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秘卷
第二十三章 秘卷新页
立春这天,平江古街的积雪彻底化了,老槐树下冒出嫩绿的新芽,街坊们搬出被褥晾晒,空气中飘着阳光与皂角的暖香。“沈氏风水”的院里格外热闹,苏衍坐在廊下教林小满画“迎春符”,沈敬山在灶台边炖着药膳,阿石则蹲在石敢当旁,认真地擦拭着上面的灰尘。
沈砚之从屋里出来,手里捧着那本《青乌秘卷》,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最后停在空白的末页。他走到石桌旁坐下,提笔蘸了朱砂,却没有立刻落笔——这些日子,他总在想,该给秘卷写下怎样的结尾,又或是,这根本不是结尾。
“先生,你在写什么?”阿石擦完石敢当,凑过来好奇地问。沈砚之笑着把笔递给他:“你觉得,《青乌秘卷》该写些什么?”
阿石握着笔,歪着头想了想,在空白页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正”字,又画了个小人,小人旁边围着几个更小的人,手里捧着草药和符纸。“这样算吗?”他抬头看着沈砚之,眼里满是期待。
沈砚之刚要说话,院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是祝融村的阿木,身后跟着几个村民,手里提着篮子,里面装着新采的春笋和腊肉。“沈先生,我们是来道谢的!”阿木放下篮子,激动地说,“自从您帮我们破了地宫的煞,村里的庄稼长得比往年好,孩子们也少生病了!”
村民们纷纷附和,把篮子往院里递,沈敬山笑着推辞,最后拗不过,只收下了几把春笋。阿木临走前,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对了,三叔公让我把这个给您,说这是当年您落在地宫的东西。”
布包打开,里面是片残破的桃木心,正是当年摆破煞阵时用的,边缘还留着烧焦的痕迹。沈砚之拿起桃木心,指尖抚过焦痕,突然觉得丹田中的正气与这桃木心的气息交织在一起,温暖而熟悉。
“先生,我懂了!”林小满突然拍手道,“秘卷不用写复杂的法门,就写我们帮街坊驱煞、送药,写阿石画的小人,写这桃木心——这些都是‘正心’的样子啊!”
沈砚之豁然开朗,接过笔,在阿石画的“正”字旁边,写下几行字:“青乌之道,非在秘卷,在护人之心,在守正之行。槐下驱煞,井边安魂,灯下画符,皆为真义。薪火相传,不在纸笔,在人心相照,正气相依。”
写完,他把《青乌秘卷》递给沈敬山,沈敬山看完,笑着点头,又在末尾添了一句:“文始与青乌,殊途同归,皆为人间烟火。”苏衍凑过来,也提笔加了句:“老东西说得对,比起符谱,陪你们喝的酒更值当。”
林小满和阿石挤在旁边,在书页空白处画满了小画:有老槐树,有石敢当,有冒着热气的药罐,还有几个手拉手的小人,正是他们几人的模样。
傍晚时分,沈砚之把《青乌秘卷》放进木盒,与桃木心、旧符谱、桃木牌放在一起。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木盒里的物件泛着柔和的光,像一串串串联起来的记忆,记录着所有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故事。
院外传来街坊们的说笑声,孩子们在巷口追逐打闹,张屠户的吆喝声、王婶的笑声、李大爷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最动听的声响。沈砚之走到院里,望着漫天的星光,突然觉得,所谓的“青乌秘卷”,从来不是藏在匣中的秘籍,而是这平江古街的烟火气,是身边人的陪伴,是一代又一代人守着的初心。
林小满和阿石还在石桌旁画符,沈敬山和苏衍在廊下下棋,棋子落在石桌上的声响,与远处的虫鸣相映成趣。老槐树的新芽在月光下轻轻晃动,石敢当在院门口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护着这份平凡而珍贵的安宁。
沈砚之握紧手里的太虚剑,剑身上的青光与月光交融,温和而坚定。他知道,《青乌秘卷》的故事没有结尾,因为守护的路还在继续,正气的传承,也永远不会停下。
青乌秘卷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青乌秘卷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GL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