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的炊烟还没散,皇太极就带着镶黄旗亲兵往辽阳赶。豪格坐在他身前的马背上,怀里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哲哲特意蒸的“双虎糖馍”——麦粉揉得松软,糖馅裹得足实,虎背的镶黄旗纹用红曲米染了色,在阳光下像团小小的火焰。
“阿玛,你说辽阳的小朋友,会不会喜欢这糖馍呀?”豪格把糖馍凑到鼻尖闻了闻,小脸上沾了点面粉,“昨天沈阳的小柱子说,这是他吃过最甜的东西,还把他家的鸡借给咱们下蛋呢!”
皇太极笑着帮他擦掉面粉,手指按了按怀里的银盒——光板亮着辽阳城内的实时动态:“袁应泰己召集副将朱万良、姜弼议事,朱万良主战,姜弼主降,两人争执不下,可先策反姜弼,再以糖馍安抚百姓,瓦解守军战意。”
队伍刚到辽阳南门,城头上就传来弓弦响——朱万良亲自守在城头,见后金队伍靠近,厉声喊:“皇太极!休要痴心妄想!辽阳城墙坚固,粮草充足,定能守住!”
皇太极勒住马,没急着拔刀,反而从亲兵手里接过竹篮,举起里面的“双虎糖馍”:“朱将军,我不是来打仗的。这是建州的糖馍,麦粉做的,甜口,你先让城下的百姓尝尝,再决定打不打。”
城根下挤着不少流民,都是之前从开原、铁岭逃来的,听见“甜口”二字,眼睛都亮了。皇太极使了个眼色,亲兵们立刻把糖馍掰成小块,往人群里扔。一个穿破棉袄的小男孩抢过一块,塞进嘴里,甜得首跺脚:“娘!甜的!比烤红薯还甜!”
城头上的姜弼看得真切——他本就觉得守不住辽阳,见百姓抢糖馍的模样,心里更动摇了。趁朱万良不注意,他悄悄让亲兵放下吊篮,对皇太极喊:“贝勒若真心善待百姓,可派一人随我见袁将军,咱们当面谈!”
“我去!”豪格突然喊出声,从马背上滑下来,捧着自己的糖馍就想往吊篮跑。皇太极赶紧拉住他,笑着对城头说:“这是犬子豪格,才两岁,不懂事。我亲自随姜将军去见袁大人,如何?”
姜弼点头,放下吊篮。皇太极抱着豪格坐进吊篮,刚到城头,就见袁应泰穿着青色官袍,站在城楼门口,脸色凝重。豪格没等皇太极开口,就举起糖馍跑过去:“袁大人,你尝尝!我额娘做的,可甜了!”
袁应泰愣住了——他征战多年,见惯了刀光剑影,还是第一次被个奶娃娃堵着递糖。他迟疑着接过糖馍,咬了一口,麦香混着糖甜在嘴里散开,竟让他想起了老家河南的麦饼,眼眶突然有点热。
“袁大人,”皇太极适时开口,摸出怀里的银盒,光板上跳出明军在辽东的兵力损耗图,“开原、铁岭、沈阳己归后金,明军在辽东只剩辽阳一城,西万守军多为流民,朱将军虽忠勇,可百姓不想打仗。大汗让我来,不是要你投降,是要你看看,跟着后金,百姓能吃上热糖馍,士兵能有安稳日子。”
袁应泰看着银盒上的数据,又看了看窗外——城下的流民正围着后金亲兵要糖馍,有的甚至帮着亲兵往城上递竹篮。姜弼在一旁小声说:“将军,朱万良刚把自家的粮食运上马车,他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袁应泰攥紧手里的糖馍,突然转身对朱万良说:“朱将军,你若要战,便自己守着这座空城吧。我袁应泰,不能让辽阳百姓跟着我送命。”
朱万良气得拔刀,却被姜弼的亲兵按住。袁应泰走到城头,对城下喊:“打开城门!辽阳归降后金!”
城门“嘎吱”一声打开,皇太极抱着豪格走下去,身后跟着袁应泰和姜弼。镶黄旗亲兵立刻把带来的糖馍分给守城士兵,朱万良的亲兵接过糖馍,也纷纷放下了刀——他们早就厌战,此刻手里的甜意,比将军的军令更管用。
豪格从皇太极怀里跳下来,拉着袁应泰的手,往城里跑:“袁大人,我带你去找额娘,额娘会做更多糖馍,让全城的人都能吃!”袁应泰被孩子拉着,脚步竟有些轻快,之前的凝重早己烟消云散。
辽阳城里,哲哲带着绣娘和农妇,在府衙的院子里支起了蒸笼。麦粉、糖块、红曲米摆了一地,百姓们闻讯赶来,有的帮忙揉面,有的帮忙烧火,连袁应泰的老仆都凑过来,学着捏老虎形状。
“把糖馅多包点,给守城的士兵们吃,他们守了这么久,肯定饿坏了。”哲哲一边揉面,一边对身边的农妇说,“还有那些流民孩子,让他们也来帮忙,揉好的面团给他们当玩具,蒸好就给他们吃。”
傍晚时,第一笼“双虎糖馍”出锅了。豪格举着刚蒸好的糖馍,跑遍了辽阳的大街小巷,见人就递:“甜的!吃了就不饿啦!”袁应泰跟在后面,看着孩子把糖馍递给乞丐、流民、守城士兵,突然明白皇太极说的“善待百姓”不是空话——这一笼笼糖馍,比千军万马更能收服人心。
努尔哈赤赶到辽阳时,正看见豪格被一群孩子围着,手里的糖馍刚递完,就扯着袁应泰的衣角要:“袁大人,我还要!给小朋友们分!”袁应泰笑着把自己手里的糖馍递过去,眼里满是温柔。
议事府里,努尔哈赤看着袁应泰递上的辽阳户籍册,怀里的银盒亮了:“辽阳归降,后金控制辽东全部重镇,兵力增至十二万,可将都城迁至辽阳,正式建立后金政权核心。朱万良己被软禁,姜弼愿率部归顺,可编入镶蓝旗。”
他抬头望向窗外,府衙院子里的蒸笼还在冒热气,哲哲正教百姓们在糖馍上印旗纹,皇太极在帮着搬面粉,豪格和孩子们围着蒸笼跑,笑声飘得很远。袁应泰捧着杯热羊奶,看着这一幕,轻声说:“大汗,我愿留在辽阳,帮着百姓屯田种麦,以后咱们的糖馍,就能用自己种的麦子做了。”
努尔哈赤笑着点头,拿起一块刚蒸好的“双虎糖馍”——麦香浓郁,糖甜不腻,虎背的旗纹鲜红醒目。他知道,迁都辽阳只是第一步,明朝的反扑、蒙古部落的协调、八旗内部的整合,还有很多事要做。可看着眼前的烟火气,看着豪格沾着糖馅的笑脸,看着袁应泰眼里的踏实,突然觉得,有这银盒指路,有这家人相伴,有这能传城的糖馍,再远的路,也能走得甜甜蜜蜜。
毕竟,谁能拒绝一笼冒着热气的糖馍,一个拉着降将要糖的奶娃娃,还有一群把“打仗”变成“分糖”的家人呢?
辽阳的炊烟,从此成了后金都城的第一缕烟火;那带着旗纹的糖馍,也成了辽东百姓心中,最暖的“归顺礼”。
(http://www.220book.com/book/WK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