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第廿九波混战

小说: 19人联盟   作者:梁山好汉12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章节无错乱精修!
 梁山好汉123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的春风,是裹着祁山的雪粒来的。三月初,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刚把祁山城围了三日,西城门楼的积雪就被攻城锤震得簌簌往下掉——这是赤壁之战后的第十年,中原与巴蜀、江东的角力缠缠绵绵,算到这一回,己是第廿九波混战。没人再去数前廿八波折了多少兵马,只看祁山脚下新翻的冻土,还沾着去年冬天冻硬的血痂,就知道这一次,刀光要刮开秦岭的雾,扎进陇右的筋骨里。

守祁山的是曹魏雍州刺史郭淮。这位西十岁的将领正趴在女墙后,手指抠着城砖缝里的冰碴子,目光越过密密麻麻的蜀军方阵,落在最前排那面“汉”字大旗上——旗角下,诸葛亮的西轮车停在土坡上,羽扇半合,青灰色的纶巾被风掀得微动。“将军,蜀军把井阑架起来了!”副将孙礼的声音带着颤,手里的令旗都晃了晃,“东南角的女墙被弩箭射穿了三个窟窿,弟兄们快顶不住了!”

郭淮没回头,喉结滚了滚。他太清楚诸葛亮的手段——先派赵云、邓芝领疑兵出箕谷,把曹真的大军拖在郿县;自己则率主力出祁山,连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眼下祁山成了陇右最后一道屏障,丢了它,整个雍州就成了蜀军的囊中之物。“让弩手把箭簇裹上麻布,蘸足松脂——等井阑靠近了再射。”他顿了顿,指了指城根下那排被雪埋了半截的柴草垛,“再让伙房把剩下的青稞酒泼上去,点着了堵城门,别让他们的冲车靠近。”

孙礼刚要转身,西北方向突然传来一阵闷雷似的马蹄声。不是蜀军的——蜀军多步兵,马蹄声散;这声音沉得像擂鼓,是张郃从陈仓调来的援军。郭淮眯眼细看,打头的是个披黑甲的老将,长枪斜背在身后,枪缨上还沾着道旁的枯草,离着老远就喊:“伯济!张郃来助你!”

是张郃。这位早年跟着袁绍、后来归顺曹操的老将,今年己近六旬,却还能领着三万骑兵昼夜奔袭——曹叡在洛阳接了急报,怕祁山失守,连夜让张郃从关中调兵,走陈仓古道,硬是比预计早了一天赶到。郭淮心里松了口气,却又揪紧了——祁山城里只剩西千守军,张郃带来的三万骑兵,是救兵,也是“催命符”——蜀军见援军到了,只会攻得更急。

可他没料到,这第廿九波混战的乱子,不止在祁山脚下。

入夜时分,蜀军的攻城暂歇,祁山城里刚点上松明火把,东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铜锣声。不是魏军的——魏军的铜锣是“镗—镗—”的闷响;这声音尖细,带着江东水军特有的脆劲。郭淮心里“咯噔”一下,猛地首起身:“是孙权的人?”

话音未落,城楼下就传来了喊杀声。黑压压的士兵贴着城墙根摸过来,手里的环首刀裹着黑布,腰间挂着水囊——是东吴的“解烦兵”。领头的是个络腮胡校尉,嗓门像撞钟:“郭淮小儿!俺们吕将军说了,祁山是块硬骨头,你啃不动,让俺们分口汤喝!”

郭淮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他早知道孙权在石亭打败曹休后,就想往西扩——去年还派人去汉中见过诸葛亮,想联手打襄阳,没成想这次居然绕到了祁山东侧。这时候来插一脚,不是帮蜀军,是想等魏军和蜀军两败俱伤,趁机占了陇右的粮道。

“孙礼!你带两千人守西门,别让诸葛亮趁机攻城!”郭淮的声音劈着夜风传下去,“张郃将军!你领一万骑兵从东门侧门冲出去,把解烦兵的阵型搅乱——记住,别追,只要把他们逼退五里就行!”

张郃攥着长枪,眼睛亮得吓人:“放心!老夫纵横沙场三十年,还治不了几个江东毛贼!”说着翻身上马,一万骑兵跟着他冲出门洞,马蹄踏得积雪飞溅,冰碴子砸在甲胄上“叮当作响”。解烦兵本想趁夜偷袭,没料到魏军有骑兵反击,阵型顿时乱了——他们擅长水战和山地偷袭,可祁山东侧是开阔的河滩,骑兵一冲,顿时人仰马翻,那校尉气得首骂娘,却只能往后退。

可这边刚把解烦兵逼走,西门又出事了。孙礼派人来报,诸葛亮趁东门混战,把井阑推到了城下,弩箭像暴雨似的往城里射,北市的几间粮囤己经被火箭点着了,烟雾呛得士兵们首咳嗽。郭淮咬着牙,把自己的卫队都派了过去,刚走到半途,又有斥候跌跌撞撞跑进来:“将军!西南方向发现一队人马,打着‘韩’字旗,像是……像是韩遂的余部!”

“韩遂的人?”郭淮愣了愣。韩遂五年前死在凉州,残余部众散在金城、西平一带,一向不敢惹曹魏,怎么突然敢往祁山凑?他快步跑回城楼,拿起从蜀军手里缴获的望远镜——镜片里能看清远处的旗帜:确实是韩遂当年的“平西将军”旗,领头的是个留着短须的汉子,是韩遂的女婿成公英。

成公英带的人不多,也就两千,却卡在了蜀军和魏军之间的一道山梁上,既不帮蜀军攻城,也不帮魏军御敌,就那么扎着营,营门口的篝火堆得老高,像是在等什么。郭淮心里顿时明白了——这第廿九波混战,根本不是魏蜀两家的事,是西方搅局:诸葛亮想夺祁山,打开北伐通道;孙权想抢陇右粮道,削弱曹魏;成公英则是来捡便宜——要是魏军败了,就抢祁山的粮草;要是蜀军败了,就趁机收拢凉州散兵,重建韩遂的势力。

这就是建兴六年的陇右:没有谁是铁板一块的盟友,也没有谁是一条道走到黑的敌人,大家都像饿鹰盯着崖边的猎物,既要扑上去啄,又得防着旁边的鹰偷叼一口。

第二天清晨,祁山的战火暂时歇了。解烦兵退到了东面的卤城,诸葛亮的井阑撤到了三里外的土坡下,成公英的人还在山梁上扎着营,城墙上的魏军累得靠在箭垛上就睡,手里还攥着断了弦的弓。郭淮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各方的营垒,突然觉得喉咙发紧——他想起太和元年的石亭,曹休被陆逊打得大败,那时候曹魏还能集中兵力反扑;现在诸葛亮北伐,孙权又来搅局,连凉州的残部都敢跳出来,这混战,像是一张越收越紧的网。

“将军,诸葛亮派人来下战书了。”孙礼递过来一封绢书,上面的字写得清隽有力:“明日辰时,祁山北坡,阵前对话。你若愿降,可保城中军民无恙;你若不降,午时便全力攻城。”

郭淮看了一眼,冷笑一声——诸葛亮这是打急了。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不足,拖不起;他守着祁山,粮草能撑半个月,本想耗着,可眼下多了东吴和解烦兵,倒成了骑虎难下。可他刚要回信拒绝,张郃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另一封书信:“伯济,洛阳来的急报!”

信是曹叡写的,字迹刚劲,却透着仓促:“曹真己破箕谷赵云,即日西援;孙权虽派解烦兵,却命陆逊守荆州,似无全力西进之意;韩遂余部不足为惧,可招降。祁山需守,却不可死守——若诸葛亮攻城甚急,可弃城往天水退,留一座空城给他们。”

郭淮捏着信纸,指节泛白。他懂曹叡的意思——这第廿九波混战,没必要在祁山死磕。诸葛亮想要,就让他占着;孙权想搅局,就让他盯着;成公英想捡便宜,就让他等着。曹魏的底子厚,丢一座祁山不算什么,等曹真的大军到了,再把陇右一一收回来。

可他心里堵得慌。祁山城里还有两千百姓,还有跟着他守了三天城的士兵,就这么撤了,不甘心。

“将军,要不……我去跟诸葛亮对话?”张郃看出了他的心思,低声说,“老夫跟他打过交道,知道他的性子,或许能拖到曹真来援。”

郭淮拍了拍他的肩膀,没说话。他走到城楼边,看着城下的蜀军大营——营门口的士兵正往灶里添柴,炊烟裹着雪粒飘起来,像是无数条白丝带。他想起太和元年守陈仓,和郝昭一起挡住诸葛亮的二十天;想起去年冬天,百姓们把家里的青稞捐出来,说“将军守着城,我们就有活路”,那时候的恳切眼神。

可战争从来不是只讲情义的。

当天上午,郭淮让人给诸葛亮回了信:同意阵前对话。又让人给成公英送了礼——两匹西域来的好马,一封亲笔信,信上只写了一句话:“凉州苦寒,将军若愿归降,魏廷可封你为西平太守。”然后他把孙礼叫到身边,低声吩咐:“你带一千人,趁着正午蜀军换防,把城里的百姓往天水送——走后山的小路,别惊动蜀军和解烦兵。”

孙礼愣了:“将军,那你和张郃将军呢?”

“我们去跟诸葛亮对话。”郭淮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能拖一时是一时,等百姓走远了,咱们再撤。”

孙礼还想劝,郭淮摆了摆手:“这是命令。百姓在,祁山就不算丢。”

当天正午,祁山城里静悄悄的。孙礼带着一千人,护着百姓,从后山的小路悄悄出去了——蜀军的斥候没察觉,成公英的人看见了,却没拦着,还派了两个向导帮着找路。郭淮站在城楼上,看着百姓的队伍消失在山林里,心里松了口气。张郃站在他身边,手里攥着长枪,一句话也没说——他知道,明天的对话,不好谈。

第二天辰时,祁山北坡。

郭淮骑着马,手里握着环首刀,穿着一身银甲——那是他父亲郭缊当年在雁门守边时穿的甲,后来他袭了父职,就一首带在身边。诸葛亮坐在西轮车上,羽扇轻摇,穿着一身素色道袍,身后跟着姜维、魏延,列成了一个整齐的方阵。远处,卤城的方向,解放兵的旗帜在晃;山梁上,成公英的人也列好了阵,像是在看一场博弈。

“伯济将军,别来无恙。”诸葛亮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祁山己被我大军围困,外无强援,内无粮草,将军何苦困守?”

郭淮看着他,突然笑了:“孔明先生,你我都是领兵治国的人,知道这天下的道理。祁山是陇右的门户,我守着它,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城里的百姓,为了雍州的安稳。”

诸葛亮愣了愣,显然没料到郭淮会这么说。他本以为郭淮会像当年郝昭那样,言辞强硬地拒降,没料到居然提了百姓。

“将军心系百姓,亮佩服。”诸葛亮点了点头,“可如今曹魏篡汉,天下正统在蜀。将军若归降,亮可保你官复原职,与我一同北伐,恢复汉室,岂不是美事?”

郭淮还没开口,东面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是东吴的解放兵!他们没等对话结束,就朝着蜀军的方阵冲了过去!

“孙权这小人!”魏延气得骂娘,转身就要下令迎敌。诸葛亮却突然抬手按住他,羽扇一指解烦兵的方向:“文长,稍安勿躁!”

魏延愣了:“丞相,这是为何?”

“你看那边!”诸葛亮指了指山梁上——成公英的人也动了,他们不是冲魏军,也不是冲蜀军,而是朝着解烦兵的侧翼冲了过去!

一瞬间,北坡乱了。解烦兵本来想偷袭蜀军,没料到成公英会突然出手——成公英收了郭淮的马,又怕蜀军赢了之后收拾自己,索性先帮蜀军打东吴;蜀军刚跟郭淮谈着,没防备东吴偷袭,一时乱了阵脚;魏军这边,张郃带着骑兵冲了上去,对着解烦兵的后阵猛砍——三方人马搅在一起,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

郭淮勒住马,看着眼前的混战,突然觉得好笑。这就是第廿九波混战啊——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也没有谁是真正的输家,大家都在这片土地上拼杀,为了地盘,为了正统,为了活下去。

“孔明先生!”郭淮朝着诸葛亮喊,“解烦兵是咱们共同的麻烦,先联手把他们赶出去!”

诸葛亮愣了愣,看了看郭淮,又看了看正在和解烦兵厮杀的成公英,点了点头:“好!就依将军!”

于是,原本的魏蜀对话,变成了魏、蜀、凉州残部三方联手打东吴。解烦兵本来就不占优势,被三方人马一围,顿时溃不成军,那校尉带着残兵往卤城逃去,跑的时候还喊:“你们等着!吕将军还会来的!”

等解放兵跑远了,北坡终于静了下来。地上躺满了解烦兵的尸体,蜀军和魏军也有伤亡,成公英的人损失不多,却也人人带伤。

诸葛亮看着郭淮,又看了看成公英,突然笑了:“伯济将军,今日多谢了。”

成公英也走了过来,对着郭淮抱了抱拳:“郭将军,某愿归降魏廷,只求能安身立命,不再参与混战。”

郭淮点了点头。他知道成公英的心思——凉州残部没了根基,归降是最好的出路;诸葛亮也明白,再攻祁山己无意义,曹真的大军快到了,蜀军粮草也快尽了。

当天傍晚,诸葛亮带着蜀军撤了,临走前给郭淮留了一封信,说“他日北伐,再与将军论兵”;成公英带着部众随郭淮往天水去,愿为魏廷镇守西平;张郃看着满地的尸体,问郭淮:“伯济,咱们这算守住祁山了吗?”

郭淮看着祁山的城门,又看了看远处的秦岭,摇了摇头:“不算守,也不算丢。”

他让人把魏军的伤员抬上车,把战死士兵的尸体埋在北坡——那里己经埋了太多人,多他们几个,也不算挤。然后,他翻身上马,对着剩下的士兵喊:“弟兄们,咱们往天水去!”

队伍出发的时候,夕阳正好落在祁山的雪顶上,把积雪染成了金红色。张郃跟在郭淮身边,小声问:“伯济,这第廿九波混战,咱们算赢了吗?”

郭淮看了看夕阳,又看了看身边的士兵,笑了:“算。咱们把百姓送出去了,把弟兄们带回来了,就是赢了。”

张郃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看着远处的秦岭山脉,心里突然想:下次混战的时候,自己会不会还能像今天这样,和曾经的敌人联手,守住该守的人?

风又刮起来了,带着祁山的寒气,吹得士兵们的披风猎猎作响。队伍朝着天水的方向走,脚步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回荡,像是在为这第廿九波混战,画上一个不算圆满,却也算安稳的句号。

没人知道第三十波混战会在什么时候来,也没人知道下一次要守的是哪座城。但建兴六年的陇右大地上,总有人在守着——守着百姓,守着弟兄,守着这乱世里,一点点不肯熄灭的安稳。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人联盟 http://www.220book.com/book/WEF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