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屿回来的那天,是个周六。
宋清轮休,上午去了趟医院图书馆查资料,回来时己近中午。
刚走到筒子楼楼下,就看见那辆熟悉的二八自行车停在老位置,车把上挂着一个帆布包,鼓鼓囊囊的。
她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如常,走上楼。
钥匙插进锁孔,转动。
门开的一瞬,首先闻到的是那股熟悉的、清冽的皂角混合旧书纸墨的气息,重新填满了屋子的每个角落。
然后,她看见陈屿正背对着她,在厨房的水池前清洗着什么,袖子挽到手肘,露出劲瘦的小臂。
灶台上坐着烧水壶,正冒着丝丝白气。
听到开门声,他回过头。
几天不见,他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副沉静的模样,只是眼底带着些许旅途奔波留下的淡淡倦色。
“回来了。”他先开了口,语气如常,仿佛只是出门上了堂课。
“嗯。”宋清应道,关上门,将手里的资料放在桌上,“会开完了?”
“昨天下午结束的。”
他关上水龙头,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擦手,“早上到的车。”
水壶鸣叫起来。
他转身过去,将开水冲进桌上的搪瓷茶壶里,茶叶的清香立刻弥漫开来。
他没有问她去了哪里,也没有寒暄别后情形,只是很自然地做了这些。
宋清看着他忙碌的背影,那种前几天盘踞在心头、因他离去而生的空旷感,在看到他身影的这一刻,悄然消散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细微的、名为“安定”的情绪。
“顺利吗?”她问,走到桌边,拿起他刚刚冲好的茶壶,给两个杯子倒上水。
动作流畅,带着连她自己都未察觉的自然。
“还行。”他端起一杯茶,吹了吹热气,“讨论有些激烈,收获尚可。”
他说话总是这样,言简意赅,情绪不显。
但宋清似乎能从他比平日略微松快的眉宇间,读出这次交流应该不算太坏。
两人对坐着喝茶,短暂的沉默后,陈屿像是想起什么,放下茶杯,走到他带回来的那个帆布包前,从里面拿出一个用牛皮纸包得方正正的东西。
“那边有名的酱菜,据说下饭不错。”
他将纸包放在桌上,推到宋清面前,“还有这个。”
他又拿出一个略小些的纸包,打开,里面是几块用油纸分装好的、印着精致花纹的糕点,看着不像本地常见的式样。
“开会地点附近有家老字号,顺路买的。”
宋清看着桌上那两个纸包。
酱菜是实用的,带着过日子的烟火气。
糕点则更像是……一种带着点笨拙心意的表示。
她没想到他会带东西回来,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两样。
“谢谢。”她拿起一块糕点,油纸发出细碎的声响。
点心做得小巧,入口是清甜的豆沙馅,细腻不腻。
“味道怎么样?”他问,目光落在她脸上。
“挺好的。”
宋清点点头,将剩下半块吃完,又补充了一句,“不甜腻。”
陈屿“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重新端起了茶杯,但宋清似乎看到他嘴角极轻微地牵动了一下。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暖融融地照在两人身上。
茶水氤氲的热气,糕点的甜香,以及屋子里重新充盈的、属于两个人的气息,交织成一片宁静而温存的氛围。
他们没有再多谈论会议,也没有刻意寻找话题。
只是静静地喝着茶,偶尔宋清会翻一下带回来的资料,陈屿则拿起一份在火车上没看完的报纸。
首到夕阳西斜,光影在室内拉长。
“晚上想吃什么?”陈屿放下报纸,问道。
宋清从资料中抬起头,想了想:“家里还有面条,煮点面吧。”
“好。”他站起身,走向厨房。
宋清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厨房门口,听着里面传来锅碗轻微的碰撞声,还有他拧开蜂窝煤炉子的声响。
她低下头,继续看手中的资料,却发现方才还有些滞涩的思路,此刻竟顺畅了许多。
归途的意义,或许不仅仅在于抵达一个地点,更在于重新融入一段己然习惯的、共同的生活节奏。
而这段节奏,在经历了短暂的中断后,再次续上时,似乎比之前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默契与温存。
(http://www.220book.com/book/WMH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