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酒精的催化

小说: 舌尖上的化学   作者:学子小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舌尖上的化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章节无错乱精修!
 

风裹着酱香型白酒特有的焦糊香撞进鼻腔时,林晓正站在贵州仁怀某酒厂的青瓦门楼下,鼻尖沾着点晨雾的湿意。她抬手抹了下,指尖蹭到门柱上的新红漆,桐油的涩味混在酒香里,倒像刚开坛的基酒,辣中带点甜。

"林小姐?"穿藏青布衫的男人从院子里拐出来,围裙沾着米白曲粉,手背几道划痕像被酒曲磨出来的,"我是阿强,陈厂长说你要来学发酵工艺。"他的普通话裹着遵义方言的尾音,像酒液滑过喉咙的余韵,"快进来,刚蒸好的高粱,热乎着呢。"

林晓赶紧伸手,掌心被阿强的老茧磨得发疼:"强哥好,我是浙大化学系的,论文做'传统酿酒中的催化机制'——麻烦你带带我。"

院子里摆着上百个粗陶酒坛,坛口蒙着暗红布,布角坠着小铜铃,风一吹就叮当响。阿强引她往晾堂走,路过时几个工人正把蒸熟的高粱摊在竹席上,热气裹着粮食的甜香涌过来,林晓凑过去摸了摸——软而不烂的颗粒沾着淀粉的黏腻,像刚蒸好的糯米糍。

"要晾到25℃才能加曲。"阿强抓起一把高粱,指缝漏下细碎的谷壳,"曲是酒的骨,里面的酵母菌才是'催化大师'——你学化学的,该知道葡萄糖发酵那套反应吧?"

林晓掏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划开:"C6H12O6→2C2H5OH+2CO2,酵母菌的乙醇脱氢酶催化,温度要卡30℃,高了酵母死,低了反应慢。"

阿强眼睛亮得像酒坛上的铜铃:"对!咱们这'下沙'(第一次投料),讲究'适温入池',差一度都不行。"他掀开晾堂边的竹帘,露出一排水泥发酵池——池里铺着深褐色曲料,表面爬着细细的白色菌丝,像撒了层棉絮。

林晓蹲下来,用pH试纸蘸了点池边的液体,试纸变成浅红:"pH,酸性环境正好抑制杂菌。"她凑上去闻了闻,曲料的苦香里裹着点酵母的鲜气,像刚发好的面。

"行家啊。"阿强递来个玻璃烧杯,"尝尝发酵液?才三天,甜得能抿出蜜来。"

液体是浅乳黄色的,林晓抿了一口——像加了蜜的醪糟,甜津津的带着酵母的鲜,没有半点酒味。"乙醇还没积累,得等二十八天发酵完。"她抹了下嘴角,"酱香型要九次蒸煮八次发酵,每一步都像做化学实验,容不得错。"

阿强拍着大腿笑:"陈厂长说你是'化学脑壳',果然没骗我——下午带你去藏酒阁,尝十年陈的'镇厂之宝'。"

中午在食堂吃酸汤鱼,红通通的糟辣椒浮在汤面,香气冲得林晓鼻子痒。阿强从怀里摸出个小陶壶:"这是去年的基酒,没勾调过,纯得很。"酒液倒在粗瓷碗里,呈透明微黄,挂壁像琥珀泪。入口是爆香的焦糊味,接着是粮食的甜,咽下去后喉咙回上来酱味,像晒了太阳的老木头。

"焦香是美拉德反应吧?"林晓放下碗,"氨基酸和还原糖加热生成吡嗪类化合物,所以有糊香。"

阿强眼睛瞪得圆:"你这嘴比我们的酒评师还灵!"

下午的藏酒阁在酒厂后坡,木质楼梯踩上去吱呀响,阁里摆着黑釉酒坛,坛身刻着年份,封口红蜡印着酒厂的章。阿强站在最里侧的坛前,用钥匙开了锁——木塞刚,浓郁的酱香就涌出来,像潮水裹住林晓,她深吸一口气,鼻尖全是焦香、花果香、松烟香的混合,像走进晒了十年的老茶铺。

竹酒勺舀起半勺,倒进水晶杯里。酒液挂壁形成细密的"酒泪",林晓先闻香:前调是烤面包的焦,中调是熟枣的甜,后调是松烟的苦。入口时像丝绒滑过舌尖,先甜,再辣,最后是绵长的酱味,像嚼了口晒了十年的酱豆,越嚼越香。

"怎么样?"阿强盯着她的表情,眼里有藏不住的得意。

林晓刚要开口,喉咙突然烧起来——不是白酒的辣,是尖锐的刺痛,像吞了口烧红的针。她捂住喉咙,胃里翻涌着酸水,眼前的阿强开始模糊,他的嘴在动,可她听不到声音,只看见他伸手往坛口塞了样东西,接着天旋地转,最后倒下去时,她盯着阿强攥紧的拳头,指甲盖泛着青白。

再次醒来是在医院病房,输液管里的液体凉得扎手。医生翻着病历说:"甲醇中毒,幸亏送得及时——工业酒精混进了白酒,甲醇代谢成甲酸,再晚半小时,视神经就不可逆损伤了。"

林晓喉咙哑得像砂纸:"我喝的是十年陈...怎么会有甲醇?"

"工业酒精里的甲醇和乙醇沸点接近,很难分离。"医生皱着眉,"有人故意加的,要不是你懂化学,说不定真以为是酒的问题。"

林晓掀开被子要下床,护士赶紧拦:"你还没好!"

"我要回酒厂。"她抓住护士的手腕,指甲掐进皮肤,"那坛酒有问题,我得找证据。"

酒厂的青瓦在夕阳下泛着暖光,看门老头认出她,摆了摆手让她进。林晓首奔藏酒阁,最里侧的坛口——封蜡被撬过,裂缝里塞着半截旧报纸,蜡上的酒厂章歪歪扭扭,和上午拍的照片对比,章的位置偏了两厘米。

她蹲下来摸木塞,指腹沾到股汽油味——是工业酒精。掏出手机拍了坛口,又翻出上午的照片:上午的封蜡完整,章是正的,现在的蜡有明显的撬动痕迹。

"林小姐?"阿强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站在阴影里,手里攥着个布包,"你怎么来了?"

林晓站起来,盯着他的眼睛:"那坛酒里的甲醇,是陈厂长让你加的?"

阿强的脸瞬间煞白,布包掉在地上,滚出个印着"工业甲醇99%"的塑料瓶。他蹲下去捡,手指抖得像风中的酒旗:"上周陈厂长找我,说酒厂欠了高利贷,要加工业酒精勾调...我不肯,他说要把我儿子从酒厂小学转走,还要扣我老婆的工资..."

林晓捡起塑料瓶,瓶身沾着陈厂长的指纹——她上午见过陈厂长的手,食指有个 cigarette烧伤的疤,正好印在瓶盖上。"你为什么不早说?"她声音发颤,"要是我没发现,还有多少人会中毒?"

"我怕..."阿强捂着脸,指缝里漏出哭声,"陈厂长和县里的工商所长是亲戚,我举报过一次,被他扣了三个月工资..."

林晓掏出便携色谱仪——这是她为论文买的,能快速测酒样成分。她舀了点坛里的酒,注入仪器。五分钟后,屏幕上的甲醇峰像座陡峭的山,含量12g/L,是国家标准的20倍。

"这是证据。"她把色谱图递给阿强,"陈厂长逃不掉的——你跟我去派出所,把他的账本拿出来。"

阿强抬头,眼睛里全是血丝:"账本在他办公室的保险柜里,钥匙在他腰上...我带你去。"

陈厂长的办公室在酒厂二楼,红木办公桌后挂着"酒道酬诚"的字幅。阿强用陈厂长落在更衣室的钥匙打开保险柜,里面堆着账本和一沓汇款单——汇款单上写着"工业酒精货款",收款人是个叫"李老三"的人,地址是邻县的化工市场。

"还有这个。"阿强从保险柜最里面掏出个U盘,"里面有监控,上周李老三来送工业酒精,陈厂长让我倒进发酵池..."

林晓插U盘进电脑,画面里陈厂长穿着西装,指挥工人把工业酒精倒进发酵池,阿强站在旁边,脸色比纸还白。"够了。"她拔出U盘,"这些足以让他坐牢。"

警车鸣笛时,陈厂长正抱着个酒坛从藏酒阁出来。他看见林晓手里的色谱仪,脸瞬间绿了:"你...你想干什么?"

"跟我们去派出所。"林晓晃了晃U盘,"工业酒精、账本、监控——你逃不掉的。"

陈厂长慌了,把酒坛往地上一摔,酒液溅在青石板上,散发出刺鼻的甲醇味。他转身要跑,阿强冲上去抓住他的胳膊:"你害了多少人?我儿子的学费你扣,我老婆的工资你拖,现在还要毁了酒厂的名声?"

警察铐住陈厂长时,他还在喊:"我是为了酒厂!要是不这么做,酒厂会倒闭!"

林晓看着被押上警车的陈厂长,想起上午在发酵池边的对话——阿强说"酿酒的讲诚",可有些人,连最基本的良心都丢了。

晚上,阿强煮了锅酸汤鱼,邀林晓在酒厂院子里吃。月亮很圆,挂在青瓦上像个酒坛的封口。"明天我要重新做曲。"阿强夹了块鱼给她,"用老法子,不加任何东西,就像我师父教我的那样。"

林晓喝了口汤,酸得皱眉头,但咽下去后有股回甘。她掏出笔记本,写下最后一行:"酒精的催化从不是单一的微生物反应——人心才是最关键的酶。唯有以'诚'为曲,以'信'为粮,才能酿出对得起舌尖、对得起良心的酒。"

风裹着新蒸的高粱香吹过来,阿强指着晾堂里的竹席:"你看,刚晾好的高粱,明天加曲——要不要来帮忙?"

林晓笑着点头,放下笔记本走过去。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和晾堂里的高粱、酒坛、阿强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带着酒香的画。

远处传来酒工的号子:"晾下沙哟——加好曲哟——酿好酒哟——"

声音裹着风,飘得很远,很远。

舌尖上的化学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舌尖上的化学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舌尖上的化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