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敢当一家的到来,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黑山堡激起了新的涟漪。
王秀才按照刘芒的指示,给石家安排了相对干净的住处,虽然依旧是土屋,但至少能遮风避雨。食物上也给予了照顾,让这饱经颠沛流离的一家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久违的安稳。
那处被划作铁匠铺的破棚子,在周黑鱼带着辅兵们一番抢修后,也勉强能用了。当石敢当抚摸着赵铁柱带人从堡内角落里翻找出来的、那个布满铁锈的旧铁砧时,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重操旧业的激动光芒。
“主公,只要有炭火,有铁料,小老儿这双手,就能让家伙事重新利索起来!”石敢当拍着胸脯向刘芒保证,那条瘸腿似乎都站首了几分。
刘芒自然不会让他闲着。他让赵铁柱将之前战斗缴获的、以及堡库存放的那些有缺损或卷刃的刀枪集中起来,交给石敢当修复。同时,他也画了一些简单的草图——比如更适合劈砍的环首刀改良版、加厚枪头的长枪、甚至是……几种不同规格的细小铁珠和薄铁皮。
石敢当看着那些铁珠和铁皮的图样,有些疑惑,但出于工匠的本分和对刘芒的敬畏,他没有多问,只是默默记下要求。对他而言,有活干,能养活家人,还能受到尊重,这就足够了。
铁匠铺的炉火很快升腾起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为黑山堡增添了一分生机勃勃的工业气息。
与此同时,刘芒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王秀才负责的“匠作组”。精盐的提炼己经步入正轨,日产稳定。而真正让他心心念念的,是火药的进一步研发。
“主公,按照您给的方子,硝、硫、炭的比例都己试过,确实比咱们第一次胡乱配的强多了!”王秀才指着几个新配置好的“轰天雷”陶罐,兴奋中带着一丝后怕,“威力更大,也更稳定些,就是这引信……”
刘芒拿起一个陶罐,检查着那根依旧是粗棉线浸泡硝粉制成的引信,眉头微蹙。这玩意儿燃烧速度不稳定,受潮还容易哑火,在战场上太不可控。
“引信的问题,需要更均匀的颗粒化和防潮处理,这个急不来,慢慢试。”刘芒放下陶罐,话锋一转,“现在有个更紧要的任务。”
他示意王秀才靠近,低声道:“石师傅那边,我开始让他准备一些小铁珠和薄铁皮。你这边,接下来试着将火药分层压实,中间混入铁珠,然后用铁皮卷成圆筒,密封两端,只留引信口。”
王秀才听得一愣一愣的:“主公,这……这是要做何物?”
“可以叫它‘震天雷’或者‘铁炸弹’。”刘芒目光深邃,“陶罐易碎,破片威力有限。若换成铁壳,爆炸时产生的碎片更多、更锋利,杀伤范围更大!若能成功,便是我们下一步的杀手锏!”
王秀才想象了一下那场景,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连忙点头:“学生明白了!这就去试验!”
安排完技术层面的工作,刘芒再次登上了黑山堡的墙头。他望着北方连绵的群山,心中盘算的,己经是更长远的未来。
粮食靠抢和自种,能维持,但想大规模扩张,必须有稳定财源。盐是个好东西,但提炼和销售都需要渠道,目前只能作为储备和以物易物的硬通货。火药是底牌,不能轻易暴露。
那么,快速积累原始资本,获取大批粮食、铁料、布匹等战略物资的路子在哪里?
一个名词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脑海——晋商。
明末晋商,依靠边贸起家,富可敌国。尤其是那些暗中与关外女真(后金)进行走私贸易的晋商,手中掌握着海量的资源,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买办”和“投机商”。他们往来于蒙古、关外与内地之间,商队规模庞大,护卫力量却不一定很强,因为通常打着各路官军的旗号,或者买通了关节,寻常流寇根本不敢动他们。
但在刘芒眼里,这就是一群穿着华丽外衣的“运输大队长”!
“抢他娘的一次晋商,怕是比抢十次县城还肥……”刘芒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当然,他知道这事风险极大。晋商关系网盘根错节,动了他们,很可能引来官方和其圈养武装的疯狂报复。以黑山堡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硬撼这个庞然大物。
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柱子!”刘芒回头喊道。
“主公,有啥吩咐?”赵铁柱快步跑上墙头。
“从今天起,战兵队的训练,增加一项内容——长途奔袭,野外生存,以及……伪装侦察。”刘芒沉声道,“不要总待在堡里练,把人撒出去,以小队为单位,熟悉周边百里内的地形、道路、水源,特别是通往北面、西北面的主要商道!”
赵铁柱虽然不明白主公为何突然对商道感兴趣,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道:“是!俺明天就带人出去溜达!”
“注意安全,遇到大队官兵或不明势力,以侦查为主,不许接战。”
“明白!”
刘芒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北方。
晋商的商队……
等着吧。等老子磨利了爪牙,备好了‘惊喜’,迟早要抢你们个底朝天!
一个新的、更加大胆和疯狂的战略目标,在他心中悄然确立。
(第十六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H8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