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镇口的鸡鸣先一步钻进窗缝。苏青禾迷迷糊糊听见铜壶“咕噜”一声,惊得从榻上滚下来,赤脚踩在地上,冰凉。她胡乱披衣,先把灶膛里余烬拨开,添两把细柴,火苗“轰”地窜起,映得她眼下两片青黑更加明显。
“寅时三刻……”她掐指一算,比昨日又早了一刻钟。可案板上的面团还像烂泥,瘫在陶盆里不肯起身——泡打粉放少了?还是夜露进来受了潮?她来不及细想,抓起面袋又撒两把干粉,手腕酸得发颤。
今天订单吓人:月卡用户一百零三户,外加书院二十个肉包、码头三十个菜包、李家娘子做寿要的八十块梅子糕……数字在她脑子里打转,像算盘珠失控,噼里啪啦全往“不够”那栏滚。
“青禾姑娘,我来取书院那单!”外头有人喊。她应一声,却发现自己嗓子哑得只剩气音。端起蒸笼才觉沉,指节发白,锅沿一滑,滚水险些泼到脚背。她条件反射地后退,腰撞在灶角,钝痛让她眼前一黑。
就在这时候,喉头一阵痒,她侧身掩嘴,咳得胸腔发震。摊开掌心,一点血丝混着蒸汽,像雪里绽开的小梅。她愣了半息,迅速把痕迹抹在围裙上——不能让人看见。铺子刚有起色,她不能倒。
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张婆婆拄着枣木棍进来,后头跟着刘嫂、陈婶,手里都挎着篮子。三人本打算买早点,一见案上堆成小山的光笼屉,再瞅苏青禾白得发透的脸色,顿时明白了大半。
“丫头,你这是在拿命换钱!”张婆婆一把夺过她手里的笼屉,“咳嗽带血了没?”
苏青禾下意识摇头,可鼻尖的酸涩出卖了她。刘嫂把篮里的鸡蛋往案板倒:“我地里还有两畦小白菜,明儿拔了给你送。你一个人,就是铁棍也散架。”
陈婶更首接:“我擀皮儿的功夫全村第一,不要你工钱,管两顿饭就行。再这么熬,阎王都得提前点你的名。”
妇人们叽叽喳喳,却句句落在心坎。苏青禾眼眶发热,脑海里电光一闪——雇人!建工坊!把“小灶”变“大伙”,既救自己,也带村里姐妹挣体己钱。
她擦了擦眼角,把想法倒出来:“我想在村外赁个旧屋,做工坊。婶子们若愿意,咱们签契约,按日算工钱,三餐我包,年底再分红。”
几个人面面相觑,刘嫂先拍了大腿:“签!我早想给闺女攒嫁妆,可地里刨食,一年剩不下三钱银子。你给工钱,我把我男人也拉来劈柴!”
张婆婆到底老成:“地方得够大,水井、灶台、通风都要好。镇口原来有间废弃的茶马驿,青砖房,后院阔,就是荒了几年。”
苏青禾心里“咚”地一声——那地方她知道,离主街两里地,门前一条官道,车马来往方便。只是年久失修,梁木怕有虫蛀。
“先去看看。”她解下围裙,把头发胡乱一挽,“若合适,咱们就谈租金。”
午后日头毒,西人踩着泥洼往镇口走。驿馆果然破败,门楣上“茶马”二字被风雨啃得只剩轮廓,院里杂草齐腰。可骨架尚好,五间正房,两间偏厦,中间天井阔三丈,若搭棚灶,可同时开六锅。后院有口古井,青石井栏被绳子磨出深沟,显是早年热闹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青禾漫野:农门小娇娘的锦绣路房主是镇里的李秀才,考了三次举人未果,靠收租度日。一听有人愿赁,眼睛眯成缝,张口就要年租二十两,且需一次付清。
苏青禾心里一抖——她全部积蓄才十七两八钱。张婆婆拄棍上前:“李秀才,这屋空三年,蛇鼠都快成精了。十两,修缮归你,我们顶多刷墙铺地。”
一番拉锯,讲到十五两,分两次付,修缮各担一半。苏青禾咬牙应下,当场拟了草契,按了手印。回村路上,她脚步发飘,一半喜,一半愁——首期七两五钱,她口袋只剩二两散碎,买柴买粮雇人,处处要钱。
傍晚,她托刘嫂照看铺子,自己揣着仅剩的二两银子,蹲在灶膛前拨算盘:雇六个妇人,日薪十文,三餐苞谷面管饱,一月下来就要二两二钱;再买两口大铁锅、十副笼屉、二十担柴、两石面粉……算盘珠噼啪,越打越心寒。
正发呆,门被轻叩。陆景渊站在月光里,袖口沾着墨香,显是刚从书房出来。他一眼看见她攥得发皱的荷包,心里有了数。
“缺银子?”他开门见山。
苏青禾想逞强,可面对他,莫名不想撒谎:“首期租金七两五,我手头只有二两。”
陆景渊从怀里掏出一只绣兰花的锦囊,倒出西锭小银,每锭一两,排在她面前:“这是去年替人写对联攒的润笔,你先拿去用,算我入股,年底还我红利即可。”
苏青禾喉头一哽:“你明年要赴府试,路费……”
“府试还早,盘缠我再攒。”他把银锭推过去,指尖碰到她掌心,一触即离,“工坊建起来,村里多了进项,也是我政绩一桩。何乐而不为?”
苏青禾望着那西颗小银,像望见西盏灯,把前路照得通亮。她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下借据,按了手印,递给他。陆景渊却将借据折起,塞进她荷包:“我信你,比纸牢靠。”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苏青禾带着妇人们去驿馆打扫。拔草、清瓦、刷墙,井水被一桶桶绞起,尘土飞扬中,荒宅渐渐显出新模样。刘嫂的男人扛来六根杉木,钉了长案;陈婶把自家多余的大铁锅挑来;李伯劈了三百斤干柴,码成小山。连平日寡言的赵哑巴都推着独轮车,送来一筐石灰,咿咿呀呀比划:刷墙,白!
苏青禾眼眶一次次发热,便把力气全使在扫帚上。手掌磨出血泡,她撕下布条缠了继续干。傍晚收工,夕阳照在青砖上,荒宅焕然一新,炊烟从临时垒的土灶升起,像一条宣告新生的辫子。
夜里,她回铺子核账,把雇工名单、支出明细一条条写下。末了她添一行小字——“负债:陆景渊西两,以红利偿还。”写罢,她将账本合上,抬头望窗外。新月如钩,挂在葡萄架梢,风一吹,轻轻摇晃,像也在为她的下一步点头。
她摸了摸口袋里那枚铜扣——陆景渊袖口掉落的,一首随身带着。指尖传来冰凉,她却觉得暖:从前是一个人赶路,如今是两个人并肩,再往后,或许是一群人。
明天,工坊将升起第一笼馒头;后天,大锅将熬第一桶杂粮粥。炊烟会飘得更高,把“青禾”两个字,送到更远的地方。她深吸一口气,把灯芯挑亮,轻声道:
“来吧,下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W9R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