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了税,开了发票,“宁建服装店”的招牌在春日暖阳下,似乎更加亮堂了些。可江宁还没来得及把这口气喘匀实,另一股邪风就顺着墙根溜达过来了。
这风,不起于青萍之末,而起于井台边、村头大槐树下那些扎堆唠嗑的婆娘嘴里。
起因是张会计那次开发票的事。不知怎么就在村里传开了,添油加醋,变了味道。
“听说了吗?宁丫头现在可了不得了,给人做件衣裳,还得开个啥‘票’!弄得跟公家人似的!”
“可不是嘛!信用社老张去拿衣服,愣是让人家等了半天,就为盖个红戳戳!摆谱呢!”
“哎呦,这才挣了几个钱,就跟咱村里人摆上官架子了?忘了当初在柴房里啃冷窝头的时候了?”
话越传越难听。什么“眼里没人了”、“忘本了”、“攀上供销社的高枝就看不上穷乡亲了”……像夏天的蚊子,嗡嗡地围着你转,不咬人,膈应人。
这话自然也传到了江宁耳朵里。是前院快嘴刘婶来拿改好的裤子时,装作不经意说漏嘴的。
“宁丫头,哦不,江老板,”刘婶扯着大嗓门,眼睛却瞟着江宁的脸色,“现在可是咱村的名人了!连张会计那样的人物,都得按你的规矩来喽!”
江宁当时正踩着缝纫机,闻言动作没停,脸上也没什么波澜,只淡淡回了句:“刘婶说笑了,国家规定的章程,咱就得照着来,不然税务局该找上门了。”
刘婶碰了个软钉子,讪讪地拿了裤子走了。
人走后,江宁才停下脚,看着窗外发了会儿呆。心里像堵了团棉花,闷得慌。她自认没对不起谁,价格公道,手艺尽心,怎么就成了“忘本”了?
这股风,没几天就刮出了实际影响。
先是村里几个原本说好要来做过年新衣的人家,托词说“布票还没攒够”、“再等等”,没了下文。接着,以前常来串门、顺手让她帮忙缝个扣子挽个裤边的婶子嫂子,路过店门口时,脚步也快了,眼神也飘了,不像以前那样自然地进来坐坐,喝口水,唠几句家常。
就连小来福,似乎也察觉到什么,对着某些在院外指指点点的生面孔,叫得比以前凶了些。
江宁知道,这是有人心里不平衡,在背后拱火。这人是谁,她心里有数。八成离不开隔壁王为民那两口子。王为民自从合作的事没捞着好处,看她的眼神就带着钩子。吴彩凤更是,以前还假惺惺来串门,现在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这天下午,店里没什么人,江宁正整理布料,就听见院墙那边传来吴彩凤拔高了嗓门、故意说给这边听的声音:
“要我说啊,这人呐,就不能忘本!当初要不是村里老少爷们帮衬,她能立得住脚?现在可好,抖起来了,规矩比镇上的铺子还大!连件衣裳都不给咱白帮忙改了!啧啧……”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清晰地飘过来。
江宁攥紧了手里的布料,指节有些发白。她可以不在乎陌生人的闲话,但这种来自近邻、带着恶意的编排,还是让她心里一阵发冷。
陆建国从外面回来,正好听见后半截。他没进店,脚步顿了顿,目光冷冷地扫过隔壁院子。吴彩凤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声音戛然而止,紧接着是慌乱的关门声。
晚上,吃饭的时候,陆建国忽然开口:“明天,我去给五保户陈奶奶挑水。”
江宁愣了一下。陈奶奶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快八十了,眼睛不好,腿脚也不利索。陆建国以前偶尔会去帮她干点重活。
“嗯。”江宁应了一声,没多想。
第二天,陆建国果然一早就去了。不仅挑了水,还把陈奶奶院里堆着的柴火给劈了,码放得整整齐齐。
这事本来没什么,可偏偏被几个在附近玩闹的半大孩子看见了。孩子嘴里藏不住话,回去一学舌,村里好些人都知道了。
“建国是个厚道人啊,还记挂着陈奶奶。”
“是啊,不像有些人,眼睛光往上看……”
话风,似乎又悄悄转了一点。
更让江宁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天,陈奶奶竟然拄着拐棍,一步一挪地来到了“宁建服装店”门口。老人眼睛浑浊,摸索着门框。
江宁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上去扶住她:“陈奶奶,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陈奶奶摆摆手,从怀里颤巍巍地掏出一个小手绢包,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两张皱巴巴的一块钱。
“宁丫头,”老人声音沙哑,“听说你现在做衣裳,要开票?奶奶不懂那个。这是奶奶攒的,够不?想让你给奶奶做件……走的时候穿的寿衣,料子要结实点的……”
江宁看着那两张被得发毛的纸币,再看看老人布满皱纹、充满期盼的脸,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接过那两块钱,紧紧攥在手心,声音有些哽咽:“奶奶,够!怎么不够!您放心,我一定用最好的手艺,给您做得板板正正、结结实实的!”
她扶着陈奶奶在店里坐下,给她倒了碗热水,仔细问了尺寸和喜好,又拿出几块厚实耐穿的深色布料让老人摸。
送走陈奶奶,江宁站在店门口,看着老人蹒跚的背影,心里百感交集。
陆建国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边,看着陈奶奶远去的方向,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道:“人心,是杆秤。”
江宁明白他的意思。那些风言风语,就像浮尘,看着闹腾,落下来却没多少分量。而像陈奶奶这样的实在人,她们心里自有一本账。你对她好,她记得。你做事公道,她认。
她转身回到店里,拿出最好的黑色“的卡”布,开始给陈奶奶裁剪寿衣。每一剪,每一针,都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她不再去理会墙外那些嗡嗡声。她知道,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把活儿做好,把该尽的心尽到,这“忘本”的帽子,就扣不到她头上。
这村口的小店,想要真正扎根,光靠手艺和运气还不够,还得经得起这人情世故里的风吹雨淋。而她,正在学着如何在这风雨里,把根扎得更深,更稳。
(http://www.220book.com/book/WPX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