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苏州的秋意终于漫进了老城区,校门口那棵老香樟树落了满地碎金,树下的糖炒栗子摊冒着暖烘烘的白烟,铁锅里的栗子裹着黑砂翻滚,香气能飘到教学楼里。徐骁攥着刚从校长办公室拿的试点申报补充意见,路过摊子时被摊主李叔喊住:“徐老师,来斤栗子?刚出锅的,甜得很!”
他掏出十块钱递过去,看着李叔用旧报纸把栗子包成三角包,指尖还沾着黑砂:“最近学生来买的多吗?”“多!前阵子你拍那视频火了后,不少学生带着外地朋友来逛,都要在我这买袋栗子当零食。”李叔笑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平江路入口,“你看,巷口那两家馄饨店,最近都挂出‘网红打卡点’的牌子了,生意比以前好太多。”
徐骁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平江路的青石板路上走满了游客,穿汉服拍照的姑娘提着裙摆,卖茉莉花串的老奶奶挎着竹篮穿梭其间,2015年的“网红经济”才刚冒头,苏州老巷还没被过度商业化,保留着几分烟火气。他咬了颗栗子,甜糯的果肉混着焦香,心里盘算着——等试点批下来,一定要把校园和这些老巷的资源串起来,让学生既能学东西,又能帮着推广苏州文化。
离全系大会还有十分钟,徐骁提前去了会议室,刚推开门就听见里面的议论声。“听说徐老师又要搞新花样?”“上次拍视频折腾了半个月,这次不知道又要折腾啥。”“可不是嘛,听说还要让我们配合融媒体中心,怕是要占不少课余时间。”说话的是中文系的老教授张老师,头发花白,总觉得徐骁这些“新媒体手段”是“不务正业”。
徐骁没进去,靠在走廊栏杆上听着,手里的栗子壳越积越多。他知道,江东职院的老师大多习惯了按部就班,突然要改革,肯定会有抵触。但不改革,这所学校迟早要垮,他必须硬着头皮推。
没一会儿,教务主任王主任挺着肚子走过来,看见徐骁就皮笑肉不笑地说:“徐老师来得挺早啊,看来今天有大计划要宣布?”徐骁笑着把手里的栗子递过去:“王主任,刚买的,尝尝?”王主任摆摆手,径首走进会议室:“不了,吃多了上火。我劝你一会儿说话注意点,别又惹得老老师们不高兴。”
大会准时开始,校长坐在主位,徐骁坐在旁边的副位,看着底下乌泱泱的老师,大多是面无表情,只有林静老师冲他点了点头,眼里带着鼓励。校长先讲了学校的现状,语气沉重:“再不想办法,我们明年的招生指标都完不成。徐老师最近搞的融媒体宣传有了点效果,市里也有试点申报的机会,今天请徐老师给大家说说具体计划。”
徐骁站起身,把提前做的PPT投在屏幕上,标题是“江东职院文化创新试点——校园+市井+旅游联动计划”。他先放了几张学生拍的平江路照片,还有阿婆糖粥摊、李叔栗子摊的特写:“我们学校地处老城区,这是最大的优势。我的计划分三步:第一,各系配合融媒体中心,中文系出文案,艺术系拍镜头,英语系做双语字幕,拍一系列‘苏州巷弄里的职院生活’短视频;第二,跟巷子里的商户合作,比如糖粥摊、馄饨店,让学生去实习,既锻炼能力,又能给商户做宣传;第三,跟拙政园、狮子林这些景区对接,搞‘文化研学’活动,让学生带游客讲解苏州历史,也能打响我们学校的名气。”
话刚落,张老师就举了手:“徐老师,我有疑问。我们中文系的老师本来课就多,还要抽时间写文案?这不是增加负担吗?还有学生去商户实习,安全问题谁负责?出了事算谁的?”紧接着,其他老师也纷纷附和:“是啊,我们没搞过这些,万一搞砸了怎么办?”“经费从哪来?总不能让我们自己掏钱吧?”
王主任敲了敲桌子,看似解围,实则添火:“大家的顾虑都有道理。徐老师这计划听着挺好,但太理想化了。又是让老师加班,又是让学生出去跑,我看啊,这是把我们当牛使唤,徐老师这是要当‘徐扒皮’啊!”
会议室里哄堂大笑,徐骁脸上没慌,反而笑了:“王主任这话我可不敢认。首先,关于老师的负担,我己经跟校长申请了,只要配合试点工作,每月给大家发两百块的补贴,经费从申报下来的试点资金里出;其次,学生实习,我们会跟商户签安全协议,还会给学生买意外险;最后,要是搞砸了,责任我一个人担,绝不连累大家。”
他顿了顿,又放了段视频,是林若曦写的一段关于老巷的文案,由艺术系的学生配音,画面里是清晨的平江路,雾气缭绕,阿婆正在熬粥:“这是我们学生做的样片,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行,只是缺机会。如果这个计划能成,不仅学校有救,我们的学生也能有更多出路。”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张老师看着屏幕,眼神软了些。林静老师这时开口:“我支持徐老师。我己经跟光裕书厅的评弹艺人联系好了,他们愿意来给学生开课,也能出镜拍短视频。多尝试总比坐以待毙好。”
有了林静的支持,其他老师也陆续松了口,虽然还有顾虑,但没人再明确反对。王主任见势不对,又补了一句:“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我就提个要求——所有计划都要经过教务处审批,不能擅自行动。”徐骁点头:“没问题,一定按流程来。”
大会结束后,老师们陆续离开,林静走过来,递给徐骁一杯热奶茶:“刚在楼下买的,珍珠奶茶,现在学生都爱喝这个。你今天应对得挺好,没让王主任把场面搅乱。”徐骁接过奶茶,吸了口珍珠,甜丝丝的:“多亏你帮我说话。对了,你联系的评弹艺人什么时候能来?”“下周就行,我己经跟学生们说了,都很期待。”
两人正聊着,徐骁的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通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市教育局的苏晚晴:“徐骁,你们学校的试点申报材料我看了,有个问题。王主任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你这计划‘不切实际,浪费资源’,还说很多老师都反对。市里对试点很重视,要是有争议,可能会把机会给别的学校。”
徐骁手里的奶茶瞬间不甜了,他看着窗外,李叔的栗子摊还在冒白烟,平江路上的游客依旧来来往往。挂了电话,林静见他脸色不对,问:“怎么了?”徐骁深吸一口气:“王主任去教育局告状了,试点的事可能要黄。”
这时,他的微信又响了,是林若曦发来的,附带一段文字:“徐老师,这是我写的《巷弄里的晨光》文案,你看看能不能用。我还问了阿婆,她说愿意出镜,给我们熬糖粥呢!”徐骁点开文案,字里行间全是对苏州老巷的热爱,最后一句写着:“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里不仅有美景,还有我们这样想努力的职院学生。”
徐骁看着这段文字,又想起王主任的阻挠,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他抬头看向林静:“不管怎么样,这个计划我不能放弃。就算试点批不下来,我也要带着学生干。”林静点头:“我跟你一起。”
可他不知道,此刻的教务处里,王主任正拿着一份名单,对着电话那头说:“对,就是这几个老教师,他们都反对徐骁的计划。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他把学校搞乱……”电话那头的人,正是苏晚晴提到的市教育局李科长。而徐骁手里的试点申报材料,己经被王主任悄悄压了下来,迟迟没有提交给市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WLJ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