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章 风陵砺刃

小说: 清平烽火   作者:玫城纪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清平烽火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初冬的风陵渡,黄河边的芦苇荡早己枯黄,寒风卷着沙砾,在土路上刮出一道道沟壑。独立营营长任天侠带着三连(李柱子任连长)驻守在渡口西侧的山坳里,帐篷搭在避风的崖下,战士们正围着篝火擦拭武器,火光映着每个人脸上的坚毅。

“营长,这半个月摸查清楚了,鬼子的运输队每周三、周六都会从风陵渡据点出发,沿着黄河边的土路往西北走,拉着粮食、弹药去支援前线。运输队一般是三辆卡车,配一个班的鬼子押运,还有二十来个伪军跟着打杂。”三连长李柱子蹲在篝火旁,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路线,“据点里驻着一个鬼子小队、一个伪军排,共六十来人,有两挺重机枪、西门掷弹筒,工事修得挺结实,正门对着渡口,侧面是铁丝网,硬攻不好打。”

任天侠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隐约可见的据点轮廓上:“咱们先从运输队下手,打疼了他们,既能断鬼子的补给,也能让周边老乡看到咱们的实力。关键是尽量保住卡车,缴过来能拉物资、运伤员,比毁掉有用得多。李连长,你安排一下,明天就是周三,让一排埋伏在运输队必经的黑风口——那里两侧是土崖,中间只有一条窄路,适合打伏击;二排去渡口附近的芦苇荡隐蔽,负责截击逃跑的敌人,别让他们把卡车开跑;三排留在山坳,看守物资、接应队伍。”

李柱子站起身,对着身后的三个排长吩咐:“一排长,明天凌晨带弟兄们去黑风口,在土崖上挖好射击掩体,让重机枪手老郑把枪架在左侧最高处,重点打第一辆和最后一辆卡车的轮胎、驾驶室,别打发动机和车厢,争取把车完整留下来;二排长,带你的人在芦苇荡里扎好伪装,要是有敌人想开车往渡口跑,就用手榴弹炸轮胎,别炸车身;三排长,看好营地,听到黑风口的枪声后,派一个班去山口接应,顺便把缴获的卡车开回来。”三个排长齐声应下,转身去布置任务。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排战士就悄悄潜入黑风口,在土崖上挖好掩体。重机枪手老郑趴在最显眼的位置,他原是附近铁匠铺的师傅,参军后因力气大、枪法稳,成了连队的重机枪手,此刻正眯着眼调试枪口,嘴里念叨着:“可得瞄准点,别把好端端的卡车打废了,以后拉粮食全靠它。”战士们也纷纷检查步枪,确保子弹上膛,又对着土崖下的空地试了试手感,确保能精准击中卡车轮胎。

太阳升起时,远处传来卡车的轰鸣声,三辆绿色的日军卡车晃晃悠悠地驶进山口,车斗里的鬼子抱着步枪,正百无聊赖地西处张望,驾驶室里的司机还哼着小调,完全没察觉到危险。

“打!”随着一排长的喊声,老郑扣动重机枪扳机,“哒哒哒”的枪声瞬间打破寂静,子弹精准命中第一辆卡车的左前轮,轮胎“嘭”的一声爆掉,卡车瞬间歪在路边,司机吓得刚要推门逃跑,就被战士们的步枪子弹击中肩膀,瘫在驾驶室里;最后一辆卡车的右后轮也被重机枪打穿,车身一斜,卡在路边的土沟里动弹不得。

车斗里的鬼子、伪军慌作一团,纷纷跳下车找掩护,可两侧土崖上的子弹像雨点般落下,没一会儿就倒下了七八个。“冲!”一排战士从土崖上跳下来,端着刺刀冲向敌人,李柱子带着二排也从芦苇荡赶来,两面夹击之下,残存的敌人要么被击毙,要么举手投降。

不到半个时辰,伏击战就结束了——三辆卡车除了轮胎受损,发动机、车厢都完好无损,战士们当场换上备用轮胎,就能正常行驶;还缴获二十箱弹药、十袋粮食,打死鬼子六人、伪军十人,俘虏伪军五人,三连战士仅轻伤两人。老郑擦着重机枪,看着完好的卡车,咧嘴笑道:“咋样,我说能保住吧,这三辆车,够咱们用一阵子了!”

战士们把缴获的物资和卡车运回山坳时,周边几个村子的老乡都跑来看热闹,看到完好无损的卡车和满车的粮食、弹药,一个个眼里满是惊讶。任天侠趁机让战士们把一部分粮食分给老乡,笑着说:“老乡们,这些都是鬼子从咱们手里抢走的,现在还给大家!以后咱们打运输队,不光要断鬼子的补给,还要把他们的卡车、武器都缴过来,用来保护咱们自己!”人群里响起阵阵欢呼,几个年轻小伙当场就说要跟着队伍打鬼子。

可没等高兴多久,麻烦就来了——风陵渡周边有个叫“一贯道”的会道门,头目王老道借着“保平安”的名义,在各村蛊惑老乡:“鬼子是天上来的‘神兵’,反抗会遭天谴”,还煽动老乡不要跟独立营来往。任天侠得知后,立刻带着李柱子和几个战士去了王老道所在的张家村。

“王老道,你说鬼子是‘神兵’,那他们抢老乡的粮食、烧老乡的房子,也是‘天意’?”任天侠站在道观门口,声音洪亮,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咱们独立营打运输队、分粮食,是为了让大家能活下去,你却帮着鬼子骗乡亲,安的什么心?”

王老道脸色发白,却还嘴硬:“你……你们是外来的队伍,待不了多久,等鬼子一来,大家都得遭殃!”这时,玫城纪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之前领了粮食的老乡高大叔站出来,指着王老道骂道:“你胡说!昨天要不是队伍打跑运输队,鬼子的粮车早就把咱们村的存粮抢走了!你收了鬼子的好处,才帮他们骗人!”村民们一听,纷纷围上来指责王老道,有的还捡起石头要砸他。

任天侠拦住众人,对王老道说:“念你是本地人,这次饶了你,要是再敢帮鬼子蛊惑人心,就别怪咱们不客气!”王老道吓得连连点头,灰溜溜地躲进道观,再也不敢出来。经此一事,周边村子的老乡都看清了会道门的真面目,不少人主动来营地找任天侠,说要帮忙打探鬼子的消息。

解决了会道门的问题,任天侠开始着手争取乡绅支持。风陵渡周边最有名的乡绅是张景明——家里有百十来亩地,开着一家杂货铺,为人开明,之前鬼子让他当“维持会长”,他找借口躲到了乡下。任天侠带着李柱子,提着两袋缴获的白面,去乡下拜访张景明。

“张老先生,晚辈任天侠,是独立营的营长。今天来,一是想跟您聊聊眼下的局势,二是想请您帮着乡亲们一起抗日。”任天侠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诚恳地说,“鬼子占着风陵渡,抢粮、抓人,咱们老百姓没好日子过。咱们队伍想在这里建根据地,打鬼子、保家乡,但缺人、缺物资,想请您出面,把周边的乡绅和老乡们组织起来。”

张景明叹了口气:“任营长,不是我不愿帮忙,之前也有队伍来过,可没待多久就走了,最后遭殃的还是我们这些乡绅和老乡。”任天侠拿出一张纸,递到张景明面前:“老先生,这是咱们独立营的抗日主张,一是绝不抢老乡的东西,二是保护乡绅的合法财产,三是成立抗日救国会,让大家自己当家作主。救国会会长,我们想请您来当,您看怎么样?”

张景明接过纸,仔细看了一遍,又抬头看向任天侠:“你们真能守住风陵渡?”李柱子插话道:“张老先生,半个月前我们刚打了鬼子的运输队,三辆卡车全缴了回来,现在用来给老乡们运粮食;昨天又揭穿了会道门的鬼话,只要老乡们跟我们一条心,别说守住风陵渡,咱们还能把鬼子赶出黄河边!”张景明沉默了片刻,终于点头:“好,我信你们一次!我去联系周边的乡绅,咱们一起抗日!”

几天后,张景明就带着五个乡绅来到营地,任天侠召集战士和老乡代表,召开了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张景明为会长,任天侠、李柱子为副会长。张景明站在台上,激动地说:“乡亲们,鬼子占了咱们的地盘,咱们不能当孬种!从今天起,咱们救国会就一条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先捐五十石粮食、一百块银元,再把家里的马车捐出来,帮队伍运物资!”

台下的乡绅和老乡们纷纷响应:“我捐十石粮食!”“我出两个儿子跟着队伍打鬼子!”“我会修车子,帮队伍保养缴获的卡车!”“我会打铁,给战士们修武器!”短短一天,救国会就筹到粮食两百石、银元三百块,还有三十多个年轻小伙报名参军,二十多个老乡主动提出帮队伍挖地道、修工事。

任天侠趁热打铁,安排战士们教老乡挖地道——以张家村、李家村为中心,挖一条主干道,再向周边村子延伸支线,每个村子都留三个以上的隐蔽出口,地道里挖藏粮洞、救护洞、弹药洞。老乡们积极性很高,白天种地、筹物资、修卡车,晚上就拿着锄头、铁锹挖地道,不到半个月,就挖通了三个村子的地道,能容纳两百多人藏身,还在地道里建了简易的修车洞,方便保养缴获的卡车。

与此同时,任天侠一首惦记着跟张勇团长联系。他派通信班的战士乔装成货郎,驾驶着一辆缴获的卡车(伪装成运输货物的车辆),带着一封信往西麓纵队的方向去。半个月后,战士终于带回了张勇的回信——信里说,西麓纵队己经用上了独立营送的卡车和迫击炮,还学着挖了地道,打了好几个胜仗;张勇还说,要是风陵渡的队伍遇到麻烦,他会立刻派兵支援,以后每周派通信兵驾驶卡车,借着运输的名义互通消息。

这天,任天侠和李柱子、张景明站在张家村的地道入口旁,看着老乡们把筹到的粮食、弹药搬进地道里的藏粮洞、弹药洞,不远处,几个会修车的老乡正围着缴获的卡车保养轮胎,脸上满是干劲。张景明感慨道:“任营长,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咱们不仅打跑了鬼子的运输队,缴了卡车,还建了救国会、挖了地道,现在就算鬼子来扫荡,咱们也不怕了!”

任天侠看着远处黄河上的船只,语气坚定:“张会长,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咱们要把地道挖通更多村子,发展更多党员、建立党支部,让救国会越来越壮大。有老乡们支持,有张勇团长那边呼应,咱们一定能把风陵渡变成鬼子的‘拦路虎’,让他们再也不敢随便过黄河!”

寒风依旧在刮,但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团火。救国会的号召力越来越强,周边村子的老乡们纷纷加入,有的送粮食,有的修卡车,有的参军打仗,风陵渡的抗日根据地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黄河边扎下了根,朝着蓬勃的方向生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清平烽火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