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废墟下的重整
【当前历史时间:1942年11月28日】
【距战役结束:65天】
【死亡次数:22】(渡河阶段死亡次数)
【状态:存活】
意识如同被刺刀贯穿胸膛的剧痛和冰冷河水浸没的窒息感所彻底撕裂,在意识消散的最后一刻被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强行凝聚,从死亡的深渊边缘猛地拽回,重新塞入一个疲惫不堪却必须再次承受战火洗礼的躯壳。
【第三十二轮生命,开始。节点定位:斯大林格勒西岸,“街垒”厂最北端,濒伏尔加河岸防御阵地,新编步兵排防御工事。】
系统的提示音,冰冷平滑,没有丝毫情感波动。
伊万诺夫猛地睁开眼,肺部本能地吸入一口冰冷、潮湿、带着浓重硝烟、河腥和血腥味的空气。没有刺刀入体的撕裂感,没有河水灌入肺部的灼烧,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虚脱和深入骨髓的寒意。他发现自己依旧趴在那段用沙袋和碎砖垒起的简易胸墙后面,手中紧握着莫辛纳甘步枪,身旁放着两个子弹袋和手榴弹。伏尔加河灰黑色的水面在晨雾中波光粼粼,对岸的轮廓依稀可见。
记忆瞬间清晰——德军将采用半履带车协同步兵的战术强攻这段河岸,防线将被突破,他将在白刃战中被刺刀杀死。
绝望,如同伏尔加河底的淤泥,冰冷而粘稠地包裹了他的心脏。他又回到了这个注定被鲜血染红的滩头!
“活动手脚,检查武器,德国佬的侦察机刚才过去了。”波波夫中尉沙哑的声音沿着战壕传来,与上一次轮回一模一样。
伊万诺夫的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半履带车的突击,侧翼的渗透,防线的崩溃……他必须改变!但一个人的力量,如何对抗德军连级规模的协同进攻?
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半履带车是关键!它们正面装甲厚,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很难阻止。但它们的侧后相对脆弱,而且依赖步兵掩护。或许,生存的关键不在于死守滩头阵地(那几乎是必死之局),而在于在防线被突破后,如何组织起更有效的撤退和次级防御,利用厂区复杂的废墟进行节节抵抗,而不是陷入混乱的白刃战。
上午在紧张的对峙中度过。伊万诺夫仔细观察着阵地布局,特别是撤退的路线和可能用于阻击的次级阵地。他注意到阵地左后方约一百米处,有几栋相对坚固的二层楼房残骸,控制着通向厂区深处的要道。
中午过后,苏军炮火准备如期而至,德军的进攻也随之发动!三辆Sd.Kfz. 251半履带车在烟尘掩护下冲出!
“目标!正面!装甲车!”波波夫中尉的吼声响起。
战斗瞬间爆发!一切如同上次轮回重演!重机枪的咆哮,步枪的射击,半履带车的逼近!右翼出现了渗透的德军!
这一次,当伊万诺夫发现右翼德军时,他没有像上次一样冒险前出投掷反坦克手榴弹(他知道那会暴露自己并受伤),而是大声预警后,与阿里一起用精准的火力远距离压制,延缓了他们的速度。
然而,正面的半履带车依旧是无法解决的威胁。一辆车被重机枪打停,但另外两辆继续逼近!防线摇摇欲坠!
伊万诺夫知道崩溃不可避免。在正面那辆半履带车即将撞上铁丝网的瞬间,他对着离他最近的费奥多尔班长和阿里大喊:“班长!守不住了!得往后撤!占领后面那几栋破楼!不然全得死在这!”
费奥多尔班长正在拼命射击,听到喊声,看了一眼势不可挡的半履带车和涌上来的德军步兵,脸上露出绝望和挣扎。波波夫中尉也在声嘶力竭地指挥,但通讯混乱。
就在防线被突破的刹那,费奥多尔班长做出了决断:“听伊万诺夫的!二班!交替掩护!向后面那几栋楼撤退!快!”
这个临机的决定,产生了一丝微小的变数。并非所有人都听到了,阵地上依旧一片混乱。但伊万诺夫、阿里、费奥多尔以及附近的七八名士兵,开始有组织地一边射击,一边向那几栋楼房残骸撤退,而不是陷入绝望的原地混战。
撤退过程依然惨烈。德军的机枪子弹追着他们扫射。瓦西里在奔跑中被击中后背牺牲。但因为他们行动相对较早,且有目标,避免了被完全包围。
他们成功撤入了楼房残骸。这里易守难攻,视野良好。他们迅速占据了二楼窗口和楼梯口,组织起防线。随后,其他方向溃散下来的士兵也陆续被收拢过来,包括受伤的波波夫中尉(他被两名士兵架着撤了下来)。总共聚集了约十五人。
德军占领了河岸阵地后,继续向厂区深处推进,但在这几栋楼房前遭到了顽强的阻击。伊万诺夫等人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德军两次连排规模的进攻,击毙击伤多名德军,暂时稳住了阵脚。
然而,他们也被德军包围了。弹药消耗很快,伤员缺医少药。波波夫中尉因失血过多在傍晚时分牺牲。指挥权再次落到军衔最高的费奥多尔班长身上。
夜幕降临后,德军攻势减弱,但包围圈依旧。费奥多尔召集骨干(包括伊万诺夫和阿里)商量对策。
“不能困死在这里。”费奥多尔声音疲惫但坚定,“弹药快没了。必须趁夜突围,向厂区中心靠拢,找大部队。”
“怎么突?外面都是德国佬。”一个士兵沮丧地说。
伊万诺夫回想起之前在地下管道中的经历,提议道:“不能走地面。我看过地图,这附近应该有地下管道或者维修通道通往厂区里面。找找看有没有入口。”
大家分头在楼内搜索。阿里在一处坍塌的地下室角落,发现了一个被杂物半掩的、通向地下的铁盖。撬开之后,是一条狭窄的、充满霉味的维修通道。
“就是它!”费奥多尔决定冒险。
深夜,留下无法移动的重伤员(含泪告别),剩余十二名士兵(包括伊万诺夫)悄然进入地下通道。通道内黑暗、潮湿、错综复杂。他们凭借微弱的手电光和首觉,艰难地向推测的厂区中心方向摸索。
途中多次遇到死胡同和塌方,不得不折返。有两次险些与同样利用地下通道的德军小分队遭遇,侥幸避开。经过数小时的艰难跋涉,就在所有人几乎绝望时,他们听到了前方隐约传来俄语的交谈声和敲击声!
经过紧张的识别和联络,他们发现通道连接着“街垒”厂主厂房地下一个仍在坚守的苏军抵抗枢纽!这里由一名炮兵少校指挥,聚集了来自不同部队的近百名士兵,依托坚固的地下室和纵横交错的坑道进行防御。
伊万诺夫等人被接应进去,得到了少量的食物和热汤。他们带来的外界信息(河岸阵地失守,德军推进方向)对守军有重要价值。
随后几天(11月29日-12月1日),伊万诺夫等人被编入这个地下枢纽的防御序列,参与了击退德军多次对地下入口的进攻。战斗同样残酷,但有了相对稳固的工事和友邻支援,生存几率稍高。伊万诺夫在防御中再次展现了他的经验和冷静,得到少校的认可。
12月2日,苏军在外围的反攻压力增大,围攻地下枢纽的德军部分被调离,攻势减弱。利用这个时机,少校组织部队向地面发动了一次反击,夺回了部分地面阵地,与另一支苏军部队取得了联系。
伊万诺夫所在的残部再次被整编,汇入了一个新的步兵连队,继续在“街垒”厂错综复杂的废墟中与德军进行着寸土必争的残酷战斗。他还活着,但战斗远未结束。每一次整编,都意味着新的面孔和注定的离别。
【当前历史时间:1942年12月3日】
【距战役结束:60天】
【死亡次数:22】(未增加)
【状态:存活】
【所属部队:新编步兵连(“街垒”厂守备部队残部混合编成)】
本章节完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在二战斯大林格勒的生死系统(http://www.220book.com/book/WH8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