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涛第一次注意到那面墙,是在搬进老城区的第三个清晨。
墙在巷子尽头,青砖垒的,墙皮剥落得露出里面的黄土,像张布满皱纹的脸。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墙上被人贴满了帖子。
红的、黄的、白的,大多是寻人启事或租房广告,边角被风吹得卷起来,在晨光里簌簌发抖。
“这墙可有年头了。”阿妹蹲在墙根下,手里拿着小铲子清理杂草,“我小时候就有,那会儿还贴过枪毙犯人的布告呢。”
阿涛“嗯”了一声,目光落在一张泛黄的帖子上。
那帖子被压在最底下,纸页脆得像枯叶,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只隐约能看到“寻女”两个字,旁边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女孩头像。
“这帖子怕有十几年了。”阿涛伸手想把它揭下来,指尖刚碰到纸边,就被阿妹拦住了。
“别碰。”阿妹的声音发颤,“我奶奶说,这墙上的帖子不能乱揭,尤其是老帖子,说不定……说不定连着人的魂呢。”
阿涛笑她迷信,却也收回了手。
他刚租下巷口的老房子,打算开个修鞋铺,这面墙就在铺子对面,往后有的是时间研究。
可他没料到,这面墙会缠上他。
修鞋铺开张的第一天,阿涛就发现不对劲。
早上刚打扫干净的墙根,傍晚就堆了堆烧过的纸灰,灰里还混着几根女人的长发。
他以为是哪个街坊烧的,没当回事,扫了就扔。
第二天,纸灰又出现了。
这次里面多了个绣着半朵桃花的布片,针脚和他前几天看到的那张“寻女”帖子上的头像,有几分相似。
阿涛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阿妹的话。
他抬头看向那张泛黄的帖子,小女孩的头像在暮色里看着,眼睛像是动了一下。
“别自己吓自己。”他拍了拍脸,转身回了铺子。
接下来的日子,怪事越来越多。
每天清晨,墙上都会多出一张新帖子。
不是寻人,也不是广告,上面只有一行字,用红墨水写的,歪歪扭扭的:
“妈妈,我冷。”
阿涛起初以为是哪个孩子的恶作剧,可连着半个月,天天如此,他就不得不放在心上了。
他问遍了巷子里的街坊,没人知道是谁贴的。
有个老人说,十几年前,这巷子里确实丢过一个小女孩,才五岁,梳着两个羊角辫,最喜欢穿绣桃花的裙子。
“她妈疯了似的找,到处贴寻人启事,就是这墙上最底下那张。”老人叹了口气,“后来她妈也不见了,有人说她跟着人贩子去了外地,也有人说……她跳河了。”
阿涛的心沉了下去。
难道是那小女孩的鬼魂在捣鬼?
可“妈妈,我冷”这几个字,又是给谁看的?
这天半夜,阿涛被一阵哭声吵醒。
很轻,很细,像个小女孩在哭,声音就从墙那边传来。
他披了件衣服出去,月光下,墙根处蹲着个黑影,正往墙上贴帖子。
“谁?”阿涛大喝一声。
黑影吓了一跳,手里的帖子掉在地上,转身就往巷子深处跑。
阿涛追了几步,没追上,只看到那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背影佝偻着,像是个老太太。
他捡起地上的帖子,上面还是那行字:“妈妈,我冷。”
红墨水在月光下看着,像极了血。
第二天一早,阿涛就去了派出所。
接待他的是个老警察,姓李,听他说完情况,眉头皱成了疙瘩。
“你说的那个小女孩,叫丫丫。”李警官翻着积灰的卷宗,“案子我有印象,当时闹得挺大,可惜一首没破。她妈叫赵秀兰,失踪前精神就不太好,有人说她得了失心疯。”
“她会不会还在附近?”阿涛问。
李警官摇了摇头:“我们找了三年,一点线索都没有,多半是不在了。”
从派出所出来,作者“瑾瑜不吃香菜”推荐阅读《恐怖悬疑,推理恐怖故事上万部》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阿涛心里堵得慌。
他走到那面墙前,蹲下身,一点一点把压在最底下的“寻女”帖子揭了下来。
帖子后面,竟然粘着半块玉佩,玉质粗糙,上面刻着个“丫”字,边角缺了一块。
阿妹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他身后,看到玉佩,突然“呀”了一声。
“这玉佩……我见过!”阿妹的声音发颤,“我奶奶有块一模一样的,也是刻着‘丫’字,她说……是当年从河边捡的。”
阿涛的心猛地一跳。
“你奶奶在哪?”
“在养老院,前几年得了老年痴呆,认不得人了。”
阿涛拉着阿妹就往养老院跑。
养老院的护士说,老太太今天状态很不好,一首坐在窗边,对着外面念叨“丫丫冷”。
他们冲进病房时,老太太正拿着块玉佩,用袖子反复擦拭,嘴里嘟囔着:“妈错了……妈不该打你……你回来吧……”
她手里的玉佩,和阿涛从墙上揭下来的那块,正好能拼在一起。
“赵秀兰?”阿涛试探着喊了一声。
老太太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清明,死死地盯着他手里的半块玉佩。
“丫丫的……”她突然哭了起来,“是我的丫丫……”
真相像被捅破的窗户纸,一下子露了出来。
赵秀兰就是丫丫的妈妈。
十几年前,她因为生活压力大,经常打骂丫丫。
那天她又动手打了孩子,丫丫哭着跑了出去,再也没回来。
赵秀兰找了很久,精神渐渐崩溃,后来在河边发现了丫丫的半块玉佩,以为孩子掉进了河里,就把剩下的半块玉佩也扔了下去,自己也跳了河,却被人救了上来。
因为刺激太大,她得了失忆症,被送进了养老院,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只记得要找女儿,记得女儿怕冷。
墙上的帖子,是她半夜偷偷跑出去贴的。
她记不得怎么写字,就凭着模糊的记忆,画下那行“妈妈,我冷”,以为这样就能让女儿回来。
而那张泛黄的寻人启事,是她没疯之前贴的,被风吹日晒,一首粘在墙上,像个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
“丫丫……没掉进河里。”李警官后来带来了新消息,是通过最新的DNA比对查出来的,“她被好心人收养了,现在在邻市上大学,过得很好。当年她跑出去后,怕被妈妈打,没敢回家,跟着一个远房亲戚走了。”
赵秀兰听完,呆呆地坐了很久,突然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又哭了,像个孩子。
她的病,竟然好了大半。
阿涛和阿妹陪着赵秀兰去了邻市。
见到丫丫的那一刻,赵秀兰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老泪纵横:“妈错了……妈再也不打你了……”
丫丫也哭了,扶着她起来:“妈,我不怪你。”
原来,丫丫早就知道妈妈在找她,只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首到看到警方发来的照片,才鼓起勇气认亲。
从邻市回来后,阿涛把墙上所有的帖子都揭了下来,包括那张泛黄的寻人启事。
他找了个干净的盒子,把帖子和拼好的玉佩一起放进去,交给了赵秀兰。
赵秀兰每天都会打开盒子看看,像是在确认什么。
巷子尽头的那面墙,变得光秃秃的,露出青灰色的砖面,在阳光下看着,竟有了几分轻松。
阿涛的修鞋铺生意越来越好。
偶尔有街坊问起墙上的帖子,他总会笑着说:“被风吹走了。”
只有阿妹知道,那些帖子没有被风吹走。
它们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随着一对母女的重逢,化作了心底最柔软的念想。
那天傍晚,阿涛和阿妹路过那面墙,看到赵秀兰正坐在墙根下,给丫丫打电话。
夕阳落在她们的声音里,暖洋洋的。
墙上,不知什么时候,被人用粉笔画了个大大的笑脸。
像是在说,所有的等待,都不会被辜负。
所有的寒冷,终将被温暖融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WBM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