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梨花园飘着甜香,苏伶当年种的三棵沙梨树长得比人高,雪白的花瓣落在石桌上,沾着点阳光,像撒了把碎银子。老鞋匠坐在竹椅上,手里着个梨花木茶盘,是苏伶当年给他做的,盘沿刻着半朵梨花,现在还亮得能照见人。
“当年这丫头种梨树时,还跟我打赌。” 老鞋匠呷了口茶,声音慢悠悠的,带着点笑意,“她说‘王伯,等这树开花,长安肯定太平了’,我还笑她‘小丫头片子,哪懂什么太平’,没想到啊…… 她倒先看到了。”
林雀蹲在梨树下除草,指尖碰着土里的草根,动作轻得怕碰疼了什么。他手里攥着片刚落的花瓣,眼眶有点红:“阿姐当年总说,等太平了,就带我来这儿喝茶,看梨花落下来像雪一样。现在茶有了,花也开了,她却……”
婉娘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背,手里拿着块刚绣好的手帕,上面是朵梨花:“她没走,你看这梨花,这满园的香,都是她在陪着我们呢。”
我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苏伶的日记,翻到最后一页 —— 是她宫宴前一天写的,字迹比平时抖,却透着股坚定:“明天要去宫宴了,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要是不能,希望沈哥能看到梨花开,看到长安的人都能好好吃饭,好好过日子。”
风一吹,花瓣落在日记上,刚好盖住 “不能回来” 西个字,像是苏伶在说 “我看到了,我没错过”。
“沈评事!林大哥!” 院门口传来阿豆的声音,他背着个竹篮,跑得满头汗,篮子里装着刚烤好的胡饼,还冒着热气,“我娘让我来送胡饼,说现在日子好了,胡饼里能夹肉了,让你们也尝尝!”
阿豆现在跟着老鞋匠学修鞋,身上的粗布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脸上也没了之前的愁容。他把胡饼放在石桌上,指着街上:“你们看!西市现在可热闹了,卖糖葫芦的张爷爷回来了,还有西域来的胡商,卖的葡萄干可甜了!我昨天还买了一串,给王伯留了点!”
老鞋匠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小子,有心了。你娘现在还好吗?绣活忙不忙?”
“好着呢!” 阿豆点头,眼睛亮得像星星,“我娘现在接了好多绣活,都是给城里的小姐绣手帕,说再也不用怕影阁的人来了,能安心绣活了。”
林雀突然 “呀” 了一声,手里的小铲子碰到了硬东西。我们围过去,他小心地挖开土,露出个小木盒,盒盖上刻着个 “伶” 字,是苏伶的笔迹!
“是阿姐的盒子!” 林雀的手有点抖,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两样东西:一张叠得整齐的绣品,还有一封没拆封的信,信封上写着 “给看到梨花的人”。
我拿起绣品,展开的瞬间,大家都静了 —— 上面绣的是长安的街景:西市的胡饼摊冒着烟,卖糖葫芦的老人举着串子,孩子们追着蝴蝶跑,还有大理寺的官衙门口,两个小吏在笑着说话,正是我和裴烈当年的样子!针脚细密,用的是苏伶最擅长的双丝绣,幼稚园扶奶奶过马路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连胡饼上的芝麻都绣得清清楚楚。
婉娘拿起信,拆开念了出来,声音轻轻的,却带着苏伶的温度:“如果你们看到这封信,说明长安真的太平了。我小时候总听娘说,长安是个好地方,每个人都能好好活着。现在我信了,也盼着你们能一首好好的 —— 王伯,别总修鞋到半夜,要按时吃饭;林雀哥,别总想着我,要好好活着,替我看遍长安的花;沈哥,谢谢你守住了长安,以后也要好好的,别太累了…… 还有阿豆,要是你看到了,记得多帮你娘干活,别让她太辛苦。”
念到最后,婉娘的声音有点抖,眼泪掉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阿豆攥着胡饼,眼圈红红的:“苏伶姐姐真好…… 我以后一定好好帮娘干活,还会来给梨树浇水,不让它枯了。”
老鞋匠叹了口气,擦了擦眼角:“这丫头,心思细得很,连我们每个人都想到了。”
林雀把绣品叠好,放进盒子里:“我要把这个盒子放在阿姐的灵位旁,让她知道,她的愿望都实现了,长安的人都好好的。”
我看着满园的梨花,又看了看街上的热闹 —— 卖胡饼的吆喝声,孩子们的笑声,还有远处传来的敲锣声(是大理寺在贴安民告示),心里满是平静。之前查案时的紧张、害怕、愤怒,现在都变成了暖暖的感动。
“以后啊,这梨花园就是我们的聚点。” 我拿起块胡饼,咬了一口,肉香混着麦香,是太平的味道,“裴烈要是不忙,就来这儿喝喝茶;赵默兄弟要是有空,也来聊聊;咱们守着这梨花,守着长安,不让苏伶的心血白费。”
婉娘点头,手里的手帕上沾着梨花:“好啊,我还会绣梨花,以后每个月都来这儿绣一块,挂在梨树上,让苏伶看看,长安一首这么太平。”
风又吹过,梨花落在我们的肩上、桌上、信纸上,像是苏伶在轻轻点头,在说 “好啊,我都看到了”。阿豆跑到梨树下,捡起一片花瓣,放在鼻子前闻了闻:“苏伶姐姐,你看,梨花开得好香,我们都好好的,你放心吧。”
夕阳西下时,我们才离开梨花园。街上的灯笼渐渐亮了起来,一盏盏挂在屋檐下,像串起来的星星。裴烈骑着马过来,手里拿着个新的案卷,却笑着说:“今天不查案了,刚陛下赏了酒,咱们去西市吃胡饼,喝两杯!”
林雀笑着点头,婉娘和老鞋匠也跟着笑。我走在人群里,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 —— 有提着菜篮的妇人,有背着书箱的书生,有牵着孩子的男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没有了之前的恐慌和不安。
怀里的青铜符牌安安静静的,不再发烫,却透着股温暖,像是苏伶的手,轻轻握着我的手,在说 “沈哥,你做得很好,以后也要继续加油啊”。
我知道,长安的故事还没结束,以后还会有新的案子,新的挑战,但只要我们这些人还在,只要我们记得苏伶的愿望,记得那些为太平牺牲的人,就一定能守住这份安稳,守住这满园的梨花,守住长安的每一缕烟火气。
梨花香还在风里飘着,甜丝丝的,像极了苏伶当年笑起来的样子,像极了长安太平的味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W8J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