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人皮馬甲謎案:羔羊的阴影

小说: 罪语者   作者:凡梦散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罪语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WQE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克拉科夫《日报》总部,新闻编辑室弥漫着咖啡因和 deadline 的焦灼气息。资深犯罪线记者皮奥特·索博列夫斯基叼着未点燃的香烟,盯着自己即将付印的专栏文章标题:《维斯瓦河恶魔:沉默的羔羊在波兰上演?》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最终还是敲下了回车键。他知道这篇文章会引发轩然大波,甚至会引起警方的愤怒,但三个月过去了,案件毫无进展,公众有权知道调查可能的方向——即使那方向令人不寒而栗。

第二天清晨,这份报纸摆在了米洛什·科瓦尔斯基警探的办公桌上。标题硕大刺眼。

“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混蛋!”卡米尔愤愤地将报纸摔在桌上,“他们怎么能这么写?这是在给凶手提供灵感!”

科瓦尔斯基沉默地读完文章。索博列夫斯基详细比较了卡莎案与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情节:女性受害者、剥皮、制成衣物...甚至暗示警方无能,让一个可能存在的“连环杀手”逍遥法外。

“也许他不完全错。”科瓦尔斯基终于开口,声音沙哑。

卡米尔愣住了:“警探?”

“我们调查了所有常规方向,一无所获。卡莎的社会关系简单得近乎透明,现场证据寥寥无几,唯一的嫌疑对象罗伯特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科瓦尔斯基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如果...如果这不是情杀,不是仇杀,而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仪式性的谋杀呢?”

办公室陷入沉默。所有人都明白科瓦尔斯基在暗示什么——他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罪犯,而是一个心理极度扭曲的个体,其动机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围。

“召集专案组会议。”科瓦尔斯基下令,“我们需要调整调查方向。”

会议上,气氛凝重。科瓦尔斯基首接抛出了那个没人愿意面对的问题:

“如果媒体是对的,如果这是一个以杀人为乐、可能再次作案的变态杀手,我们该怎么办?”

刑事心理分析师乔安娜·维谢尔斯卡被请来提供专业意见。她站在白板前,上面贴着卡莎案的所有细节照片。

“根据犯罪现场重建和法医报告,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凶手的心理画像。”乔安娜的声音冷静而专业,“首先,剥皮是一项极其耗时、需要专注力的工作。凶手在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对冷静,否则无法完成如此精细的操作。”

她指向人皮照片上粗糙的缝线:“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情绪的爆发——针脚混乱,线被多次扯断。这说明凶手的情绪不稳定,可能在作业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情绪波动。”

“他的动机是什么?”科瓦尔斯基问。

“控制。绝对的掌控。”乔安娜回答,“剥夺一个人的皮肤,某种意义上是在剥夺其身份,将人‘物化’。而将皮肤制成衣物,则是一种更为扭曲的占有形式——他可能想‘成为’受害者,或者通过这种方式将受害者永远留在身边。”

她停顿了一下,让与会者消化这个可怕的概念。

“从选择受害者来看,卡莎并非随机目标。她有抑郁症病史,社交孤立,是容易下手的对象。凶手可能观察了她一段时间,了解她的生活习惯,甚至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她的信任。”

“比如假装是观鸟爱好者?”卡米尔插话,想起了罗伯特的爱好。

“完全可能。”乔安娜点头,“凶手需要与受害者建立初步接触,而共同的兴趣爱好是常见手段。”

会议结束后,科瓦尔斯基做出了一个决定:“我们需要翻查旧案,特别是那些有类似元素的未破案件。如果这真的是个连环杀手,可能不是第一次作案。”

档案室里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的气味。卡米尔和另外两名警员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翻阅克拉科夫地区过去二十年的暴力犯罪记录。

“警探!”第三天下午,卡米尔激动地冲进科瓦尔斯基的办公室,“我想我们找到了点什么。”

1983年,克拉科夫。一桩令人发指的命案:32岁的牙医沃伊切赫·扎莱斯基在家中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和六岁的儿子,然后试图剥下他们的皮肤。据当时的笔录,他在被捕时声称“想要永远保存他们最美的一面”。

“剥皮...”科瓦尔斯基仔细阅读发黄的案件档案,“手法相似吗?”

“根据法医报告,扎莱斯基使用的是专业手术工具,比卡莎案中的手法精细得多。”卡米尔回答,“但理念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剥皮来‘保存’受害者。”

凡梦散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科瓦尔斯基立即调取了扎莱斯基的现状。这名罪犯仍在服刑,但六个月前因晚期肝癌获准保外就医,目前在一家临终关怀医院。

“安排访问。”科瓦尔斯基下令,“我要亲自见他。”

克拉科夫郊区的圣方济各临终关怀医院弥漫着消毒水和不治之症的气味。沃伊切赫·扎莱斯基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唯有那双眼睛仍然锐利,仿佛能看透人心。

“科瓦尔斯基警探。”扎莱斯基的声音微弱但不失清晰,“我一首在等你们。”

科瓦尔斯基挑眉:“等我们?”

“在报纸上看到那条河里的女孩...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扎莱斯基咳嗽了几声,“但恐怕我要让你们失望了。那不是我的作品。”

科瓦尔斯基在病床旁的椅子坐下:“你怎么知道我们要问这个?”

扎莱斯基露出一个扭曲的微笑:“因为艺术是有签名的,警探。我的作品...和这个完全不同。我是为了保存美,而这个人...是为了满足欲望。”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理念”:他认为皮肤是灵魂的容器,通过剥皮可以保存一个人最纯粹的本质。而根据报纸上对卡莎案的描述,凶手的手法粗糙、充满愤怒,更像是“屠宰而非艺术”。

“他是个学徒,警探。一个笨拙的模仿者。”扎莱斯基总结道。

“模仿谁?模仿你?”

“模仿所有伟大的艺术家。”扎莱斯基的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但最重要的是...他在模仿本能。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马甲?为什么不是面具或手套?”

科瓦尔斯基没有回答。

“因为马甲贴近心脏,警探。”扎莱斯基轻声说,“他想把受害者穿在身上,感受皮肤的触感,想象自己就是她...或者想象她永远属于自己。”

离开医院时,科瓦尔斯基感到一阵寒意。扎莱斯基的话在他脑海中回响:他在模仿本能...他想把受害者穿在身上...

回到警局,科瓦尔斯基得知了一个新消息:刑事技术部门在卡莎的皮肤碎片上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防腐剂成分,通常用于博物馆保存动物标本。

“这种防腐剂在普通商店买不到,”安娜在电话中解释,“只有特定的科研机构或标本制作工作室才会使用。”

调查范围立即缩小。克拉科夫地区使用这种防腐剂的机构只有七家:雅盖隆大学的生物系和医学院、两家私人医学实验室、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两家动物标本制作店。

科瓦尔斯基立即分配人手对这七家机构展开调查,重点是近期离职或有异常行为的员工。

与此同时,卡米尔带来了另一个发现:在深入调查罗伯特·扬科夫斯基的背景时,他们发现他曾在1995年至1997年间在雅盖隆大学医学院担任过器材管理员!

“他有权接触医学院的实验室和化学品!”卡米尔兴奋地报告。

科瓦尔斯基精神一振:“立即申请对罗伯特工作记录的搜查令,特别是他在医学院期间接触的化学品记录。”

然而,接下来的调查结果再次令人失望。罗伯特的同事回忆说,他是个安静、高效的员工,但从不过多与人交往。他的工作记录显示,他确实有机会接触那种特殊防腐剂,但医学院的库存记录没有异常,也没有证据表明他私藏了任何化学品。

“就像他知道我们会查一样,”卡米尔沮丧地说,“一切都太干净了。”

科瓦尔斯基站在办公室窗前,夜幕下的克拉科夫灯火通明。他想起扎莱斯基的话:他是个学徒...一个笨拙的模仿者。

如果扎莱斯基是对的,如果卡莎案真的只是一个开始,那么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谁?这个隐藏在城市阴影中的“学徒”,何时会再次出手?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乔安娜·维谢尔斯卡的号码。

“我需要你准备一份详细的罪犯心理画像,”他说,“包括他可能选择的下一个受害者类型,以及他可能出没的地点。”

“我会尽力,警探。但请理解,心理画像不是精确科学...”

“我明白。”科瓦尔斯基望着窗外的城市,“但我们现在需要任何可能的线索。”

挂断电话后,他在案件日志上写下:“凶手可能在准备下一次犯罪。时间紧迫。”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写下这行字的时候,城市的另一端,另一场与皮肤相关的恐怖罪行正在酝酿——而这一次,将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http://www.220book.com/book/WQE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罪语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WQE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