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茶的抗氧化

小说: 舌尖上的化学   作者:学子小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舌尖上的化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的武夷山还浸在雾里,林晓蹲在三坑两涧的正岩茶树下,指尖刚碰到一片雀舌状的茶芽,晨露就顺着叶尖滚进她的指缝——凉得像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山泉水,带着茶青特有的清苦香。她把茶芽放进便携离心管,管身的蓝光映得指甲缝里的茶绿更浓,身后忽然传来竹篮碰着茶枝的轻响:“姑娘,蹲久了腰会酸,来坐这儿歇会儿。”

林晓抬头,看见竹篱笆边站着个穿月白粗布围裙的姑娘,发梢别着支茶树枝做的簪子,手里端着个陶碗,碗里飘着两片茶叶。她走过去,陶碗递过来时带着体温,喝一口,是炒青的香气裹着山泉水的甜,像把整座茶山的晨雾都喝进了嘴里。“我叫小雅,是这户茶农的徒弟。”姑娘擦了擦围裙上的茶渍,“看你蹲了三天,每天都在测茶样,是学茶的?”

“我是浙大食品科学的硕士,研究茶多酚的抗氧化。”林晓晃了晃手里的离心管,“儿茶素类是茶多酚的核心,比如EGCG,抗氧化活性是维生素C的25倍,维生素E的50倍——”话没说完,小雅就笑了,指节敲了敲陶碗:“我们做茶的不说这个,只说‘茶泡到第三泡,茶多酚才真正醒过来’。走,我给你泡杯正岩肉桂,让你看看茶多酚怎么‘醒’。”

竹棚里的茶盘是老竹做的,泛着琥珀色的包浆。小雅烫杯的动作像在抚琴:紫砂茶壶在酒精灯上转三圈,杯壁热得冒白汽,投茶时用茶则舀了半勺,茶叶落进壶里的声音像春雪砸在梅枝上。“水温要烧到98度,正岩茶的岩骨花香才出得来。”她提起铜壶,沸水冲下去的瞬间,茶香“轰”地炸开来——是桂皮的辛香裹着兰草的幽,像把整座丹霞地貌的山都揉进了壶里。

第一泡倒出来是鹅黄色的茶汤,小雅推到林晓面前:“先闻香,再尝味。”林晓凑过去,鼻端先是辛,再是甜,喝一口,舌尖像沾了刚炒好的桂皮,带着点刺刺的麻——那是茶多酚在刺激唾液分泌,她心里默念:“EGCG的涩感来自儿茶素与唾液蛋白的结合,这种涩不是苦,是‘活’。”第二泡转成蜜色,喝下去,喉咙里泛起回甘,像含了颗冰糖,小雅说:“这就是茶多酚‘醒’了——它把茶里的氨基酸、糖类都带出来了,甜是苦的影子,苦是甜的根。”

第三泡刚倒满杯,竹棚的门被风掀开条缝,进来个穿灰布衫的男人。他手里捧着块旧棉纸包的茶饼,棉纸上的墨字己经褪成了浅灰色:“1982年正岩肉桂”。“姑娘们,要不要试试百年老枞的茶多酚?”他声音像老茶树上的树皮,带着点晒了几十年太阳的粗粝。

林晓的眼睛亮了——她的便携检测仪就放在竹桌上,探头还沾着刚才的茶渍。男人把茶饼放在桌上,棉纸掀开时,露出深褐色的茶砖,表面有层薄霜似的“茶毫”。小雅凑过去闻了闻,皱着眉说:“这茶饼的香,像松针烧过的烟。”男人笑:“是用松针一起发酵的,当年我师傅说,松针的萜类化合物能帮茶多酚锁着活性,放得越久,抗氧化越强。”

林晓捏了点茶屑放进检测仪,指尖都在抖。检测仪的屏幕跳了三下,最终停在“21.3%”——她揉了揉眼睛,再看一遍:没错,是EGCG的含量。普通正岩肉桂的EGCG含量只有7%左右,眼前这饼老茶,居然是三倍还多。“这不可能……”她小声说,抬头时正对上男人的眼睛,他眼里有藏不住的得意:“我跟着师傅做了三十年茶,每年都测这饼茶的茶多酚,去年是20.8%,今年涨了0.5%——老茶像酒,越陈越香,茶多酚也越陈越‘有劲儿’。”

“你怎么知道我在研究茶多酚?”林晓突然问。男人从怀里掏出份文件,封皮上印着“投资意向书”西个字:“我观察你三天了。第一天你蹲在牛栏坑测武夷水仙,把茶样放在手心晒了十分钟,说‘紫外线能激活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第二天你在慧苑坑跟茶农吵架,说‘你们把茶青堆在水泥地上,温度超过30度,茶多酚会氧化降解’;第三天你坐在竹棚里测样本,钢笔没水了,用茶汁写笔记——”他指了指林晓的笔记本,封皮上果然有几道绿痕,“你对茶的认真,像我当年跟着师傅做茶的模样。”

林晓接过意向书,首页写着“福兴茶行投资计划:茶多酚功能食品研发”。她翻了两页,看见预算表里列着“老茶样本采集”“微生物发酵实验”“感官评价测试”,最后一行是“投资金额:500万”。“你为什么选我?”她抬头,男人的袖口有个补丁,是用茶树枝的纤维缝的:“我师傅临终前说,茶的抗氧化不是实验室里的数字,是茶农手里的茶青,是发酵时的温度,是泡茶时的水温,是喝进嘴里的回甘——你是第一个把茶多酚和茶的‘活气’连在一起的人。”

小雅端来刚泡好的老枞,茶汤是深琥珀色,像融化的琥珀。林晓喝一口,松针的烟味裹着茶的苦,喉咙里的回甘像漫上来的潮水,比之前的正岩肉桂更沉、更厚。她想起导师上周在实验室说的话:“茶多酚的抗氧化不是试管里的反应,是人体里的故事——你得让它变成能喝的、能摸的、能尝的东西,才不算白研究。”

男人站起来,理了理灰布衫的衣角:“下周我带师傅的方子来,是用松针和茶一起发酵的老茶,能做成果冻,小朋友都爱喝。”他走到门口,又回头:“对了,茶的抗氧化,不是测出来的,是喝出来的。你看这杯老茶——”他指了指林晓手里的陶杯,“茶多酚在里面待了西十年,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比任何检测仪都准。”

风卷着雾涌进来,把男人的灰布衫吹得鼓起来,像片飘在茶山上的云。林晓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雾里,低头翻开笔记本,笔尖落下时,茶汁的绿还沾在纸上:“茶多酚的抗氧化,是茶青在阳光下的转化,是发酵时微生物的呼吸,是泡茶时水温的拿捏,是喝进嘴里的每一口回甘。化学从来不是冷的数字,是舌尖上的热乎气,是茶农粗糙的手,是小雅别在发梢的茶枝,是穿灰布衫的男人手里的旧茶饼——是所有关于茶的,活着的故事。”

小雅把那块老茶饼收进木盒,锁扣发出“咔嗒”一声。林晓摸着盒面上的茶纹,忽然看见盒底压着片松针,针上还沾着点茶渍。她捏起松针,鼻尖凑过去,松脂的香裹着茶的苦,像把整座武夷山的晨雾、茶青、阳光都揉进了指尖。窗外的雾散了点,能看见茶树上的露珠正在蒸发,变成细小的水汽,飘向远处的丹霞峰。

林晓端起陶杯,喝了最后一口老茶。回甘在嘴里绕着圈,像有只小手在轻轻拍她的喉咙。她想起三天前蹲在茶树下测样本时,风里飘来的炒茶香,想起小雅递过来的陶碗,想起穿灰布衫的男人手里的旧茶饼——原来茶多酚的抗氧化,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蓝光,是舌尖上的温度,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是自然给的,最温柔的礼物。

暮色漫上来时,林晓把便携检测仪装进背包。背包里还放着小雅塞给她的茶样,是用竹纸包的,纸上写着“第三泡的正岩肉桂”。她沿着茶山路往山下走,脚下的青石板沾着茶渍,像铺了层绿色的霜。远处传来茶农的歌声,唱的是武夷山的茶歌:“正月采茶是新年,手拿茶篮进茶园;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

林晓摸着口袋里的投资意向书,纸边有点毛糙,像老茶饼的棉纸。她抬头,看见丹霞峰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蜜色,像第三泡的茶汤。风里飘来松针和茶的香,她忽然笑了——原来她要找的茶多酚的抗氧化,从来都不在试管里,在每一片茶青里,在每一杯茶里,在每一个爱茶的人心里。

背包里的检测仪突然响了一声,是刚才测老茶饼的数值跳了出来:21.3%。林晓掏出手机,给导师发了条消息:“我找到茶多酚的灵魂了——它在武夷山的晨雾里,在茶农的手里,在泡茶的水里,在喝进嘴里的回甘里。化学不是冷的,是热的,是活的,是舌尖上的,故事。”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风里传来小雅的喊叫声:“林晓!忘拿松针了!”林晓回头,看见小雅举着片松针跑过来,发梢的茶枝簪子晃啊晃,像茶树上的新芽。她接过松针,放进笔记本里,夹在写着“茶多酚抗氧化”的那一页。

暮色里的武夷山,茶香漫过整个山谷。林晓摸着笔记本里的松针,想起穿灰布衫的男人说的话:“茶的抗氧化,是自然给的礼物,要留着烟火气。”她笑了,把笔记本合上,背着背包往山下走,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像条飘在茶山上的茶巾。

远处的茶厂飘来炒茶的香气,混合着松针的烟味。林晓知道,下周那个穿灰布衫的男人会带着师傅的方子来,会有更多关于茶的故事,会有更多关于茶多酚的秘密——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风里又飘来茶歌的旋律,林晓跟着哼起来,声音像刚泡好的茶,带着点清苦的甜:“三月采茶茶正青,姐妹采茶笑盈盈;西月采茶茶正绿,采茶姑娘唱小曲……”

她的影子越走越远,融进了武夷山的暮色里,融进了茶的香气里,融进了关于茶多酚的,活着的故事里。

作者“学子小熊”推荐阅读《舌尖上的化学》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舌尖上的化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WAR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