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离开后的第一天,宋清在惯常的时间醒来。
身侧的位置空着,枕头凹陷的弧度还残留着他昨夜躺卧的痕迹。
屋子里静得出奇,听不到另一个人的呼吸,也闻不到那股熟悉的皂角与书卷混合的气息。
一种过于清晰的空旷感,无声地弥漫开来。
她按部就班地起床,洗漱,准备简单的早餐。
一个人的饭食,显得格外简单,甚至有些潦草。
坐在餐桌前,对面空着的椅子让她有些不习惯,咀嚼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出门前,她的目光落在墙角的那个帆布旅行袋原本放置的位置,如今那里空无一物。
她顿了顿,走到书桌前,拉开抽屉,想找支笔,却一眼看到了那个棕色封皮的笔记本——陈屿启程前夜,她从他衣箱里看到的那本。
鬼使神差地,她将笔记本拿了出来。封皮粗糙,带着岁月的质感。
她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翻开了。
里面并非日记,而是一些零散的札记、剪报,以及大量工整抄录的史料片段。
字迹力透纸背,记录着他不同时期阅读和思考的轨迹。
她随意翻看着,大多是艰深的历史考据,间或有些随笔式的感想,措辞精炼,情绪内敛,一如他本人。
在笔记本靠后的部分,她翻到一页,上面的墨迹似乎比前面的新些。
记录的并非史料,而是一段简短的、更像是个人备忘的文字:
“雷雨夜。灯熄。她似有不安。握手,温良。
提及工作困境,言及历史异端,彼时彼刻,或可类比。望其宽心。
静书来访,言多过往。无关紧要,无需扰她。
南行在即,一周。备常用药,她体易寒。”
没有日期,没有署名,只有寥寥数行,客观,冷静,如同他批注史料。
可宋清看着那几行字,心脏却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攥住了。
“雷雨夜。灯熄。她似有不安。握手,温良。”原来他记得那个夜晚她细微的紧张,记得他握住她手时她的顺从。
“提及工作困境……望其宽心。”
他并非不懂安慰,只是用了他的方式,将她眼前的困境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维度,给予她坚持的底气。
“静书来访……无关紧要,无需扰她。”
他洞察了林静书话语下的潜流,并且明确地划清了界限。
“南行在即……备常用药,她体易寒。”
最后这句,更是首白地道出了他沉默下的挂念。
他甚至记得她容易体寒,连红糖姜茶块都细心地备上了。
这些她以为他未曾在意、或者不曾言说的细节,原来都被他如此清晰地看在眼里,记在笔下。
他的情感从不宣之于口,却沉淀在这些冷静的文字里,沉甸甸的,带着历史的质感。
宋清合上笔记本,指尖在粗糙的封皮上停留了片刻,才将它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
心里那片因他离去而产生的空旷,似乎被什么东西悄然填满了一些,变得温热而踏实。
这一天,她在医院忙碌。
面对病人的焦躁,家属的质疑,她依旧冷静以对,只是在某个疲惫的间隙,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笔记本上那句“望其宽心”,然后便觉得心绪更宁定了几分。
下班回到筒子楼,开门,依旧是满室寂静。但她不再觉得那寂静难以忍受。
她甚至能从中品出一丝安宁。
她给自己做了简单的晚饭,吃完后,坐在书桌前,翻开医学期刊。
台灯亮着,光晕笼罩着她一个人,但她知道,在遥远的南方某个档案馆里,或许也有一盏灯,亮在另一个伏案的身影旁。
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被不同的书籍和文字包围,物理距离遥远,精神上却仿佛被一条无形的、坚韧的丝线牵连着。
临睡前,宋清走到窗边,看着窗外京市的夜空,疏星点点。
南方此刻,是否也能看到同样的星光?她不知道。
她只是觉得,这一次短暂的分别,非但没有拉远距离,反而让她更清晰地看到了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内心那片深沉而温情的海。
那片海,平静无波,却蕴藏着足以抚慰她所有不安的、坚实的力量。
回到床上躺下,她侧过身,面对着空荡荡的另一侧,轻声自语,如同他就在身边:
“一切顺利。”
夜色深沉,将她的低语温柔地吞没。而远方的他,是否会在翻阅史料的间隙,也生出同样的挂念?
答案未知,但那份无声的回响,己然跨越山河,抵达了彼此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http://www.220book.com/book/WMH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