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州的秋老虎还没褪尽,徐骁从行政楼出来时,日头己爬过黛瓦屋顶,把巷子里的青石板晒得发烫。他兜里揣着校长手写的试点申报提纲,纸角被手心的汗浸得发皱,脑子里却翻涌着比日头更热的念头——江东职院不能只靠一篇《最美废墟》博眼球,要真刀真枪地活出样子来。
巷口的“阿婆糖粥”摊冒着白汽,搪瓷锅里的赤豆粥熬得稠烂,撒上桂花碎和白糖,是苏州人最爱的早茶滋味。徐骁停住脚,掏出两块五递过去,阿婆笑着接过,用粗瓷碗盛了一碗:“徐老师今天来得晚,是不是学校里又忙啦?”她的摊子摆了二十年,见证了江东职院从热闹到冷清,最近又因徐骁的融媒体推送,多了些来打卡的学生。
徐骁蹲在小马扎上喝粥,看着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穿校服的学生背着书包跑过,书包上挂着当时流行的“盗墓笔记”挂坠;卖菜的阿姨推着三轮车,车把上绑着老年机,正用苏州话跟老主顾讨价还价;转角的打印店门口贴着手写广告,“复印5毛,打印1块,公众号排版另算”——2015年,公众号刚成新鲜事物,多数商家还摸不透这东西能带来什么。
“阿婆,最近来这边玩的游客多吗?”徐骁随口问。阿婆往锅里添了勺水,叹口气:“平江路那边人多,我们这巷深,没多少人来。不过前几天有学生来拍视频,说要发去网上,要是真能让更多人知道就好咯。”
徐骁心里一动。苏州从来不缺旅游资源,平江路的青石板、拙政园的荷花、天平山的红叶,都是现成的素材。江东职院虽然破,但地处老城区,步行到平江路不过十分钟,要是能把校园和苏州的市井风光结合起来,既宣传了学校,又能蹭上苏州旅游的热度,岂不是双赢?他几口喝完粥,把碗还给阿婆,脚步轻快地往学校走——思路渐渐清晰了。
融媒体中心的办公室还是老样子,一张掉漆的办公桌,一台卡得要死的旧电脑,墙角堆着学生们拍素材用的旧相机。徐骁刚坐下,就看见桌上放着一张纸条,是林静老师留的:“徐老师,关于你说的校园文化宣传,我整理了一些苏州非遗文化的资料,有空可以聊聊。”
林静是中文系的老师,主攻民俗文化,对苏州的评弹、苏绣、桃花坞木刻都很有研究。徐骁拿着纸条,心里暖了暖——在江东职院,愿意跟他一起“折腾”的人不多,林静算是一个。他拿起手机给林静发了条短信,约她下午没课的时候过来聊聊。
趁着上午的时间,徐骁打开电脑,开始梳理规划。他先在文档里写下“江东职院文化创新试点申报方案”几个大字,然后分了三个部分:一是打造“校园+市井”纪录片,让学生出镜,拍校园里的老建筑、巷子里的小吃摊、平江路的手艺人,展现真实的苏州生活;二是联合本地非遗传承人,在学校开兴趣课,比如评弹入门、苏绣体验,既丰富学生生活,又能形成学校特色;三是申请一笔专项经费,更新融媒体中心的设备,再招几个有兴趣的学生,组建一个真正能做事的团队。
“徐老师,你这规划倒是挺好,就是经费这一块,王主任那边怕是不好过。”门口传来林静的声音,她手里拿着一叠资料,笑着走进来。徐骁赶紧起身让座,把规划文档转向她:“林老师,你帮我看看,有没有不切实际的地方?”
林静坐下,仔细翻看着文档,手指在“非遗兴趣课”那部分停住:“这个想法很好,我认识几个评弹艺人,他们最近也在找年轻人传承,要是能合作,应该没问题。不过经费这块,王主任一首卡得紧,上次你申请买相机,他就以‘经费紧张’为由驳回了。”
徐骁早料到会有这事。王主任是教务主任,思想保守,总觉得徐骁搞融媒体是“不务正业”,浪费钱。上次《最美废墟》火了之后,王主任还在教职工大会上阴阳怪气:“有些老师不好好搞教学,整天拍些花花草草,倒是会博眼球。”
“我打算找校长去说。”徐骁语气坚定,“这次是申报市级试点,要是能批下来,学校每年能多拿不少经费,王主任总不能跟钱过不去吧?”林静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位穿着旗袍的评弹艺人,正在弹三弦:“这是我同学,叫周玉琴,在光裕书厅驻场,我跟她提过咱们学校的想法,她很愿意来开课,甚至可以带学生去书厅实习。”
徐骁看着照片,眼睛亮了——评弹是苏州的文化名片,要是能让学生跟着专业艺人学习,甚至有机会上台表演,这绝对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太好了林老师!”他忍不住说,“咱们可以把评弹课的日常拍下来,做成短视频,发在公众号上,肯定能吸引不少关注。”
两人聊得投入,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徐骁提议去学校附近的“藏书羊肉”店吃饭,那家店是苏州老字号,秋天刚到,就开始卖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店里人不多,老板认识徐骁,笑着打招呼:“徐老师今天带朋友来啊?要不要来份羊肉面,加个羊糕?”
“两份羊肉面,再来一盘羊糕。”徐骁说着,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林静看着窗外的老巷,轻声说:“其实我刚来江东职院的时候,也想过做些文化推广的事,可惜那时候没人支持,慢慢就放弃了。现在看到你这么有干劲,倒是觉得,这学校或许真的能不一样。”
徐骁喝了口羊肉汤,鲜得眯起眼睛:“会不一样的。咱们有苏州这么好的文化底子,有愿意做事的学生,再争取到试点资格,肯定能把学校做起来。”他顿了顿,又说:“林老师,这次申报试点,我想请你当文化顾问,帮我把关非遗这块的内容,你愿意吗?”
林静抬眼看向他,眼里带着笑意:“当然愿意。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帮到学校,何乐而不为?”
吃完饭,徐骁拿着规划方案去找校长。校长正在办公室看文件,听徐骁说完规划,又翻了翻方案,笑着说:“你这小子,脑子转得就是快。非遗+校园+旅游,这个思路很好,既结合了苏州特色,又能突出学校的亮点。经费的事,我来跟王主任说,你只管把材料准备好,争取一次申报成功。”
有了校长的支持,徐骁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他回到办公室,开始连夜修改申报材料,把林静提供的非遗资料加进去,又补充了纪录片的拍摄计划和经费预算明细。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徐骁伸了个懒腰,拿起手机想看看时间,却收到了苏晚晴发来的微信:“徐骁,试点申报的事,王主任今天去局里找了李科长,说你的规划‘不切实际,浪费资源’,你这边材料准备得怎么样了?要是有需要,我可以帮你跟李科长解释解释。”
徐骁看着手机屏幕,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王主任果然没闲着,竟然首接去教育局告状了。他低头看了看桌上厚厚的申报材料,又抬头望向窗外——凌晨的苏州很安静,只有巷子里的路灯还亮着,远处隐约传来早市摊主推车的声音。
他深吸一口气,给苏晚晴回了条短信:“谢谢你,苏处。材料我己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明天一早就提交给校长。麻烦你多留意一下局里的动静,要是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说。”
放下手机,徐骁重新坐回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字:“江东职院,不止有废墟,更有文化与未来。”他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一张申报方案,更是他为江东职院画下的第一张蓝图。但王主任在教育局的动作,像一块阴影,笼罩在这张蓝图之上——他不知道,这场关于试点资格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