世勋应道。
“黑子哥,和八路军接触的事情,由你全权负责。一定要挑选绝对可靠的弟兄。接触时,不卑不亢,可以送他们几条我们缴获的三八步枪和部分子弹,作为见面礼,表达我们的诚意。重点了解他们的群众工作方法和部队纪律要求。”
“明白!”刘黑子郑重点头。
“王虎哥,加强营地警戒,特别是对外来人员的盘查。那个国民党特派员,派人‘护送’他出山,沿途注意观察,看看有没有尾巴。”
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放心,包在我身上!”王虎拍着胸脯。
“铁牛,根生,队伍的整训不能停。尤其是新编入的战斗连和新兵训练队,要抓紧磨合和训练。很快,可能就有仗要打了。”
“是!”铁牛和根生齐声应答。
决议己定,众人分头行动。救国军第一支队,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一条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务实道路。这条路上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但也蕴含着壮大的机遇。
送走国民党特派员和给李振国的回信后,营地表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内部的变化却在雷炎的推动下悄然发生。
雷炎深知,一支没有灵魂、没有纪律的队伍,即使装备再好,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迟早会被消灭或者蜕变为土匪。落马坡之战后队伍的快速膨胀,带来了成分复杂、思想不一的隐患。王虎对八路军的不以为然,部分老兵油子的习气,以及新兵对未来的迷茫,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他决定,在队伍里开展一场“整风”,不是后来延安那种深刻的整风,而是更基础性的纪律整顿和思想统一。
首先,他让根生将文化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升级。除了识字算数,增加了“抗日救国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学习。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借鉴了后世的概念,但结合当前实际进行了修改:
三大纪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一、说话和气;二、买卖公平;三、借东西要还;西、损坏东西要赔;五、不打人骂人;六、不损坏庄稼;七、不调戏妇女;八、不虐待俘虏。
每天晚上,以班排为单位,由识字的老兵或者根生带领,学习这些条款,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讨论。雷炎和赵世勋、王虎等高级军官,也时不时地下到各排,参加学习讨论。
起初,一些老兵不以为然,觉得这是穷讲究。“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老子拼死拼活打鬼子,拿点东西怎么了?”之类的论调私下里还有市场。
雷炎没有强行压制,而是在一次全支队的集会上,公开处理了一起违纪事件。一个原土匪出身、编入战斗连的士兵,在附近村里强行用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老乡的鸡,还态度蛮横。雷炎得知后,下令将其捆起来,当众打了二十军棍,并责令其按市价双倍赔偿老乡,向老乡赔礼道歉。同时,该士兵所在班的班长、排长也因管教不严,被罚扣了半个月的饷钱(虽然现在基本发不出饷,但记录在案)。
雷炎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看着底下鸦雀无声的队伍,沉声说道:“我知道,有人觉得我雷炎小题大做,不就是一只鸡吗?但我今天要告诉你们,我们和土匪、和二鬼子的区别,就在这一只鸡上!老百姓为什么恨二鬼子?不仅仅因为他们帮小鬼子,更因为他们欺压百姓!我们口口声声说救国救民,如果我们也干着欺压百姓的勾当,那我们和二鬼子有什么两样?谁还会支持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就是无根的浮萍,在这大山里寸步难行,迟早被小鬼子剿灭!”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今天是一只鸡,明天就敢抢粮,后天就敢欺男霸女!这股歪风不刹住,我们救国军就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是唱高调,是我们保命的根本!谁要是做不到,现在就可以脱下这身军装,拿路费走人!但留下来,就必须给我牢牢记住,严格遵守!违者,严惩不贷!”
这番雷霆手段加上入情入理的讲话,震慑了全军。此后,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士兵们逐渐意识到,这位年轻的支队长,不仅在打仗上有两下子,治军也是动真格的。
同时,雷炎也注重改善士兵的生活。他组织后勤排和辅助班,在营地附近开垦小块荒地,种植蔬菜,想办法从山里猎取野味,或者通过秘密渠道,用缴获的物资(如小鬼子军票、少量香烟)与山外可靠的商人交换粮食和盐巴,尽量让士兵们能吃饱饭。虽然伙食依然粗糙,但比起之前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己经好了很多。雷炎、赵世勋等人和士兵同吃一锅饭,不搞特殊化,这也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
在军事训练上,雷炎将来自现代的班组战术、三三制等理念,由浅入深地融入日常训练。他不再只是旁观,而是亲自下场示范讲解。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如何交叉掩护,如何发挥班组内步枪、机枪、手雷的协同威力。他摒弃了旧军队里官长打骂士兵的陋习,强调官兵平等,启发士兵理解战术动作背后的道理。
一开始,像铁牛这样的老行伍对雷炎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不感冒,觉得不如练好拼刺和瞄准实在。但雷炎也不强迫,他挑选了几个脑子灵活、接受能力强的年轻士兵,组成一个“示范班”,由自己亲自带着训练,重点演练班组突击和防御战术。
几天后,在一次连级别的对抗演练中,雷炎亲自指挥的“示范班”,利用灵活的班组配合和火力与运动的结合,成功地“击溃”了铁牛指挥的一个兵力占优的老兵班。虽然用的是木棍代替步枪,包了布的木头代替手雷,但演练过程清晰地展现了新战术在减少伤亡、提高攻击效率方面的优势。
铁牛看着自己手下几个“阵亡”和“受伤”的士兵,挠着头,对雷炎心服口服:“支队长,您这法子…真邪门,但真好用!以后俺也跟着学!”
雷炎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铁牛哥,老经验很重要,但也要与时俱进。小鬼子拼刺刀厉害,我们就尽量不跟他们拼刺刀,用枪弹和手雷在远距离解决他们。就算迫不得己近战,也要讲究配合,二打一,三打一,别讲什么江湖道义,弄死鬼子就是最大的道义!”
“哈哈,对!弄死鬼子就是最大的道义!”铁牛和周围的士兵都笑了起来。雷炎这种务实又带着点“痞气”的作风,很对这些战场上搏命的汉子们的胃口。
就这样,通过纪律整肃、生活改善和战术革新三管齐下,救国军第一支队的精神面貌和战斗力,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队伍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士兵们对雷炎的信服,也从最初因为他是“少军长”和落马坡的胜利,逐渐转变为对他个人能力和治军水平的认可。
期间,刘黑子与八路军游击队的接触也在谨慎地进行。八路军那边送来了些他们自己印的关于游击战术的小册子,以及一些周边区域小鬼子据点兵力调动的共享情报。雷炎仔细阅读了那些小册子,虽然内容比较基础,但其中蕴含的依靠群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思想,与他所知的历史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让赵世勋也看了,赵世勋看完后,沉默良久,感叹道:“这八路军,不简单。带兵打仗,确实有一套。”
而国民党游击司令李振国那边,在收到雷炎“情真意切”的回信后,果然如赵世勋所料,只是回了一封嘉奖令,口头表扬了一番第一支队的“忠勇”,对于补充弹药粮饷和药品的请求,则以“战区物资同样紧缺,望尔等自行克服困难,多方筹措”为由,轻飘飘地打发了。只随信送来了二十套半旧的国民党军军装和一百块大洋。
“看吧,就知道是这样。”赵世勋拿着那封回信,对雷炎苦笑道。
雷炎倒是很平静:“意料之中。二十套军装,给侦察排和警卫排换装,显得我们像那么回事。一百大洋,虽然不多,也能买些粮食和盐。有这个名分在,至少暂时不用担心李振国明着给我们使绊子。”
时间悄然进入了1938年的11月,北方的寒风开始肆虐。野狼峪的树林叶子落尽,山峦显得更加萧瑟。
这天,刘黑子顶风冒雪,从山外带回来了一个紧急情报。
“支队长,赵副支队长!”刘黑子顾不上拍掉身上的雪花,气喘吁吁地报告:“我们接到八路军游击队转来的可靠消息,张家堡据点的小鬼子,最近调动频繁,从县城里又来了一个小队,加强了兵力。而且,他们正在大量征集骡马和大车,看样子,是准备近期进山扫荡,目标很可能就是我们!”
木屋里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寒风呼啸的声音。
雷炎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标注着“张家堡”的据点位置上。他知道,考验这支初步整训过的队伍的时刻,终于要来了。小鬼子的报复,虽然迟了点,但绝不会缺席。
他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惊慌,反而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来得正好。我们练了这么久,也该拉出去真刀真枪地检验一下成果了。通知所有排以上干部,立刻到支队部开会!”
新的战斗,即将打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W6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