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7章 《新志愿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保小弃大?绝不饶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WER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保小弃大?绝不饶你

陈姐帮妹妹陈兰处理完离婚手续那天,天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湿气。陈兰抱着刚拿到的离婚证,拉着陈姐的手哭了很久,说“姐,我终于不用再怕他们了”,陈姐拍着她的背,自己也红了眼眶——从一开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基金打电话,到张律师帮着收集证据、跟婆家交涉,再到最后顺利拿到离婚证和孩子的抚养权,这一个多月像一场梦,却比任何时候都真实。

送陈兰回出租屋时,陈兰突然说:“姐,你去基金当志愿者吧,我现在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你也该为自己活点了。”陈姐愣了一下,其实这个念头在她心里盘了很久,从张律师第一次帮她们跟婆家对峙,看到基金志愿者陪着其他求助姐妹说话时,她就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帮人就好了”,可总觉得自己没文化、没本事,怕做不好。

“我……我没读过多少书,连电脑都不太会用,人家能要我吗?”陈姐搓着手,语气里带着点不自信。她在医院做了五年保洁,每天打交道的不是扫帚拖把就是消毒水,跟“志愿者”这三个字搭不上边。

陈兰把孩子抱过来,让孩子用小手攥着陈姐的手指:“姐,你有一颗想帮人的心啊,这比什么都重要。张律师不是说吗,基金里好多志愿者都是以前被帮助过的人,她们一开始也什么都不会,慢慢学就会了。”

孩子眨着圆溜溜的眼睛,对着陈姐笑,嘴里含糊地喊着“姨姨”,陈姐的心一下子软了。她想起自己当初走投无路时,是基金的人伸出了手,现在她有机会把这份善意传下去,没理由退缩。

“好,姐去试试。”陈姐摸了摸孩子的头,心里的决心像发了芽的种子,慢慢扎了根。

第二天一早,陈姐特意换上了过年才穿的深蓝色外套,又找邻居家的小姑娘帮她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才揣着张律师给的基金总部地址,坐公交往市里去。公交摇摇晃晃地穿过老街,陈姐看着窗外掠过的店面,心里又期待又紧张,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张律师说的“找周晓晓主任,她人很好”。

基金总部在一栋老写字楼的三层,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刻着“晚梅基金”西个红色的字,旁边还贴满了志愿者和求助者的合影,照片里的人都笑着,看着格外温暖。陈姐站在门口,深吸了好几口气,才抬手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陈姐推开门走进去,看到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的女人坐在办公桌后,正对着电脑整理资料,头发扎成简单的马尾,脸上带着笑——这就是周晓晓,张律师跟她提过的,基金的负责人之一。

“你好,我、我叫陈桂英,是张悦律师介绍来的,想应聘志愿者……”陈姐的声音有点发颤,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眼睛不敢多看,只盯着自己的鞋尖。

周晓晓放下手里的鼠标,站起来走到她身边,拉了把椅子让她坐:“陈阿姨,您坐,别紧张,先喝口水。”她给陈姐递了杯温水,杯子是印着小梅花的陶瓷杯,握在手里暖暖的。

陈姐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水,才慢慢抬起头,看着周晓晓:“周主任,我、我没什么文化,小学都没读完,电脑也只会开机关机,我怕我做不好志愿者的工作……”她把心里的顾虑一股脑说了出来,说完又觉得有点后悔,怕人家首接拒绝。

周晓晓听完,却笑了,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志愿者手册,放在陈姐面前:“陈阿姨,我们招志愿者,从来不是看文化程度,而是看有没有真心想帮人的意愿。您自己经历过帮妹妹维权的过程,更能理解那些求助姐妹的难处,这是很多人没有的优势。”

她翻开手册,指着里面的一页给陈姐看,上面是几个志愿者的介绍:“你看,这位李曼姐,以前也走过弯路,现在是我们这儿最会跟受害者沟通的志愿者;还有这位王莉姐,带着孩子开超市,还经常来帮我们整理求助信,她们一开始也什么都不会,都是慢慢学的。”

陈姐凑过去看,手册上的照片里,李曼穿着志愿者马甲,正跟一个大姐说话,笑得很亲切;王莉抱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虽然坐着轮椅,却对着镜头比了个“耶”。陈姐看着这些照片,心里的不自信慢慢少了点。

“可、可我连求助信都可能看不懂……”陈姐还是有点犹豫。

“没关系啊,”周晓晓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了几个简单的字,“我们可以先从整理资料开始,比如把求助信按地区分类,或者帮着复印文件,这些都不用太复杂的文化,我们会有人教您的。要是遇到看不懂的字,随时问我或者其他志愿者都行。”

她顿了顿,看着陈姐的眼睛,语气很认真:“陈阿姨,您知道吗?很多求助的姐妹来的时候,都跟您当初给基金打电话时一样,又怕又慌,她们需要的不是多专业的法律知识,而是有人能听她们说话、给她们点勇气。您经历过这些,更能给她们这种勇气。”

陈姐听到这话,突然想起自己当初在医院楼梯间给基金打电话时的样子,眼泪止不住地掉,是周晓彤温柔的声音让她慢慢冷静下来。要是现在有个跟她当初一样绝望的姐妹来求助,她肯定能明白那种感受,能好好陪着她们说话。

“周主任,我、我想试试!”陈姐攥紧了拳头,语气比刚才坚定多了,“我虽然没文化,但我知道女人不该被欺负,我想帮更多跟我妹妹一样的人,让她们知道不用怕,有人能帮她们。”

周晓晓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也跟着暖起来——这就是林晚当初创办基金时说的“善意的传递”,从被帮助者变成帮助者,这份力量比任何宣传都有力。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件天蓝色的志愿者马甲,递到陈姐面前:“陈阿姨,欢迎加入我们,这件马甲以后就是您的了。”

陈姐接过马甲,指尖摸着上面绣的“晚梅基金志愿者”字样,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这件马甲很新,布料是软软的棉,穿在身上肯定很舒服。她想起自己在医院穿的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要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了。

“谢谢周主任,谢谢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陈姐的声音哽咽着,说不出更多的话。

周晓晓拍了拍她的肩膀:“不用谢,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您今天要是没事,可以先在这儿熟悉熟悉环境,我让晓彤带你认识一下其他志愿者,教您怎么整理求助信。”

“好,好!”陈姐赶紧点头,跟着周晓晓走到志愿者办公室。办公室里有几张并排的桌子,几个穿着同款马甲的年轻人正在忙碌,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整理文件,还有的在跟电脑里的人视频,气氛很热闹,却一点都不嘈杂。

“晓彤,这是陈桂英阿姨,新来的志愿者,你带阿姨熟悉一下工作。”周晓晓喊了一声,正在打电话的周晓彤赶紧挂了电话,笑着走过来:“陈阿姨您好,我是周晓彤,之前跟您通过电话的。”

陈姐看着周晓彤,突然觉得很亲切:“晓彤啊,谢谢你当初那么耐心听我说话,还帮我联系张律师。”

“应该的陈阿姨,”周晓彤拉着陈姐走到一张空桌子前,上面放着一叠没整理的求助信,“咱们先从整理求助信开始,您看,这些信都是从各地寄来的,我们要按省份分类,然后把每封信的求助内容简单记在表格里,方便律师后续跟进。您要是有看不懂的字,随时问我。”

周晓彤拿出一张表格,给陈姐演示怎么填:“比如这封信,求助者是河南的,被家暴,您就在‘地区’栏填河南,‘求助类型’栏填家暴,‘备注’栏可以简单写‘需要律师协助离婚’,这样就好啦。”

陈姐凑过去看得很认真,手指在表格上跟着周晓彤的笔尖动,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晓彤,这个‘虐’字怎么读啊?”

“这个读‘nüè’,‘家暴虐待’的‘虐’,您记不住的话,可以先画个小圈,我等会儿帮您标上拼音。”周晓彤一点都不不耐烦,还特意找了支彩色笔,在难认的字旁边标上拼音。

陈姐看着表格上的拼音,心里暖暖的。她拿起一封求助信,慢慢读起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看旁边的拼音,虽然读得慢,却很认真。信里的求助者跟她妹妹一样,也是被婆家逼着做不愿意的事,陈姐读着读着,眼眶就红了,想起自己当初的无助,更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

“陈阿姨,您别难过,咱们整理这些信,就是为了帮她们找到希望。”周晓彤递了张纸巾给她,“您看,这是上个月整理的信,现在有一半都己经解决了,求助的姐妹也都开始了新生活。”

陈姐接过纸巾,擦了擦眼泪,笑着说:“哎,我就是想起我妹妹以前的样子了。现在好了,有咱们基金在,她们不用再受委屈了。”

整个下午,陈姐都在跟着周晓彤整理求助信,虽然慢,却没出一点错。到下班的时候,她己经整理完了一小叠,看着自己填好的表格,心里满是成就感——原来自己真的能做好,原来没文化也能帮到别人。

周晓晓走过来,看到她整理好的信,笑着说:“陈阿姨,您学得真快,第一天就能做得这么好。”

“都是晓彤教得好。”陈姐有点不好意思,摸了摸身上的马甲,“周主任,我明天还能来吗?”

“当然能,我们随时欢迎您。”周晓晓从抽屉里拿出一把钥匙,“这是咱们办公室的钥匙,您明天要是早来,可以先开门。对了,明天上午有个志愿者培训会,主要讲怎么跟求助者沟通,您也来听听,说不定能帮到您。”

陈姐接过钥匙,紧紧攥在手里,钥匙上的金属有点凉,却让她觉得很踏实。她走出基金总部时,天己经快黑了,街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洒在身上,很舒服。她摸着身上的志愿者马甲,走得比来时快多了,心里想着明天要早点来,好好听培训会,以后帮更多的姐妹。

回到家,老杨看到她身上的马甲,惊讶地问:“你真去当志愿者了?”

“嗯!”陈姐把马甲脱下来,小心地挂在衣架上,又把整理求助信的事跟老杨说了一遍,眼里满是兴奋,“老杨,我今天整理了十封信,都是跟我妹妹一样的姐妹,我以后就能帮她们了!”

老杨看着她开心的样子,也笑了:“好,好,你开心就好,以后我下班早,就帮你做晚饭,你不用操心家里。”

陈姐心里暖暖的,走过去帮老杨揉了揉肩膀:“辛苦你了。”

晚上睡觉前,陈姐把今天填的表格拿出来,又看了一遍,虽然有些字还认不全,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有意义。她想起周晓晓说的“咱们是一家人”,想起周晓彤耐心教她认字的样子,想起那些还在等着帮助的姐妹,心里突然有了个念头——她要好好学认字,好好学用电脑,以后不仅能整理求助信,还能跟求助的姐妹聊天,给她们勇气。

第二天一早,陈姐六点就起了床,做了早饭,又把马甲熨得平平整整的,才背着包往基金总部走。路上遇到卖豆浆的,她还特意买了两杯,想着带给周晓晓和周晓彤。

到总部的时候,其他志愿者还没来,陈姐用昨天周晓晓给的钥匙打开门,把豆浆放在周晓晓和周晓彤的桌子上,然后走到自己的位置,拿出昨天没整理完的求助信,慢慢读起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信纸上,也落在她认真的脸上,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没过多久,周晓晓和周晓彤就来了,看到桌上的豆浆,都笑着说:“陈阿姨,您太客气了。”

“应该的,你们教我做事,我也没什么能报答的。”陈姐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拿起信,“咱们今天的培训会什么时候开始啊?我都准备好了。”

周晓晓看着她眼里的期待,笑着说:“马上就开始,今天还有几位跟您一样刚加入的志愿者,咱们一起学习。”

培训会开始的时候,陈姐坐在最前面,手里拿着笔记本,虽然很多字不会写,却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记着重点——“跟求助者说话要温柔”“要多听她们说”“不要随便打断”,这些话她都记在心里,想着以后跟求助姐妹说话时,一定要做到。

休息的时候,有个刚加入的志愿者问陈姐:“阿姨,您为什么想来当志愿者啊?”

陈姐想了想,笑着说:“因为我以前也走投无路过,有人帮了我,现在我想帮更多人。咱们女人啊,就该互相帮衬着,别让坏人欺负了。”

周围的志愿者都点了点头,有人说:“阿姨您说得对,咱们就是要一起帮更多姐妹。”

陈姐看着身边这些年轻的面孔,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这里没有扫帚拖把,没有消毒水,却有比任何时候都让她觉得有意义的事——帮那些跟她一样的女人,找回属于自己的勇气和尊严。

中午吃饭的时候,周晓晓递给陈姐一份文件:“陈阿姨,这是咱们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您要是有时间,可以跟着李曼姐一起去社区做宣传,跟更多人说咱们基金,让她们知道遇到事不用怕。”

陈姐接过文件,看到上面“李曼”的名字,想起手册里那个笑着跟人说话的志愿者,赶紧点头:“我有时间!我一定好好跟李曼姐学!”

她看着文件上的字,虽然还有些认不全,却觉得浑身都是劲。她知道,自己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而这份生活里,藏着比任何时候都珍贵的意义——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做一个传递善意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WER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保小弃大?绝不饶你 http://www.220book.com/book/WER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