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6章 1926烽烟

小说: 19人联盟   作者:梁山好汉12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十八省“草头王”与抗日第一波的血色先声

1926年的中国,华北平原的麦浪还没染透金黄,塞北的风己卷着沙尘掠过张家口的土城墙,江南水乡的乌篷船摇过杭州西湖,却载不动沿岸商铺里隐约的焦虑——这年的中国,既没从军阀混战的疮痍里缓过劲,又被东北边境传来的马蹄声揪紧了心。日俄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觊觎从暗地摆到明面,零星的挑衅渐渐连成线,而散落在十八省的“草头王”们,既不是朝廷册封的真诸侯,也不是号令一方的正规军阀,只是凭着手里几条枪、护着一方百姓的“土司令”——他们有的是占山为王的绿林,有的是保境安民的乡绅,有的是传承了地方武装的把头,名号里带着“燕”“辽”“宋”“吴”的旧朝印记,骨子里却藏着最朴素的“守土”念头。谁也没料到,这年夏天从山海关蔓延开的“抗日第一波”,会把这些原本各守一方的“草头王”,拧成一股抵抗外侮的粗绳。

河北的土坡上,最先嗅到硝烟味的是宣化的袁烈。这位被当地人喊“燕王”的汉子,原是察哈尔都统手下的一个哨官,首皖战争后带着十几个弟兄回了宣化,守着城门楼子收点过路费,只求让乡邻能安稳种庄稼。6月中旬,三个穿着和服的日本人带着两个伪军,在宣化城外的粮铺里抢粮,还把反抗的掌柜打得头破血流——袁烈赶到时,掌柜的媳妇正抱着孩子哭,粮袋被戳破,麦粒撒了一地,混着血珠黏在土路上。袁烈没多说,拔出腰间的大刀,刀背往为首的日本人肩上一压:“把粮放下,滚出宣化地界。”日本人仗着背后有领事馆撑腰,掏出枪就往天上放,喊着“满洲国的地界,轮不到你管”——这话戳了袁烈的肺管子,他在长城上守过边,最听不得“地界不是中国的”。当天下午,袁烈把宣化城里的铁匠、猎户都喊到城隍庙,敲着铜锣喊:“日本人要占咱的地、抢咱的粮,今天抢粮,明天就该拆咱的房、杀咱的人!想活着的,跟我护着宣化!”

消息传到承德,“晋王”刘山正带着弟兄在承德外八庙的山脚下练兵。刘山是热河本地人,祖上是守承德的绿营兵,他手里有二十多支步枪,原是用来防土匪的。听说宣化的事,刘山把手里的枪往地上一墩:“承德跟宣化连着根,日本人占了宣化,下一个就是承德!”他当即派手下去卢龙找“燕王”高海——高海是卢龙城里的杂货铺老板,却管着城外的护村队,手里有十几杆土枪,最讲义气。两人一碰头,高海拍着桌子说:“我卢龙有山有河,日本人敢来,我就把他们堵在青龙河里喂鱼!”张家口的“魏王”曹山也得了信,这位原是察哈尔骑兵营的兽医,懂点医术,也懂怎么带兵,他没急着喊打,先把张家口到宣化的路给封了,让手下的弟兄扮成货郎,盯着来往的日本人——曹山说:“咱枪少人少,不能硬拼,得先摸清他们的路数。”

石家庄的“槐安王”铁牛,是个实打实的庄稼汉,因力大无穷能举起磨盘,被乡亲们推为领头人。他没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日本人在正定府抢了隔壁村的牛,就带着三十多个村民,扛着锄头、拿着铡刀,在石家庄到正定的官道上蹲守。7月初,一队日军辎重兵押着三辆马车从正定过来,铁牛一喊“上”,村民们就从道旁的玉米地里冲出来,锄头砸在马车上,铡刀架在伪军的脖子上——日军没想到会被一群农民堵截,慌了神,丢下马车就跑,铁牛把马车上的粮食、布匹全分给了附近的村屯,拍着胸脯说:“只要有我铁牛在,日本人别想从石家庄带走一粒粮!”不远处赵县的“金王”完颜岩,是女真后裔,家里还藏着祖上的腰刀,他听说铁牛截了日军的粮,专门派人送了十斤火药过去:“我完颜家守了这地方几百年,不能让外乡人欺负了,你缺啥,我赵县给你凑!”卢龙的“辽王”耶律山,是契丹后裔,虽在卢龙开着木匠铺,却跟高海拜了把子,两人约定:“卢龙的东头归你,西头归我,日本人来了,咱前后夹击!”

天津蓟州的“天津王”韩武,是漕运码头的把头,管着蓟运河上的几十条船。7月中旬,日军的小汽艇开始在蓟运河里游弋,说是“巡查航道”,实则是在测绘水情,准备往上游运兵。韩武把码头的脚夫、船工都组织起来,白天假装在河里捞鱼,盯着汽艇的动向,晚上就把河里的航标拔了,还在水下系上铁链——一天夜里,日军的汽艇没了航标,撞上了铁链,船底被戳了个洞,沉在河中央。韩武站在码头上,看着河里挣扎的日军,喊着:“这蓟运河是咱天津人的河,不是你们小鬼子的航道!想从这儿过,先问过我韩武手里的篙!”

河南的反抗,是从滑县的“瓦岗混世魔王”程虎开始的。程虎是瓦岗寨附近的猎户,祖上传说跟程咬金沾点亲,性子烈,手里有一支二十多人的猎队,个个枪法准。7月下旬,日军一队骑兵以“演习”为名,闯进滑县的瓦岗寨遗址,把寨里的石碑推倒,还放火烧了山神庙——程虎听说后,带着猎队钻进了瓦岗寨的山林里。日军骑兵在林子里迷了路,程虎让弟兄们在树上放冷枪,还在地上挖了陷阱,铺上干草伪装——日军的马踩进陷阱,把骑兵摔得人仰马翻,程虎带着人冲出来,用猎刀砍断马腿,喊着:“瓦岗寨是咱河南人的根,你们敢毁咱的根,就别想活着出去!”

滑县的事很快传到洛阳,“郑王”袁宁和“越王”杨河凑到了一起。袁宁原是洛阳城里的绸缎庄老板,靠着仗义疏财,管着城里的商队护卫;杨河是洛阳城外的地主,手里有几十亩地,雇着佃户,也养着几个护院。两人一合计,袁宁拿出绸缎庄的钱,买了十多支步枪;杨河把佃户组织起来,白天种地,晚上跟着护院练枪。袁宁说:“洛阳是九朝古都,不能让日本人在咱祖宗的地上撒野;杨河接话:“就是砸了我的地,卖了我的粮,也得把日本人挡在洛阳城外!”

商丘的“鲁王”孔谦,是孔子的后裔,在商丘城里开着一家书院,平日里教孩子们读书。日军在商丘附近的集镇上设了“检查点”,对来往的百姓搜身、抢东西,孔谦带着书院的学生,举着“还我河山”的木牌,站在检查点外抗议。日军拿着枪驱赶,孔谦挡在学生前面:“你们可以打我,但不能欺负孩子,不能占咱中国的地!”他的话让周围的百姓动了心,卖菜的、挑担的都围了过来,把检查点围得水泄不通,日军见人多势众,只好灰溜溜地撤了。开封的“唐王”李岩、“梁王”朱岩、“晋王”石峰几个,也在开封城里凑了个局——李岩是做粮食生意的,管着开封到黄河边的粮道;朱岩是木匠,能做土炸弹;石峰原是北洋军的退伍兵,懂点战术。他们约定,要是日军进开封,李岩就断了日军的粮道,朱岩做土炸弹炸日军的营房,石峰带着人守城门。

浙江的“草头王”们,守着江南的水网,用船桨和鱼叉筑起了防线。杭州的“吴越王”钱岳,是钱镠的后裔,在西湖边开着茶社,却管着西湖上的几十条游船。8月初,日军的小火轮开进西湖,说是“游览”,实则是在测绘湖底的地形,准备往杭州城里运兵。钱岳把船工们喊到一起,说:“西湖是咱杭州人的魂,不能让小鬼子的船污染了咱的湖!”他让船工们把游船连成串,堵在西湖的苏堤口,还在湖里撒了渔网——日军的小火轮被渔网缠住螺旋桨,动弹不得,钱岳带着船工们拿着船桨拍打着船身,喊着“滚出西湖”,日军只好弃船上岸,被赶来的百姓围着骂,灰溜溜地跑了。

宁波的“齐王”张涛和“夏明王”窦江,一个管着宁波港的码头,一个管着城外的渔村。日军想在宁波港设“通商码头”,派了几个商人带着伪军去跟张涛谈,说给张涛好处,让他让出码头。张涛把茶水泼在地上:“宁波港是咱中国人的码头,不是你们用来赚钱的地方!想占码头,先问过我手里的扳手!”窦江听说后,带着渔村里的汉子,驾着渔船在宁波港外巡逻,只要有日军的船靠近,就往海里扔石头、撒石灰——日军的船被石灰迷了眼,看不清航道,只好在港外打转。台州的“浙江王”韩江,是个海匪出身,后来改邪归正,护着台州的渔户。日军的巡逻艇在台州湾抢渔民的鱼获,韩江带着几条渔船,在海里跟日军的巡逻艇周旋——他熟悉台州湾的暗礁,把巡逻艇引到暗礁区,巡逻艇撞在礁石上,船底破了个大洞,韩江喊着“让你们尝尝咱台州人的厉害”,带着渔民们用鱼叉叉向落水的日军。

江苏的抵抗,藏在水乡的桥洞和古镇的巷子里。南京的“晋王”司马岳、“宋王”刘岩、“齐王”萧策几个,都是南京城里的商户和乡绅——司马岳开着布庄,刘岩开着药铺,萧策开着酒楼。日军想在南京城外的雨花台设“练兵场”,派了伪军去拆附近的民房。司马岳带着布庄的伙计,刘岩带着药铺的学徒,萧策带着酒楼的厨子,拿着扁担、药杵、菜刀,挡在民房前:“雨花台是咱南京人的坟茔地,你们敢拆民房、占坟地,就先踏过我们的身子!”伪军被吓得不敢动,日军赶来后,见百姓越聚越多,只好暂时撤了。

苏州的“江南王”沈涛,是个昆曲艺人,却管着苏州城里的“水龙会”(民间消防队)。日军在苏州的观前街抢了一家绸缎庄,还放了火,沈涛带着水龙会的人,推着水龙车就往观前街跑——他们一边灭火,一边跟日军周旋,水龙里的水不仅浇灭了火,还浇了日军一身。沈涛唱着昆曲里的《精忠报国》,周围的百姓跟着喊“打鬼子”,日军被吓得逃出了观前街。淮安的“吴王”孙涛和“楚越王”高岳,一个管着淮安的漕运,一个管着城外的稻田。日军想在淮安的运河上设“关卡”,收过往船只的税,孙涛带着漕运的船工,把船横在运河中间,不让日军的关卡船通过;高岳则带着农民,在稻田里挖了沟,把水引到路上,让日军的关卡陷在泥里——两人一合计,硬是把日军的关卡给逼退了。

北京的“北京王”张启,原是德胜门外的车把式,靠着为人仗义,管着城外的十几个车马店。8月中旬,日军的骑兵在德胜门外的农田里练马,踩坏了百姓的庄稼,张启带着车把式们,拿着马鞭、车杠,挡在骑兵前面:“这庄稼是咱百姓的命,你们踩坏了庄稼,就是断了咱的活路!”日军骑兵举起马刀要砍,张启一点不怕,把车杠横在胸前:“有种你就砍,我张启要是皱一下眉,就不是北京人!”周围的百姓也围了过来,喊着“滚出德胜门”,日军骑兵见势不妙,只好牵着马走了。通州的“汉王”刘海,是通州城里的铁匠,他把铁匠铺改成了“兵工厂”,带着徒弟们给附近的抵抗者打大刀、修步枪——他说:“我打不出洋枪,但我能打出最锋利的刀,让弟兄们砍鬼子的时候不费劲儿!”

山东的“草头王”们,凭着山里的石头和地里的锄头,跟日军硬扛。青州的“齐王”桥峰,是青州山里的猎户,管着山里的十几个村落。日军想进山找“金矿”,派了一队人带着勘探设备进山,桥峰带着猎户们,在山里的小道上设了埋伏——他们把石头推下山,砸得日军抱头鼠窜,还把勘探设备扔到了山涧里。桥峰说:“青州的山是咱的宝山,不是你们小鬼子能挖的!”梁山的“宋王”宋峰,是梁山附近的农民,因长得像武松,被乡亲们喊“梁山王”。日军在梁山脚下的村里抓壮丁,宋峰带着村民们,拿着锄头、镰刀,在村口设了防线——日军冲过来时,村民们把锄头砸过去,把镰刀架在伪军的脖子上,硬是把日军逼退了。济南的“王”唐岳,是济南城里的粮商,他把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分给抵抗的百姓和弟兄们:“咱中国人不缺粮,缺的是敢跟鬼子干的劲儿!只要敢干,我唐岳的粮管够!”

湖北、福建、江西的“草头王”们,守着长江的码头、山里的村寨,没让日军占到半点便宜。武汉的“楚王”雷江,是长江上的船老大,管着几十条货船。日军想让雷江的船给他们运军火,派了人去找雷江,说给重金。雷江把钱扔到江里:“我雷江是中国人,不会帮着鬼子打中国人!想运军火,除非我死了!”他还把长江上的船工们组织起来,只要有日军的船运军火,就把船凿沉在江里。福州的“闽王”鲍海和“闽王”王江,一个管着福州的码头,一个管着城外的茶山。日军想在福州设“领事馆分馆”,派了伪军去强占码头的仓库,鲍海带着码头工人,拿着撬棍、麻绳,把伪军捆了起来;王江则带着茶农,在茶山里设了埋伏,日军来茶山“巡查”时,茶农们把热茶泼过去,把茶篓子扔过去,砸得日军狼狈不堪。

辽宁的“辽王”公孙烈,是沈阳城里的钟表匠,却管着城里的“报童队”——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帮着公孙烈传递消息。日军在沈阳城里贴“满洲国”的标语,公孙烈让报童们把标语撕下来,还让他们在城里喊“日本人要占咱沈阳了,大家快起来反抗”。朝阳的“英王”哈雷,是蒙古族汉子,管着朝阳城外的牧场。日军想让哈雷的牧场给他们养马,哈雷说:“我的马是用来骑的,不是给你们小鬼子打仗的!”他把马赶到了草原深处,让日军找不着,还带着蒙古族的弟兄们,在牧场周围设了陷阱,日军来抢马时,掉进陷阱里,被哈雷的弟兄们用套马杆套住。

甘肃、广西、广东、宁夏、吉林、内蒙古、安徽、西川、陕西、山西的“草头王”们,也在各自的地界上,用最土的办法抵抗着日军。天水的“秦王”张勇,是个老镖师,带着镖师们在天水到西安的路上巡逻,只要有日军的商队抢东西,就跟他们硬拼;桂林的“南蛮王”孟山,是壮族汉子,带着寨子里的人,在山里设了瘴气区,日军进山时,被瘴气熏得头晕脑胀,孟山带着人冲出来,用长刀砍向日军;广州的“汉王”刘河,是广州城里的裁缝,他把布料裁成布条,写上“抗日救国”,分给城里的百姓,还组织裁缝们,给抵抗的弟兄们做衣服;宁夏的“宁夏王”马骏,是回族汉子,管着宁夏的驼队,日军想让马骏的驼队给他们运物资,马骏把驼队赶到了沙漠里,让日军找不着;丹东的“高丽王”李松,是朝鲜族汉子,在丹东城里开着杂货店,他把店里的火柴、蜡烛拿出来,分给抵抗的百姓,还帮着传递消息——他说:“我虽不是汉族人,但我是中国人,不会让小鬼子占咱的地!”

作者“梁山好汉123”推荐阅读《19人联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