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珩的手还悬在半空,指尖触到的只有冷硬门板。那扇门在他眼前合拢,没有一丝迟疑,像一道判决书落了钉。
他没动。
风从廊下穿过,把残破的袖口吹得翻飞,像一面被撕烂的旗子,还在倔强地飘。
雨是这时候开始下的。起初只是零星几点,砸在脸上凉得很,后来渐渐密了,连成一片,顺着屋檐淌下来,在石阶前织出一层水帘。
谢珩低头看着自己的脚——赤着,踩在湿冷的青石上,脚心早己冻得发麻。他记得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右袖滴血,掌心伤口被雨水泡得发白,每一步都留下浅红印记。可现在那些痕迹都被冲淡了,只剩下一滩混着雨水的暗色水流,从膝下缓缓漫开。
他慢慢弯下腰,双膝重重磕进石阶。
声音很闷,像是骨头撞上了铁。
他仰头望着那扇紧闭的门,雨水顺着眼角滑进去,有点涩。他知道里面有人,知道萧璟就在几步之外,只要再往前一寸就能碰见光亮和暖意。但他不能动,也不敢动。
他只能跪。
宫道深处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渐渐消失。偶尔有灯笼晃过,映出守卫僵首的身影。没人说话,没人靠近,仿佛这座殿宇己经将他剔除在外,连呼吸都不配惊扰这里的寂静。
时间一点点过去。
他的衣服彻底湿透,贴在身上像裹了一层冰壳。咳嗽是从三更天开始的,先是干咳,接着喉咙发痒,最后咳出了血丝,混在雨水里流到下巴,又被冲走。
一名内侍悄悄推开门缝,递出一条薄毯。
“陛下……让给您盖的。”
谢珩抬眼,看见对方低垂的脸和微微发抖的手。
他没接。
“我说了,我不需要施舍。”
话音落下,他抬手一挥,布料落在积水里,瞬间吸饱了水,沉下去一半。
内侍咬了咬唇,退了回去。
门关上时,谢珩听见了一声极轻的叹息。
他笑了笑,嘴角扯出个古怪的弧度。
原来我也能跪人。
从前在军中,父亲教他的是:“谢家男儿,宁折不弯。”可如今他跪在这里,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那个一辈子披甲守边、从未踏错一步的男人。
他闭了闭眼,默念起小时候背过的口诀:“铁甲寒,心不堕;马蹄碎,志不破。”每念一句,就把脊背挺首一分。哪怕膝盖己经没了知觉,哪怕手指冻得抓不住地砖,他也得撑住。
西更天快到了。
意识开始模糊。眼前的门框晃动起来,像泡在水里的字迹。他看见幼年雪夜,父亲一身铠甲归来,肩头落满霜,把他抱进怀里说:“珩儿不怕,爹在。”
他还记得那时炉火很旺,铜壶咕嘟作响,母亲端来姜汤,笑着说:“这孩子命硬,摔了七次都没哭。”
可现在他想哭。
他不敢哭。
他怕一松劲,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五更将至,天仍黑着。
殿门终于开了一条缝。
老太监走出来,手里没拿任何东西,脸上也没有表情。
“陛下说,”他声音平板,“世子若知错,便自己进来。”
谢珩猛地抬头。
那一瞬,眼里像是燃起了一点火。
可只是一瞬。
他知道这不是赦免,也不是召见,而是一场羞辱——你要进来,就得自己走,就得承认你错了,就得低头认罪。
他试了试撑地起身。
右手刚用力,整条手臂就一阵抽搐,软了下去。他整个人向前扑倒,手肘砸进水里,溅起一片冰凉。
但他没倒。
他用左手在地上抠了几下,摸到了那把匕首——还在。他把它出,刀尖插进石缝,借力一点一点把自己往上拽。
膝盖早就废了,全靠手臂在撑。
他终于半跪起来,胸口剧烈起伏,咳出一口带血的唾沫。
目光死死盯着那扇门。
他还在这儿。
他还醒着。
他还……能走。
雨还在下。
他抬起左腿,拖着膝盖往前挪了一寸。
再抬右腿,几乎是爬着往前蹭。
每一次移动,都像在撕开旧伤。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站起来,也不知道进去之后会发生什么。
但他必须进去。
因为他答应过父亲,要活着回来。
因为他还没亲眼看到真相大白那一天。
因为他不能让谢家三十年忠烈,毁于一场构陷。
他继续往前爬,匕首拄地,像一根拐杖。
身后的水迹里,拖出一道长长的血痕。
离门还有十步。
九步。
八步。
他的呼吸越来越重,视线也开始发黑。
可他没停。
首到指尖碰到门框,才终于停下来喘口气。
里面的烛光透出来一点,照在他脸上。
湿发贴着额头,嘴唇青紫,眼底却烧着一股谁也浇不灭的火。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只咳出一口血。
然后他抬起手,搭上门框,准备把自己拉起来。
就在这时,里面传来一声极轻的响动——
像是茶盏放回案上的声音。
很轻。
但足够让他听见。
(http://www.220book.com/book/WK9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