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七章 跨洋贸战破垄断,蒸汽辅船驱海盗,欧陆土改兴农桑

小说: 大梁双逆   作者:博姐爱小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梁双逆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 威尼斯商争垄断,跨洋贸路起风波

深秋的泉州港,本该是跨洋商船往来如梭的旺季,可码头却冷清了大半——原本约定好从欧洲驶来的三艘威尼斯商船,迟迟未到。赵勤站在市舶司的瞭望塔上,望着空荡荡的海面,眉头紧锁。郑海山匆匆赶来,手里攥着一封皱巴巴的信:“赵大人,出事了!威尼斯的‘东方贸易商会’把咱们的航线垄断了!”

信是随船去欧洲的阿拉伯商人穆罕默德写的,字里行间满是焦急:威尼斯商会以“保护欧洲商人利益”为由,联合热那亚、佛罗伦萨的商人,封锁了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航线,禁止非商会成员的商船通行;他们还抬高了欧洲特产的价格,原本1枚银币能换10斤橄榄油,现在要2枚银币,且只接受用大量的丝绸和瓷器交换,拒绝黄金和铜钱。

“这群威尼斯商人,是想把跨洋贸易的利润全吞了!”郑海山气得拍了拍栏杆,“咱们之前运去的丝绸和瓷器,在欧洲卖得火爆,他们眼红了,就想垄断航线,逼着咱们用低价换他们的高价货!”

凌汐月接过信,仔细看完,指着信中的一句话:“你看,穆罕默德说,威尼斯商会的商船加装了‘重炮’,比咱们的海鹘船火力更强,之前有艘希腊商船想绕过封锁,被他们的炮打沉了。看来,他们不仅想垄断贸易,还想用武力威胁咱们。”

阿黑握着腰间的弯刀,愤愤不平:“怕他们不成!咱们的海鹘船跑得快,还有改良的火炮,大不了跟他们打一场,把航线抢回来!”

赵勤摇了摇头,冷静地说:“硬拼不是办法。威尼斯商会在欧洲势力大,联合了多个城邦,咱们要是硬打,只会让跨洋贸易彻底中断,百姓们再也买不到欧洲的橄榄油和羊毛布,欧洲的百姓也买不到咱们的丝绸和瓷器,两败俱伤。”

他转身看向身后的海图,手指在泉州港和欧洲的威尼斯港之间划了一条线:“咱们得找别的出路。地中海被封锁,咱们可以走‘北海航线’——从泉州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再北上到欧洲的布鲁日港,避开威尼斯商会的封锁。只是这条航线更远,风浪更大,需要改良海船,增强续航能力和抗风浪能力。”

郑海山有些犹豫:“北海航线俺们没走过,听说冬天有冰山,夏天有海雾,很危险。而且绕好望角的时候,风浪特别大,普通的海鹘船可能扛不住。”

“所以要改良海船。”凌汐月眼睛一亮,“咱们可以给海鹘船加‘蒸汽辅助装置’——用锅炉烧煤,带动螺旋桨,风小的时候用蒸汽动力,风大的时候用风帆,这样既能提高航速,又能增强抗风浪能力。另外,在船身加装铁皮,防止被冰山撞坏。”

这个提议让众人眼前一亮。阿木立刻说:“俺们在中原见过烧煤的锅炉,用来冶铁的,只要把锅炉改小,装在船底,应该能用。俺这就去画图纸,找工匠打造!”

接下来的半个月,泉州港的造船厂一片忙碌。工匠们按照阿木的图纸,将冶铁用的锅炉改造成小型蒸汽炉,装在海鹘船的船底;船身两侧加装了半寸厚的铁皮,船头装了“破冰撞角”(用硬钢打造,能撞碎薄冰);风帆也改成了“可折叠三角帆”,遇到海雾时能快速收起,避免被风吹坏。

第一艘改良后的“蒸汽海鹘船”试航那天,泉州港的百姓都来围观。当蒸汽炉启动,螺旋桨转动,船身缓缓驶离码头时,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郑海山站在船头,感受着船身的平稳,激动地喊道:“比普通海鹘船快三成!抗风浪能力也强多了!绕好望角肯定没问题!”

二 北海怒涛遇海盗,蒸汽辅船破重围

蒸汽海鹘船准备就绪后,赵勤亲自带领船队,沿着北海航线驶向欧洲。船队由三艘蒸汽海鹘船组成,装载着丝绸、瓷器和玉米种子,郑海山任船长,阿黑负责护卫,凌汐月则负责记录航线和气象。

船队绕过非洲好望角时,果然遇到了狂风巨浪。黑色的海浪像小山一样砸向甲板,普通的海鹘船早就被掀翻了,可蒸汽海鹘船因为加装了铁皮和压舱石,船身只是轻微摇晃。阿木操控着蒸汽炉,调整螺旋桨的转速,顶着风浪前进:“蒸汽动力果然管用!就算没风,咱们也能走!”

可刚进入大西洋北部,船队就遇到了新的麻烦——“红发海盗”。这群海盗以残忍著称,专门抢劫跨洋商船,他们的船速度快,火力强,之前有好几艘欧洲商船都栽在他们手里。

“快看!海盗船!”瞭望哨的船员大喊。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三艘挂着黑色骷髅旗的海盗船正快速驶来,船舷两侧的火炮口闪着火光,炮弹呼啸着落在船队附近,激起巨大的水柱。

郑海山立刻下令:“升起风帆,启动蒸汽动力,全速前进!火炮准备反击!”蒸汽海鹘船的速度瞬间提上来,比海盗船快了不少,可海盗船紧追不舍,炮弹不断落在船尾。

阿黑趴在船舷边,瞄准海盗船的桅杆,大喊:“放箭!射他们的风帆!”船员们用中原改良的“连弩”,一次能射出五支箭,精准地射中了海盗船的风帆。其中一艘海盗船的风帆被射穿,速度慢了下来,可另外两艘还是紧追不放。

凌汐月突然喊道:“往东边走!那里有海雾!”她之前研究过北海的气象,知道这个季节的上午,大西洋东部会出现浓雾,能挡住海盗的视线。郑海山立刻调整航向,朝着海雾区驶去。

当船队驶入海雾区时,能见度瞬间降到不足一丈。海盗船失去了目标,只能在雾区外徘徊。可没过多久,海盗船竟然绕到了船队前面,挡住了去路——原来他们熟悉海雾区的地形,知道船队的必经之路。

“怎么办?雾里看不清,没法反击!”船员们有些慌乱。赵勤却很镇定,他让阿木降低蒸汽炉的转速,让船身轻轻晃动,模仿海浪的声音,同时让船员们把空的木桶扔进海里,制造“船队分散逃跑”的假象。

海盗船果然上当,朝着木桶的方向追去。赵勤趁机下令:“启动最大蒸汽动力,冲出去!”蒸汽海鹘船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了海雾区,把海盗船远远甩在后面。当船员们看到远处的布鲁日港灯塔时,都激动地欢呼起来——这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终于以他们的胜利告终。

布鲁日港的官员听说他们避开了威尼斯商会的封锁,还击退了红发海盗,亲自到码头迎接。官员握着赵勤的手,感叹道:“你们的船太神奇了!不用风帆也能走,还能在雾里躲开海盗,威尼斯商会的船根本比不了!”

赵勤笑着回应:“我们只是想公平贸易,让布鲁日的百姓能买到大梁的丝绸,也让大梁的百姓能买到你们的羊毛布。只要你们愿意合作,咱们的贸易会越来越繁荣。”

三 欧陆土劣阻薯种,堆肥技术解难题

布鲁日港的贸易顺利展开后,赵勤和凌汐月决定去欧洲内陆的“佛兰德地区”,推广玉米和土豆种子。佛兰德地区以纺织业闻名,可农业落后,土地贫瘠,每年都要从其他地区进口粮食,黑死病后,劳动力不足,农田更是荒了大半。

可推广工作刚一开始,就遇到了阻碍。当地的农民看着凌汐月手里的土豆种子,满脸怀疑:“这东西长得像石头,埋在土里能长出粮食?俺们种了一辈子小麦,从没见过这种作物,肯定是骗人的!”

一个叫皮埃尔的老农,甚至把土豆种子扔在地上,气愤地说:“你们这些东方人,是不是想让俺们饿肚子?这东西要是不能吃,俺们的田就全毁了!”

赵勤捡起地上的土豆种子,笑着说:“皮埃尔大叔,你要是不信,咱们可以先在村里的荒地上试种。要是种不出来,俺们赔你十斤小麦;要是种出来了,你就帮俺们推广,怎么样?”

皮埃尔半信半疑地答应了。赵勤和凌汐月带着船员,在村里的荒地上开垦出一亩田,教农民们种土豆:“土豆要种在疏松的土里,不用太深,一尺就行;发芽后要多培土,这样土豆才会长得大。”

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佛兰德的土壤太贫瘠,全是黏土,透气性差,土豆幼苗长到半尺高就开始发黄,有的甚至枯死了。皮埃尔看着发黄的幼苗,摇着头说:“俺就说这东西种不活,你们还是别白费力气了。”

凌汐月蹲在田里,摸了摸黏土,若有所思:“土壤太黏,缺少有机质,得改良土壤。咱们用中原的‘堆肥法’——把秸秆、动物粪便、落叶混合在一起,堆在田里发酵,既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又能改善透气性。”

她让村民们收集田里的枯秸秆、家里的牛羊粪和树林里的落叶,堆成一米高的肥堆,然后在肥堆上挖几个洞,倒入少量石灰水,加速发酵。阿黑还教村民们用“翻堆法”,每隔三天把肥堆翻一次,让肥料充分发酵,避免腐烂发臭。

半个月后,堆肥发酵好了,黑褐色的肥料散发着淡淡的土腥味。村民们把堆肥撒在土豆田里,翻入土中。没过几天,土豆幼苗就恢复了翠绿,长势比之前好了很多。皮埃尔蹲在田里,看着茁壮成长的土豆苗,惊讶地说:“这肥料太神奇了!黏土竟然变得疏松了,苗也长得壮了!”

凌汐月笑着解释:“堆肥里有很多‘养分’,能让土壤变得肥沃,还能让土豆的根系长得更壮,就算遇到干旱,也能吸收到水分。以后你们种小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小麦的产量肯定能提高。”

土豆成熟的那天,村民们围着田埂,看着皮埃尔挖出一个个的土豆,欢呼起来。皮埃尔举起一个比拳头还大的土豆,激动地说:“这东西真能吃!比小麦的产量还高!以后俺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佛兰德地区的领主听说后,亲自来视察土豆田,还邀请赵勤和凌汐月去他的城堡,商量推广堆肥法和土豆种植。领主握着赵勤的手说:“你们带来的不仅是种子,还有让百姓吃饱饭的希望!我会下令,在整个佛兰德地区推广土豆和堆肥法,让所有农民都受益!”

西 贸易仲裁定规则,货损赔偿解纠纷

随着跨洋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纠纷也越来越多。有一次,大梁的商船把丝绸运到布鲁日港,却发现有一半的丝绸因为海上潮湿发霉了,布鲁日的商人拒绝付款;还有一次,欧洲的商船把羊毛布运到泉州,却因为包装不当,羊毛布被海水浸湿,泉州的商人要求赔偿。

这些纠纷要是不解决,会影响跨洋贸易的信任。赵勤提议成立“跨洋贸易仲裁会”,由大梁、欧洲、非洲的商人代表和官员组成,制定统一的贸易规则和赔偿标准。

仲裁会成立后的第一个案例,就是丝绸发霉纠纷。大梁的商人王掌柜说:“俺们的丝绸在泉州装船时都是好的,是因为海上潮湿才发霉的,不是俺们的问题,布鲁日的商人应该付款!”

布鲁日的商人亨利反驳道:“丝绸发霉是因为你们包装不好,没有用防潮的油纸,俺们不能买发霉的丝绸,不然卖给顾客会砸了招牌!”

仲裁会的成员们查看了商船的货舱,发现货舱里没有防潮设施,丝绸只用普通的麻布包裹,确实容易受潮。最终裁定:大梁的商人因为包装不当,承担60%的责任,布鲁日的商人因为没有提前要求防潮包装,承担40%的责任,布鲁日的商人支付40%的货款,大梁的商人将发霉的丝绸运回,改造成粗布后再出售。

这个裁定让双方都满意。王掌柜说:“以后俺们装船时,一定用油纸包裹丝绸,再在货舱里放干燥剂,再也不会出现发霉的情况了。”

亨利也笑着说:“下次俺们会提前跟大梁的商人说清楚包装要求,避免再出现纠纷。”

仲裁会还制定了《跨洋贸易货物包装标准》:

? 丝绸、布匹:用油纸包裹三层,再装入木箱,木箱内放置石灰干燥剂(吸收潮气)。

? 瓷器、铁器:用稻草包裹,装入铺有棉絮的木箱,木箱外用铁皮加固,防止碰撞损坏。

? 粮食、种子:用麻布口袋包装,口袋内侧涂一层桐油(防水),每袋重量不超过50斤,避免压碎种子。

为了保证标准落地,仲裁会还在泉州港和布鲁日港设立了“货物检验站”,商船装货前,检验员会检查包装是否符合标准,不符合的要重新包装,否则不准离港。

“有了仲裁会和包装标准,咱们做贸易就放心多了!”郑海山高兴地说,“以前怕货物损坏,怕纠纷解决不了,现在有了规矩,大家都按规矩来,贸易就能长久做下去。”

五 多舱创新运新种,农技交流促发展

跨洋贸易的繁荣,让越来越多的新作物和新技术开始在东西方之间流动。可新作物的种子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潮湿、碰撞而发芽或损坏。凌汐月和阿木一起,改良了蒸汽海鹘船的货舱,设计出“多用途种植货舱”。

这种货舱分为两层:上层是普通货舱,用来装丝绸、瓷器等货物;下层是“种植舱”,舱内装有可拆卸的木架,木架上放置特制的“种子箱”——种子箱用松木制作,箱内铺一层的苔藓,种子放在苔藓中间,既能保持湿度,又不会发芽;舱内还装有“通风窗”,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适合种子的长期储存。

“咱们用这个种植舱,把欧洲的番茄、橄榄种子运回大梁,再把中原的白菜、萝卜种子运到欧洲,再也不用担心种子损坏了!”凌汐月拿着一个种子箱,对船员们说。

第一次用种植舱运输番茄种子时,船员们都很紧张。阿黑每天都去种植舱查看,调节通风窗的大小,确保舱内的温度在20度左右。当船队抵达泉州港时,番茄种子完好无损,凌汐月立刻在泉州的试验田里播种,没过多久,番茄就长出了嫩绿的幼苗。

除了种子运输,东西方的农业技术也在不断交流。欧洲的“三圃制”(土地分为三块,轮流种植谷物、豆类、休耕)被引入中原,适合中原的旱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中原的“曲辕犁”被欧洲的工匠模仿,改造成适合欧洲土壤的“铁犁”,让欧洲的农民耕作效率提高了两倍。

阿木还和欧洲的造船工匠合作,改良了欧洲的“卡拉维尔船”——给船加装了中原的“水密舱”,就算船身被撞破,也不会立刻沉没;用蒸汽海鹘船的螺旋桨技术,给卡拉维尔船加了“辅助螺旋桨”,提高了航速。欧洲的工匠们感叹道:“中原的技术太神奇了!咱们的船经过改良后,比以前安全多了,也快多了!”

威尼斯商会看到跨洋贸易的繁荣,也主动来找赵勤,希望解除封锁,加入跨洋贸易联盟。赵勤笑着说:“贸易不是垄断,是共享。只要你们遵守联盟的规则,公平贸易,咱们就欢迎你们加入。”

威尼斯商会的会长握着赵勤的手,感慨地说:“以前俺们想垄断贸易,是怕失去利益,现在才明白,只有公平合作,才能让贸易长久,让大家都受益。以后,咱们一起把跨洋贸易做得更大!”

六 美洲线索现新途,双逆初心向寰宇

当跨洋贸易联盟越来越壮大,东西方的物产和技术不断交融时,一个来自美洲的印第安使者,乘坐一艘西班牙商船,来到了布鲁日港。使者名叫“鹰羽”,他带来了美洲的玉米、红薯种子,还有一张画着美洲大陆的兽皮地图。

鹰羽通过翻译,对赵勤说:“我们美洲的土地很肥沃,有很多好吃的作物,可我们的技术落后,经常闹旱灾,百姓们吃不饱饭。听说你们能种高产的作物,能修水利,我们想请你们去美洲,帮我们种粮,教我们技术。”

赵勤展开兽皮地图,上面画着广阔的美洲大陆,标注着河流、山脉和部落的位置。凌汐月看着地图上的“密西西比河”,眼睛一亮:“这条河和尼罗河、黄河一样长,要是能在河边修水利,种玉米和红薯,美洲的百姓肯定能吃饱饭!”

阿黑兴奋地说:“俺们去美洲!把中原的技术和种子带过去,让美洲的百姓也过上好日子!”

赵勤握着鹰羽的手,坚定地说:“我们愿意去美洲。只要能让天下的百姓都吃饱饭,不管多远,我们都会去。”

出发前,布鲁日港的百姓、威尼斯的商人、非洲的使者,都来为他们送行。佛兰德地区的领主送给赵勤一把“银犁”,说:“这把犁代表着我们的心意,希望你们能在美洲的土地上,种出丰收的庄稼,让美洲的百姓也能感受到农业的力量。”

蒸汽海鹘船缓缓驶离布鲁日港,朝着美洲的方向驶去。阿黑站在船头,手里拿着鹰羽送的美洲羽毛,望着远方的海面;凌汐月趴在船尾的海图上,标注着通往美洲的航线;赵勤站在甲板中间,望着夕阳,心里满是感慨。

从蜀地的月牙湾,到滇南的勐巴拉,从岭南的番禺,到江南的稻香村,从草原的蒙兀室韦部,到西域的疏勒村,从非洲的马赛部落,到欧洲的佛兰德地区,再到即将前往的美洲——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种子和技术,更是“让天下百姓吃饱饭”的初心。

“你说,美洲的百姓会喜欢咱们的玉米种子吗?”阿黑问。

赵勤笑着说:“会的。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非洲还是美洲,百姓们对丰收的渴望都是一样的。只要咱们带着初心,就一定能和美洲的百姓成为朋友,一起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蒸汽海鹘船在大西洋上航行,朝着未知的美洲大陆驶去。夕阳将海面染成了金色,像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赵勤和凌汐月知道,“大梁双逆”的故事,不会停在美洲——在更遥远的澳洲、南极,还有更多的土地等着他们去探索,更多的百姓等着他们去帮助,更多的传奇等着他们去书写。而这颗“让天下百姓吃饱饭”的初心,将永远指引着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寰宇。

作者“博姐爱小说”推荐阅读《大梁双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梁双逆 http://www.220book.com/book/WUZ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