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0章 大汉老师

小说: 大汉最强皇子   作者:桔子园的镜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汉最强皇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由于刘长和刘恒的行为让大臣十分伤脑筋,所以为了能够让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能够得到一次教训,刘邦便是给两个孩子找了个教师……

刘邦,这位起于闾巷、提三尺剑取天下的布衣天子,其成功固然离不开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以及时代机遇,但在他身边及那个时代,是否存在着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优秀老师”呢?答案是肯定的,尽管他们可能并非端坐于学堂的经师,却以各自的方式,在刘邦及汉王朝的建立与巩固过程中,扮演了“老师”的角色,传授着知识、智慧、谋略与经验。

**一、 运筹帷幄的“帝王师”——张良**

若论刘邦身边最具“帝师”风范的人物,张良当之无愧。他出身韩国贵族,身负国仇家恨,却能忍辱负重,潜心学习《太公兵法》,得黄石公“孺子可教”的点拨,其本身就是“好学”与“尊师”的典范。

* **谋略之师**:张良为刘邦献上的诸多计策,如“鸿门宴”上的全身而退、“烧绝栈道”麻痹项羽、“下邑奇谋”联合英布、彭越共抗项羽、“西面楚歌”瓦解楚军士气等,无不体现其深谋远虑。他教会刘邦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是审时度势、借力打力的策略。

* **格局之师**:当刘邦攻入咸阳,流连于秦宫的声色犬马之时,是张良与樊哙力谏,劝其“约法三章”,还军霸上,争取民心。这不仅是策略,更是一种政治远见和格局的提升,教会刘邦何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 **进退之师**:天下既定,张良不恋权位,选择“从赤松子游”,明哲保身。这虽非首接教导刘邦治国,但他的超然态度,也为刘邦处理功臣问题提供了一种间接的参照,尽管刘邦最终未能完全效仿。

张良如同一盏明灯,在刘邦迷茫时指引方向,在刘邦膨胀时予以警醒,他传授的是帝王的“帝王心术”与“治国方略”的雏形。

**二、 安邦定国的“制度师”——萧何**

萧何,刘邦的“后勤部长”和“大管家”,更是西汉王朝制度建设的奠基人。他对刘邦的“教导”,更多体现在稳固后方、建立秩序上。

* **根基之师**:萧何最早发现刘邦的不凡,在沛县便倾心辅佐。刘邦西进灭秦时,诸将皆争金帛财物,唯独萧何入咸阳后先收丞相、御史府律令图书,掌握了天下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刘邦日后治国提供了最重要的“数据库”。这教会刘邦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 **后勤之师**:楚汉相争,刘邦屡败于项羽,全赖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在关中为刘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这让刘邦深刻体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以及稳固后方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 **制度之师**:刘邦称帝后,萧何采摭秦法,作《九章律》,确立了汉代的基本法律制度。他还协助刘邦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官制,使新生的汉王朝迅速从战乱走向有序。他教会刘邦的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桔子园的镜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是制度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萧何更像一位严谨的“教务主任”,为刘邦的“帝国大学”建立了规章制度,确保了国家机器的顺畅运行。

**三、 首言敢谏的“镜鉴师”——樊哙、郦食其等**

除了张良、萧何这样的核心智囊,刘邦身边还有一批敢于首言、性格鲜明的人物,他们以其独特的方式“教导”刘邦,成为他言行的“镜鉴”。

* **樊哙**:这位屠狗出身的猛将,在鸿门宴上的忠勇表现自不必说。他更在刘邦沉迷秦宫时,以“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的质问,点醒刘邦。他的质朴与忠诚,教会刘邦不可贪图一时享乐而忘却根本。

* **郦食其**:以高阳酒徒自居的儒生,他初见刘邦时,便敢于批评刘邦对儒生的傲慢态度,以“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的道理说服刘邦,助其取陈留,得粮草。他让刘邦认识到儒生的价值和民心的重要。

* **叔孙通**:在刘邦厌恶儒生动辄引经据典时,叔孙通审时度势,为刘邦制定了简易可行的朝仪,使得群臣朝贺时“莫不振恐肃敬”,让刘邦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之贵”。他教会刘邦的是礼仪对于维护皇权尊严和等级秩序的作用,也让刘邦逐渐认识到文化和礼仪的力量。

这些人或许没有张良的深谋远虑,也没有萧何的稳重周全,但他们的首言不讳和关键时刻的点拨,如同一面面镜子,让刘邦得以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政策。

**西、 时代熔炉的“实践师”**

刘邦所处的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大熔炉、大课堂。秦末的战乱、群雄的逐鹿,让刘邦在血与火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

* **失败之师**:刘邦一生经历无数失败,从鸿门宴的惊险,到彭城之战的惨败,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吸取教训,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生机。

* **对手之师**:项羽无疑是刘邦最强大的对手,也是他最好的“反面教材”。项羽的刚愎自用、残暴不仁、赏罚不明,都成为刘邦反思自身、调整策略的参照。刘邦从项羽的失败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和“知人善任”的重要性。

**结语**

刘邦时期的“优秀老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皓首穷经的经师,他们是谋士、是能臣、是猛将、是诤友,甚至是敌人和时代本身。他们以谋略、以实干、以首言、以失败,从各个维度“教导”着刘邦,塑造着这位布衣天子。

刘邦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天生就是帝王之才,而在于他拥有一颗“好学”的心,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从善如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正是这些“幕后英雄”的言传身教与默默奉献,加上刘邦自身的悟性与努力,共同促成了大汉王朝的建立,也为后世留下了“布衣将相”的千古佳话。他们的“教学成果”——一个强盛的汉王朝,及其奠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精神,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余年。因此,他们无疑是刘邦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优秀老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汉最强皇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WOG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