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穿上制服,是继承;
有的人穿上制服,是赎罪。”
上海的雨从凌晨下到早上。
三月的风很薄,像一层不肯散的灰。
陆衍三十二岁。
他当警察己经第七年。
一、孤寂的轨迹
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
早上六点起床,洗脸、穿制服、喝黑咖啡。
然后坐车去局里。
中午在食堂一个人吃饭,晚上加班、写报告。
偶尔加班结束太晚,他就在值班室的沙发上睡一会儿。
他没什么朋友。
同事间喊他“老陆”或者“陆哥”,
但没人真正了解他。
他也从不主动问别人私事。
朋友圈空了好几年。
偶尔有人结婚、生子,他点个赞,也从不评论。
生活像一条首线。
平静、重复、毫无波澜。
二、逃避
家里人催他结婚。
母亲打电话时总说:“你都三十几了,还不找人?沈季川都快有孩子了。”
他答:“我工作忙。”
母亲叹气:“忙?谁一辈子不结婚?”
他沉默。
他知道这通电话最后总会变成笑话,
然后他会挂掉,删掉通话记录。
家里介绍过不少相亲对象。
他都去过——
也都提前结束。
他从不迟到,也不早退。
只是到了现场,
话说不到三分钟,他就开始找借口。
有一次女孩问他:“你觉得我怎么样?”
他低头搅着咖啡,说:“挺好的。”
“那你自己呢?”
他顿了顿,轻声说:
“我配不上你。”
女孩尴尬地笑:“你是开玩笑吧?”
他抬头,眼神真诚得令人不安。
“不是。”
后来他再没接她电话。
三、恐惧
陆衍害怕女人。
不是怕被拒绝,而是怕靠近。
他不擅长眼神交流,
一旦有人靠得太近,他就会不自觉地退一步。
别人以为他高冷,其实他是恐惧。
他不是没试过去爱人。
只是当他回想那段留学的日子,
林思笑着挽着别人手臂的画面总会浮上来。
那一幕像一根细针,
刺在心口,一碰就疼。
从那以后,他就对“靠近”这件事产生了条件反射。
他怕自己再次被嫌弃、被比较、被替换。
他也知道,这是一种病。
只是没法治。
西、支援
当警察的第一年,局里安排了一次支援西藏的任务。
他主动报名。
别人以为他热血,
只有他自己知道,
那是为了逃避。
家里刚安排了新的相亲对象。
母亲说:“这次不许再拒绝,阿拉斯加神灯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她家背景好。”
他没回答,只默默在支援名单上写了自己的名字。
他没告诉母亲,
也没告诉任何人,
那一年他只想离开所有人。
五、那一年
西藏的空气稀薄。
夜晚的天大得像海。
他第一次在那么安静的地方睡觉。
那一年,他学会了简单的生活。
早起巡逻、处理小纠纷、帮牧民写报案。
他喜欢那里的冷与远,
因为没人逼问、没人好奇、没人谈感情。
有一次,一个当地女孩请他喝酥油茶。
女孩笑得单纯,问他:“你没有家人吗?”
他愣了几秒,答:“有。”
“那他们爱你吗?”
他没说话。
风吹过帐篷,
酥油茶的香气里带着一点苦。
他低声说:“还好吧。”
六、归来
一年后,他回到上海。
局里为他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会。
有人说:“陆哥,听说那边风景好得不得了?”
他笑笑:“是。”
“那你干嘛回来?”
他想了想,说:“上海空气好一点,我习惯了。”
那一晚,他一个人走在淮海路上。
街灯照着他制服的反光条,
人群擦肩,没人认识他。
他看见橱窗里,一对情侣在互相喂甜品。
他忽然有点恍惚。
那种画面他早己看腻,却依然刺眼。
他低声说了一句没人听见的话:
“我不羡慕,只是不懂。”
七、灰色的日子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就像调成了静音。
他有规律地吃饭、睡觉、出警。
情绪波动极小。
别人吵架,他劝一句就走;
有人哭,他递纸巾,不安慰。
有一次,局里新人问他:“陆哥,你从来没动过心吗?”
他笑了一下,摇头。
“动过。”
“后来呢?”
“后来就没了。”
有时候他也想,也许自己这一生就是个错误。
他不会爱,也不会求。
他对所有的温情都保持距离,
像一个怕被阳光灼伤的人。
他不再做梦,
也不再相信自己会被谁需要。
唯一不变的,是那句信念:
“见过太多恶,想守一点善。”
只是这份善,也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自救。
夜深了。
他走进派出所,打开电脑,开始写一份报告。
屏幕的光照在他脸上,
他看上去既清醒,又疲惫。
窗外的街灯亮着。
那光落在他肩上,却照不进他的眼。
他轻声说:
“我想我今后就是一个,
不给人添别,也不让别人给我添麻烦。”
然后低头,继续打字。
(http://www.220book.com/book/WOU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