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归来的余波渐渐平息,林挽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每日埋首于《大梁药典·新编》的浩瀚工程,偶尔去惠民药局转转,教授那些“医护助手”新的技能,日子忙碌而充实。
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有些东西己经悄然的在改变。宫墙外的风雪、士兵们的面孔、生死一线的挣扎,如同烙印,刻在了她的灵魂里。这西方宫墙,似乎比以前更加逼仄了。
这日,她正在药局指导助手如何更精准地辨别伤口感染程度,一个小太监引着一位面生的嬷嬷前来。那嬷嬷衣着体面,气度沉稳,不像寻常宫中人。
“林昭仪,”嬷嬷福了一礼,声音不高不低,“奴婢是太后娘娘身边的徐嬷嬷。太后娘娘近日凤体违和,听闻昭仪医术精湛,特命奴婢前来,请昭仪过慈宁宫一叙。”
太后?林挽心中微凛。这位深居简出的老佛爷,自从上次头风被她缓解后,一首没什么动静,今日突然相召,所为何事?绝不仅仅是看病那么简单。
她面上不动声色,客气道:“有劳徐嬷嬷带路。”
慈宁宫内,熏香袅袅,气氛宁静得近乎压抑。太后并未卧病在床,而是端坐在暖榻上,手里捻着一串佛珠,神色平和,看不出丝毫病容。
林挽规规矩矩的行了礼。
“起来吧,坐下说话。”太后声音温和,目光却如同古井,深不见底,“哀家听闻,你前些日子在北境,立下了大功。”
“臣妾惶恐,只是尽医者本分,不敢言功。”林挽谨慎应答。
太后微微一笑,那笑容却未达眼底:“年纪轻轻,不骄不躁,是好事。哀家今日叫你来,一是听闻你编撰《药典》,于医道颇有建树,想问问进度;二来嘛……”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林挽脸上,带着一丝审视:“哀家近来总觉神思倦怠,食欲不振,太医院开的方子吃了也不见大好。想着你或许有些……不同的见解。”
林挽心念电转。太后这症状,听起来像是老年人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情绪问题,但绝对不可能仅仅为此召她前来。
她起身,恭敬道:“请容臣妾为太后请脉。”
太后伸出手腕。林挽仔细诊脉,脉象濡缓,确实有些脾胃虚弱,肝气不舒之象,但并无大碍。
“太后娘娘凤体并无大恙,”林挽斟酌着词句,“乃是思虑稍重,影响了脾胃运化。需放宽心怀,饮食清淡,适当走动。臣妾可开一剂健脾疏肝的方子,佐以药膳调理。”
她给出的都是最稳妥、最常规的建议。
太后听了,不置可否,只是缓缓拨动着佛珠:“只是思虑过重么……这人老了,难免多想些。想着皇帝子嗣不丰,想着这后宫,想写……终究是冷清了一些。”
林挽心头一跳。来了。重点在这里——子嗣。
她垂眸,不敢接话。这可是敏感话题,一个回答不好,就是万劫不复。
(http://www.220book.com/book/WR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