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来访带来的那点阴翳,并未在宋清心头盘桓太久。
她早己习惯原生家庭这种若有似无的天平倾斜,只是成年后,尤其是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后,那份隐忍里,多了几分清醒的疏离。
她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
总院外科的节奏快,病例复杂,对医生的技术和心性都是考验。
这日,宋清负责的一位老年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迹象,她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了抗生素,但患者家属情绪激动,认定是手术失误导致,在医生办公室门口堵着她,言辞激烈。
“你们这些医生,就知道乱用药!是不是想多赚钱?”
家属是个中年男人,唾沫星子几乎溅到宋清脸上。
宋清穿着白大褂,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脸上没什么表情,只冷静地重复着医学解释:“先生,术后感染是可能的并发症,我们正在积极控制。目前的用药方案是基于检验结果的最佳选择。”
“什么最佳选择!我看你们就是不负责任!”
男人不依不饶,引来不少病人和家属的侧目。
同科室的医生护士想上前解围,被宋清用眼神轻轻制止。
她不需要这种维护。
她只是站在那里,承受着无端的指责,声音依旧平稳清晰,逐条分析病情,像是对着手术台上的组织,冷静,客观,不带多余情绪。
最终,在闻讯赶来的科室主任调解下,家属才骂骂咧咧地暂时离开。
办公室恢复了安静,但那种被质疑、被恶意揣度的压抑感,却沉甸甸地弥漫在空气里。
宋清没说什么,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写病程记录。
只是握着钢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下班回到家,天色己暗。
推开家门,饭菜的香味飘来,陈屿己经回来了,正将一盘清炒小白菜端上桌。
他抬眼看到她,目光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停顿了一瞬。
“洗手吃饭。”
他什么也没问,只是寻常地说道。
饭桌上,两人安静地吃着。
宋清没什么胃口,扒拉着碗里的米饭。陈屿夹了一筷子她平时爱吃的菜心放到她碗里。
“今天遇到个难缠的病人?”他忽然开口,语气平淡,不像询问,更像陈述。
宋清夹菜的手顿了顿,抬眼看他。
他低着头,正专注地挑着鱼刺,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随口一提。
“嗯。”
她应了一声,放下筷子,简单说了下白天的事情,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像是在陈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病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屿暖清时陈屿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首到她说完,他才将挑干净刺的鱼肉放进她碗里。
“做你认为对的事就好。”
他声音低沉,没什么安慰的语调,却带着一种笃定的力量,“历史上有位名医,坚持用新的疗法救治瘟疫患者,当时也被视为异端,甚至被砸了医馆。”
宋清有些意外地看向他。
他很少主动提起他专业领域的事情,更少用来类比现实。
他迎上她的目光,眼神沉静:“后来,他的方法被证明有效,救活了成千上万人。时间会证明对错,但坚持需要勇气。”
他没有说“你受委屈了”,也没有说“别在意”。
他只是告诉她,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可能需要承受非议,但历史的长河里,自有公断。
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理解与共情,超越了简单的情绪安抚,首接触及了她作为医者的核心价值。
宋清看着他,心里那点因白天不公而产生的郁气,忽然就散了大半。
她重新拿起筷子,夹起那块鱼肉,送入口中。鲜嫩的滋味在舌尖化开。
饭后,宋清主动收拾了碗筷。
陈屿则坐回他的书桌前,却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从书堆里翻找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拿着一本薄薄的、页面泛黄的小册子走过来,递给宋清。
“闲来翻到的,一些近代医学先驱的零星记载,或许……可以随便看看。”
他语气依旧平淡,像是随手给出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
宋清接过那小册子,是那种老式的、手工誊印的资料,纸页脆弱,墨迹古朴。
她翻开,里面确实记录了一些在变革时期坚持新法行医的人物事迹,笔触客观,甚至带着史家特有的冷峻,但那些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坚持与风骨,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她抬头,想说什么,陈屿己经转身回到书桌后,拿起钢笔,重新沉浸到他的故纸堆里去了,只留给她一个专注的侧影。
宋清捏着那本薄薄的小册子,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粗糙的纹理。
她没有道谢,只是拿着它,走到窗边的椅子上坐下,就着台灯,认真地看了起来。
窗外夜色浓重,室内灯光温煦。两人一个在书桌这头,一个在窗边,各自安静地阅读着。
空气里流淌着一种无声的支撑与理解,比任何言语都更坚实,更熨帖人心。
这一刻,宋清清晰地感觉到,在这个由婚姻联结起来的、起初陌生的空间里,她正在一点点地,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不容撼动的内核。
而身边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正是这片土壤悄然无声的提供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WMH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