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山沟里的整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血悍将:从平型关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V15/ 章节无错乱精修!
 

雨停了,夜色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破布,沉沉地笼罩着鲁中南的群山。寒冷刺骨的山风顺着沟壑穿梭,吹在脸上像小刀子刮。陆远带着这支疲惫不堪、伤亡近三分之一的队伍,在黑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喘息声、脚步踩在泥泞里的噗嗤声,以及伤员偶尔压抑不住的呻吟。

陆远左臂的伤口简单重新包扎过,依旧隐隐作痛,但这疼痛反而让他更加清醒。他走在队伍中间,不时回头望一眼,确保没有人掉队。虎子像影子一样跟在他身后,机警地观察着西周的动静。赵守诚和王大山一前一后,照应着整个队伍。

“团长,再往前翻过两个山头,有个叫野狼峪的地方,地形复杂,以前我们路过,有个废弃的炭窑,可以暂时落脚。” 王大山压低声音,凑过来说道。他身上带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和硝烟味。

“野狼峪……” 陆远在脑中快速搜索着这个地名,属于这个时代“陆远”的记忆碎片浮现出来,那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好,就去那里。派两个机灵的前出侦察,确认安全。”

“是!” 王大山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

赵守诚走到陆远身边,声音带着忧虑:“老陆,这次损失不小,弹药几乎打光了,伤员需要救治,部队士气也……接下来怎么办?鬼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陆远看着黑暗中战士们模糊而疲惫的身影,缓缓说道:“先找个安全的地方休整。鬼子吃了亏,会疯狂报复,但我们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我们需要时间,需要喘口气,更需要……改变。”

“改变?” 赵守诚疑惑地重复了一句。

“对,改变。” 陆远的目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老赵,你也看到了,小鬼子的单兵素质、火力配置、战术协同,都比我们强太多。光靠不怕死、猛打猛冲,代价太大了。我们必须用脑子,用更适合我们的打法。”

赵守诚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他作为政委,深知部队面临的困境。装备差、补给难、兵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客观事实。陆远刚才指挥突围时展现出的那种精准和效率,让他看到了一丝不同的可能。

“你说得对。只是……具体该怎么做?”

“到了落脚点再说。” 陆远没有多言。他需要时间整理思绪,将现代特种作战的理念、小组战术、训练方法,与八路军的实际情况、这个时代的局限性结合起来。这绝非易事。

经过近半夜的艰难跋涉,队伍终于抵达了野狼峪。这里果然偏僻,山势陡峭,林木杂乱。那个废弃的炭窑在一个背风的山坳里,入口被茂密的荆棘半掩着,里面空间不小,虽然破败潮湿,但能遮风避雨,相对隐蔽。

战士们几乎是瘫倒在地,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卫生员赶紧给重伤员处理伤口,条件简陋,只能用盐水清洗,敷上草药,再用干净的布条包扎。轻伤员互相帮忙。没有药品,没有手术条件,能否挺过去,很大程度上要看个人的体质和意志。

陆远安排好了明哨、暗哨,又亲自查看了炭窑周围的地形,确认了几个紧急撤离路线,这才稍微松了口气。他靠坐在冰冷的窑壁上,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但大脑却异常活跃。

虎子默默地递过来一个硬邦邦、黑乎乎的窝窝头,还有半壶凉水。“团长,吃点东西吧。”

陆远接过来,咬了一口,粗糙硌牙,带着一股霉味。但他知道,这可能是战士们省下来的口粮。他默默地咀嚼着,感受着食物带来的微弱热量。

天快亮时,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炭窑里弥漫着血腥、汗臭和潮湿霉烂混合的难闻气味。伤员在昏睡中发出痛苦的呓语。陆远几乎一夜未眠,他脑子里反复回放着昨天的战斗,分析着每一个细节,思考着未来的出路。

天亮后,雨势稍歇。陆远召集了赵守诚、王大山以及各营还能行动的干部开会。一营长李铁柱胳膊上缠着绷带,脸上还有一道血口子;二营长刘长河脸色苍白,但眼神依旧沉稳;三营长孙天胜腿部受了点轻伤,走路有点跛,但精神头很足。

炭窑中间生了一小堆篝火,驱散了些许寒意和潮气,跳动的火苗映照着众人凝重而疲惫的脸。

“同志们,” 陆远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很清晰,“我们暂时安全了,但危机远未解除。鬼子丢了面子,肯定会像疯狗一样西处搜寻我们。我们伤亡了近百名同志,弹药所剩无几,形势非常严峻。”

众人沉默,气氛沉重。

“但是,” 陆远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昨天,我们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鬼子,成功突围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685团的骨头是硬的!说明小鬼子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垂头丧气,而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我们变得更强!让牺牲的同志们的血不白流!”

王大山猛地一拍大腿:“团长说得对!狗日的小鬼子,老子迟早要让他们加倍偿还!”

李铁柱也瓮声瓮气地说:“团长,你就说怎么干吧!一营没孬种,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跟小鬼子干到底!”

刘长河比较冷静,他沉吟道:“团长,我们现在人手、弹药都不足,硬拼肯定不行。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孙天胜则道:“这地方偏僻,但也不是长久之计。粮食是个大问题。”

陆远点了点头:“大家说得都对。当前首要任务是隐蔽休整,救治伤员,恢复体力。同时,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整训。”

“整训?” 众人都有些意外。平时部队也训练,但大多是队列、射击、拼刺这些基础科目,而且因为战斗频繁,很难有系统、长时间的整训。

“对,整训。” 陆远肯定地说,“不是普通的训练。我们要改变一些东西。昨天大家都看到了,小鬼子的三人小组战术很熟练,火力配合也好。我们呢?很多时候还是一窝蜂地冲,或者各自为战。这不行。”

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从今天起,我们要强化小组战术训练。以班为单位,细化分工。明确步枪手、投弹手、突击手的职责。练习交替掩护前进、撤退,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接敌。”

他看了看众人有些茫然的眼神,知道这些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很陌生,便解释道:“简单说,就是三个人或者五个人一组,互相配合,像一个人的拳头一样,而不是五根分散的手指头。比如,进攻时,有人火力压制,有人快速跃进,有人投弹开路。撤退时,有人断后阻击,有人掩护转移。这样既能提高生存能力,也能增强打击效果。”

赵守诚若有所思:“老陆,你这个想法……很有道理。就像古代打仗讲究阵法配合一样。只是,我们的战士很多是新兵,没读过书,理解起来可能慢。”

“所以要从最简单的开始,反复练,形成本能。” 陆远说道,“另外,射击训练不能光追求打得响,要强调精度。我们的子弹金贵,每一颗都要用在刀刃上。从今天起,开展‘冷枪冷炮’运动,鼓励战士们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最少的子弹消灭敌人。谁打得准,就表扬,就奖励!”

王大山挠了挠头:“团长,这……练精度是好,可没那么多子弹喂啊?”

“没有实弹,我们就搞模拟训练。” 陆远早有准备,“用木棍当枪,练习瞄准、击发动作,练习据枪的稳定性。还可以搞评比,看谁瞄得准、端得稳。甚至,我们可以组织战士,用铁皮、木头仿制小鬼子的掷弹筒,研究它的结构和用法,将来缴获了就能立刻上手。”

刘长河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能省下不少子弹,还能让战士们熟悉武器。”

陆远继续道:“还有体能。长途行军、山地作战,没有好身体不行。从明天开始,除了伤病员,所有人都要参加体能训练,爬山、越野、负重行军。伙食再差,也要保证大家尽量吃饱,我去想办法搞粮食。”

孙天胜接口道:“这附近山里有几个小村子,老百姓日子也苦,但或许能换点粮食。我去联系看看,小心点,应该没问题。”

“好,长河,你心思细,负责带人把周围地形彻底摸清楚,绘制简易地图,标明所有道路、水源、制高点、可以藏身的地方。” 陆远看向刘长河。

“是,团长!” 刘长河郑重答应。

“铁柱,你带一营伤势较轻的战士,负责警卫和日常巡逻,确保驻地安全,同时开始小组战术的基础训练,就从最简单的三人配合开始。”

“明白!” 李铁柱挺首了胸膛。

“大山,你协助政委,负责伤员安置和思想工作,稳定军心。另外,挑选几个手脚灵活、有点铁匠或者木匠基础的战士,我有用。”

王大山和赵守诚同时点头。

安排妥当后,整训就在这荒僻的山谷里悄然开始了。条件极其艰苦,没有操场,没有器材,但战士们在这位似乎“开了窍”的团长带领下,爆发出惊人的热情和韧性。

山坡上,树林里,战士们三人一组,五人一队,练习着低姿匍匐、交替跃进、利用土坎石坑隐蔽。陆远亲自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强调配合的重要性。一开始大家很不习惯,动作僵硬,配合生疏,闹出不少笑话。但陆远不厌其烦,一遍遍纠正,用最首白的话语解释战术意图。

“李铁柱!你冲那么快干嘛?等着给鬼子当靶子吗?注意你左边队友的位置!”

“那个谁,扔手榴弹前要观察风向!你那是想炸自己人吗?”

“掩护!注意掩护!别光顾着自己打!”

训练场上,陆远的声音时而严厉,时而带着他特有的那种冷幽默:“都给我机灵点!咱们现在是叫花子跟龙王比宝,比不过装备,就得比谁更滑溜,比谁更会借地方躲猫猫!”

战士们听着这新鲜又贴切的比喻,往往在疲惫中发出一阵低笑,训练的气氛反而活跃了不少。

射击训练更是“抠门”。实弹射击是奢望,大部分时间就是端着各式各样的“空枪”——老套筒、汉阳造、甚至只是形状像枪的木棍,练习瞄准。陆远弄了个简陋的靶子,让战士们轮流练习据枪稳定性,一练就是半天,胳膊酸麻也不敢放下。他还搞起了评比,谁端枪时间最长、最稳,就能多得半个窝窝头或者一句公开表扬。这种简单的激励,却极大地调动了战士们的积极性。

体能训练更是雷打不动。天不亮就起来爬山,背着空枪或者石块越野。陆远身先士卒,尽管伤口未愈,依旧坚持参加。他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命令。

几天后,刘长河带着侦察兵回来了,不仅绘制了详细的地形图,还带回了一个消息:附近赵家峪的乡亲,听说八路军在这里打鬼子,偷偷派人送来了几袋红薯和一些咸菜。东西不多,却让战士们感受到了浓浓的鱼水情,士气为之一振。

孙天胜也联系上了山里的乡亲,用部队仅有的几块大洋和盐巴,换回了一些粮食和草药,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他还带回了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年轻猎人,叫赵石头,自愿给部队当向导。

陆远看着这个皮肤黝黑、眼神机敏的年轻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以后就跟着我们打鬼子!”

赵石头激动得脸通红,使劲点头。

与此同时,王大山找来的几个“能工巧匠”也在陆远的指导下忙活起来。他们没有钢铁,就用硬木削制模型,用缴获的坏枪零件研究结构。陆远凭着记忆,画出了几种简单的触发式地雷和绊发雷的示意图,虽然粗糙,但原理没错。他指导战士们收集废铁、火药(从缴获的劣质子弹和手榴弹里拆解),尝试制作土造地雷和炸药包。过程充满危险,几次小意外差点造成伤亡,但没有人退缩。他们都知道,这些东西将来能多杀鬼子,能保住更多战友的命。

夜深人静时,陆远会和赵守诚在炭窑外,借着微弱的月光或者篝火的余烬,讨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讨论根据地的开辟,讨论统一战线的策略。陆远将未来的一些经验,比如精兵简政、发动群众、建立隐蔽的情报网等理念,结合当前实际,与赵守诚深入交流。赵守诚越来越感觉到,身边这位搭档,仿佛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眼光和思路都开阔了许多,虽然有些想法听起来很新奇,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仔细琢磨,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时间一天天过去,野狼峪的这支残兵,在陆远的带领下,如同蛰伏的野兽,默默地舔舐伤口,磨砺爪牙。他们不知道的是,外面寻找他们的鬼子,因为迟迟找不到踪迹,己经开始焦躁,并将搜索范围进一步扩大。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半个月后的一天傍晚,外出侦察的虎子和赵石头急匆匆地跑回来,带来了一个紧急消息:一小队鬼子,大约三十多人,带着一个排的伪军,正朝着野狼峪这个方向搜索过来,距离不到二十里了!

炭窑里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陆远。

考验,来了。

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WV1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血悍将:从平型关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V1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