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下议事定三策
腊月的寒夜,李家庄连部的油灯亮到深夜。任天侠和周明远围着炭火盆,手里捧着粗瓷碗,碗里的小米粥冒着热气。“天侠,现在队伍整编好了,根据地也稳了,但不能守着摊子不动。”周明远放下碗,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清平地图,“咱们得主动往前走,打出更大的天地。”
任天侠点头,指着地图上县城周边的据点:“日军主力在县城,城外的南关、东关、北关三个据点,全是伪军驻守,尤其是南关的张扒皮,作恶最多,乡亲们早就恨透了他。还有南部的刘家庄、西部的石岗村,离据点远,日军管不到,却被地主和小股伪军把持,是咱们扩地盘的好地方。”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定下三条策略:一是“主动出击”,先拿伪军据点开刀,打掉张扒皮的南关据点,既能缴获武器,又能震慑其他伪军;二是“扩区扎根”,派干部深入南部、西部村庄,发动群众、建立联络点,把游击区连成一片;三是“攻心为上”,加强情报工作,同时争取策反伪军里的进步分子,从内部瓦解敌人。
“这三条,得齐头并进。”周明远把地图折好,“出击的事,你亲自带队;扩区的干部,从队伍里挑最会跟群众打交道的;情报和策反,让李柱子和夏清伦多费心,他们机灵,适合干这个。”任天侠应声:“明天就召开排以上干部会,把任务分下去,争取正月里就动起来!”
二、突袭南关拔据点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里,月色朦胧,南关据点里一片热闹。伪军小队长张扒皮正带着手下喝酒猜拳,院子里摆着从乡亲们那里抢来的鸡鸭鱼肉,据点门口的哨兵也抱着枪,时不时往嘴里灌一口酒,完全没察觉危险正在靠近。
此时,任天侠带着一排、二排的五十多名队员,己经摸到了据点外。张守义带着一排从据点东侧的矮墙翻进去,负责解决哨兵、控制大门;赵青山带着二排从西侧的柴火房潜入,目标是伪军的武器库;任天侠则带着通讯兵夏清伦,在据点外的树林里指挥,手里攥着信号枪——红弹为进攻,绿弹为撤退。
“行动!”任天侠低喝一声。张守义带着队员,像猫一样蹿到门口,两个哨兵刚反应过来,就被捂住嘴按在地上,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张守义打开大门,一排队员迅速冲进院子,对着正在喝酒的伪军喊:“不许动!缴枪不杀!”
伪军们顿时慌了神,有的想摸枪,却被队员们用枪指着脑袋;有的吓得瘫在地上,连喊“饶命”。张扒皮醉醺醺地拔出腰刀,吼道:“都给我上!谁打赢了,赏银元!”可他刚冲两步,就被赵青山甩出的绳子套住脖子,猛地拉倒在地,队员们一拥而上,把他按得死死的。
这场突袭,前后不到半个时辰。队员们缴获了三十多支步枪、两挺轻机枪、五箱子弹,还有张扒皮抢来的粮食和财物。任天侠让人把粮食和财物分给附近的乡亲们,乡亲们捧着粮食,激动地说:“八路军真是咱们的救星!以后再也不用怕张扒皮抢东西了!”
打掉南关据点后,任天侠又带着队伍,接连端了东关、北关的两个小据点。伪军们听说张扒皮被抓,吓得纷纷龟缩在县城周边,再也不敢轻易下乡抢粮。消息传到县城,日军小队长安井气得首跺脚,却因为兵力不足,只能派少量人出城巡逻,根本不敢跟抗日队伍硬碰硬。
三、扩区扎根连百村
就在任天侠带队出击时,扩区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周明远从队伍里挑了十名干部,分成两组:一组由李柱子带队,去南部的刘家庄、王集等十个村子;另一组由刘春生带队,去西部的石岗村、野雀岭等八个村子。
李柱子带着人,背着干粮,挨村走访。在刘家庄,他听说村里的地主刘老歪,借着日军的势力,把佃户的租子提到了八成,不少人家吃不上饭。李柱子就先找到村里最穷的佃户刘大叔,帮他劈柴、挑水,跟他聊抗日根据地分土地、减租息的事。“大叔,玫城纪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只要咱们团结起来,就能把刘老歪赶跑,以后租子减到三成,大家都能吃饱饭!”
刘大叔半信半疑,李柱子就带着他去李家庄参观——看着乡亲们在自家分的地里干活,看着地道里储存的粮食,刘大叔终于动了心。他回去后,挨家挨户给佃户们讲李家庄的事,还带着大家跟刘老歪“讲道理”。刘老歪见佃户们团结起来,又听说八路军己经打掉了南关据点,吓得赶紧把租子降到了三成,还主动捐了粮食。
刘春生在西部的石岗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村里的小股伪军,是由地痞流氓组成的,平时就知道欺负老百姓。刘春生找到村里的老猎人石大爷,石大爷的儿子被伪军打死,早就想报仇。他带着刘春生,摸清了伪军的活动规律,趁伪军晚上睡觉的时候,带着村民们把他们包围起来,大喊:“缴枪不杀!”伪军们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扔了枪投降。
短短两个月,南部、西部的十八个村子,都成了抗日游击区。每个村子都建立了联络点,选了联络员,还组织了自卫队。乡亲们主动帮着挖地道、送情报,有的还送儿子参军。任天侠看着地图上连成一片的游击区,笑着对周明远说:“咱们的地盘,越来越大了!”
西、情报策反瓦解敌
扩区和出击的同时,情报和策反工作也收获满满。夏清伦成了“全能通讯员”,不仅要在三个村之间传递消息,还要去县城周边的联络点,收集日军和伪军的情报。他经常背着粪筐,装作拾粪娃,在县城门口转悠,听伪军聊天,看日军的调动,然后把收集到的消息,写成小字条,藏在粪筐的夹层里,带回连部。
有一次,夏清伦听说日军要从济南调一批武器到清平县城,他赶紧把消息报告给任天侠。任天侠带着队伍,在日军必经的山谷里设下埋伏,等日军的运输队一到,就扔出土地雷、土炸药包,打得日军落花流水,缴获了十多箱子弹和两门小炮。“清伦,你立了大功!”任天侠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
李柱子则负责策反伪军。他通过联络点,找到了南关据点被俘的伪军小卒王二麻。王二麻是被张扒皮逼着当伪军的,家里还有老母亲和妻儿。李柱子带着他去见老母亲,老母亲拉着他的手哭着说:“儿啊,别当伪军了,跟着八路军打鬼子,才是正途!”
王二麻被打动了,主动提出要策反县城里的伪军。他回到县城后,偷偷联系了几个跟他一样被逼当伪军的同乡,给他们讲八路军的好,讲抗日的道理。没过多久,就有五个伪军趁着夜色,带着枪逃到了李家庄,加入了抗日队伍。
后来,这五个伪军还帮着策反了更多的人。他们在伪军里悄悄宣传:“八路军优待俘虏,只要真心抗日,就能回家团圆!”到了三月,先后有二十多个伪军逃离县城,加入了清平县抗日救国第一连。日军小队长安井发现后,又气又怕,却没办法——伪军们人心惶惶,根本没人愿意替他卖命。
五、烽火渐旺向未来
到了春暖花开的三月,清平的抗日局面彻底打开了:抗日救国第一连发展到了两百多人,有了三个排的正规兵力,还有各村自卫队的配合;游击区扩大到了三十多个村子,地道网络从三个村延伸到了十几个村;日军和伪军只能缩在县城里,不敢轻易出城。
一天,任天侠和周明远站在李家庄的后山,望着远处的游击区,心里充满了希望。“天侠,咱们的第一步目标实现了。”周明远笑着说,“接下来,还要继续扩大队伍,继续打击敌人,让抗日的烽火,烧遍整个清平!”
任天侠点点头,目光坚定:“总有一天,咱们要把鬼子赶出清平,赶出鲁西,赶出中国!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此时,山下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打倒鬼子,保卫家乡;跟着八路,幸福安康……”歌声清脆,飘在春天的田野里,也飘在每个人的心里。清平的烽火,己经从李家庄的一小簇,变成了燎原之势,照亮了乡亲们的希望,也照亮了抗日胜利的前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WIM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