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在后半夜就停了。
宋清醒来时,天光己经大亮,透过湿漉漉的玻璃窗,映得房间一片清透。
身边的位置是空的,被子叠成了那个熟悉的、棱角分明的方块。
她坐起身,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值夜班后的疲惫尚未完全消散,但比起在清冷宿舍醒来的孤寂,在这个有着另一个人气息的房间里醒来,感觉终究是不同的。
鼻尖萦绕着一股淡淡的米香。
她披上外套走出房间。
外间屋的小方桌上,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白粥,旁边是一小碟切好的酱黄瓜。
陈屿正背对着她,在厨房里清洗着什么,水流声细细的。
听到动静,他关了水,转过身,手里拿着一个洗干净的饭盒,是昨晚那个装着糖三角的饭盒。
“醒了?”
他语气如常,用干布擦着饭盒上的水珠,“粥在桌上。”
“嗯。”宋清走到桌边坐下,手指触碰到碗壁,是恰到好处的温热。
她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粥送入口中。
米粒己经煮得开花,软糯熨帖,顺着食道滑下,连带着一夜的疲惫似乎都被驱散了些。
陈屿擦干饭盒,将它放回橱柜,然后走到桌边,在她对面坐下。
他没有动那碗粥,只是拿起放在桌角的《参考消息》,展开看了起来。
两人一个安静喝粥,一个沉默看报。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里只有她细微的喝粥声和他偶尔翻动报纸的脆响。
“今天还去科室?”
他忽然从报纸上方抬起眼,问了一句。
“下午去。”宋清回答,“上午补休。”
“嗯。”他应了一声,视线重新落回报纸。
一碗粥喝完,身上的暖意更足了些。
宋清拿起空碗和碟子,准备去洗。
“放着吧。”
陈屿放下报纸,站起身,“我来。”
他接过碗碟,走向厨房。
宋清看着他的背影,他今天穿的是一件灰色的确良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的小臂线条结实,动作利落。
这种自然而然的承接,让宋清心里那种奇异的感觉又浮现出来。
他们之间依旧没有太多言语,但一些日常的、微小的接力,似乎在无声地编织着某种联系。
她回到里间,换了身家居服,准备整理一下昨晚带回来的东西。
拿出听诊器、钢笔和值班记录本时,一张折叠的纸片从记录本里滑落。
是昨晚那个车祸重伤患者的术前谈话记录副本,家属签字的笔迹有些颤抖。
她看着那纸片,眼前又闪过昨夜手术台上无影灯冰冷的光,和止血钳碰撞的细微声响。
生命有时坚韧,有时又无比脆弱。
“不舒服?”
低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宋清回过神,看见陈屿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正看着她,或者说,看着她手里捏着的那张纸片,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没有。”
宋清将纸片重新夹回记录本,摇了摇头,“只是想起昨晚的病人。”
陈屿走进来,将一杯刚兑好的温水放在她书桌上。
“喝点水。”
他没有追问病人的情况,也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话,只是那么站着,存在感很强,却又不会让人感到压迫。
宋清端起水杯,水温透过杯壁传来,不烫不凉。
她喝了一口,干涩的喉咙得到了滋润。
“你们……历史研究,会遇到这种……无能为力的时候吗?”
她忽然问了一句,问完自己都觉得有些突兀。
这不像她会主动挑起的话题。
陈屿似乎也愣了一下,随即沉吟片刻,才开口:“史料湮灭,真相难寻,或者明知某种观点偏颇,却因时代局限无法驳斥……算是吧。”
他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学究式的审慎,“但历史是过去的,终究与鲜活的生命不同。”
他顿了顿,看向她,目光沉静,“尽力即可。”
尽力即可。
简单的西个字,从他口中说出来,带着一种千钧的力量。
这不是轻飘飘的安慰,而是一种基于理性认知的共情。
他理解她职业中面对的沉重,并且给出了他所能给出的、最切实的回应。
宋清握着水杯,指尖的暖意似乎更明显了些。
“谢谢。”她说。
这次的道谢,似乎与之前的每一次,都有了些微的不同。
陈屿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出去,留给她一个安静的空间。
宋清坐在书桌前,听着外间厨房传来细微的收拾声响,还有他偶尔走动的脚步声。
这个原本只属于她一个人休憩的上午,因为另一个人的存在,填充进了一种踏实而温润的背景音。
她拿起笔,开始整理值班记录,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外间的动静交织在一起。
窗外的阳光愈发灿烂,将昨晚雨水带来的阴湿彻底驱散。
作者“月生贝”推荐阅读《屿暖清时》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MH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